113307000025923025/2025-00121
金华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25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思路
市发改委
2025-08-07
主动公开

朗读
一、上半年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市发改委紧扣省委“132”根本部署,锚定“港”“廊”“链”主战场,咬定目标、聚焦重点、克难奋进,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预计上半年全市GDP增长6%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以上,社零增长4%左右。
(一)强化统筹拼经济。一是紧盯指标抓调度。持续落实日跟踪、周监测、月调度、季研判,迭代实施经济运行周报、两张清单、提示提醒工作机制,累计形成经济运行周报11期、周监测25期,下发提醒函5轮96份,召开经济调度30余次。二是优化政策强赋能。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印发实施“8+4”经济政策,安排资金274.2亿元,较上年增加1.6亿元。争取到省级“8+4”资金72.59亿元。建立政策一致性评估机制,对市级层面的经济政策和非经济政策开展取向一致性评估,今年以来已完成评估21件。三是规划先行谋发展。成立市“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高位推进“十五五”重点课题和基本思路研究,从战略高度、发展潜力等方面,科学谋划“十五五”发展思路、空间架构和产业布局。
(二)抢抓机遇争要素。抢抓国家政策机遇窗口期,建立健全政策承接要素争取工作机制,实体化运行“政策研究、项目谋划、要素争取”三个工作组,锚定“占全省10%以上”目标,整合资源力量、强化市县联动,全力向上对接争取。成功争取到“两重”“两新”超长期特别国债84.47亿元,其中“两重”领域61.03亿元,额度全省第2,“两新”领域23.44亿元,额度全省第3(不含宁波)(含宁波占全省的10.3%,全省第4);争取到中央预算内资金7.44亿元;通过省级审核专项债券基本建设项目301个,债券需求548.78亿元,获基本建设项目额度292.6亿元,居全省第3;全市储备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项目369个,资金需求约381亿元。
(三)大抓项目强支撑。一是全局谋划优储备。坚持国家所需和金华所能,对标国家战略和政策导向,建立“近期可实施、长期有储备、定期可滚动”的项目库。谋划储备亿元以上重大项目1080个,年度计划投资1744亿元;列入第一批省“千项万亿”工程项目138个项目、全省第3,总投资4542.6亿元,年度计划投资564.4亿元、全省第5。二是督帮一体抢进度。持续打好“亮灯预警、赛马比拼”组合拳,推进重大项目快开工、快建设、快放量。1—5月,省“千项万亿”工程项目投资完成率56.7%、全省第3,其中35个新建项目已开工29个、开工率82.9%。3月省政府首次在金华召开“三分协调”设区市专场,推动义龙庆高速公路金华段占补平衡指标等5个跨区域跨领域重大问题顺利解决。三是迭代机制强保障。建立“财力+项目”工作机制和“要素跟着项目走”服务保障机制,实施“一项目一要素服务保障清单”,统筹推进资金、用地、能耗等全要素保障。保障69个1000吨以上重大产业项目用能28万吨标煤,腾出用能空间21.7万吨标准煤。5个项目纳入国家用地保障清单,全省第一,新增建设用地面积4280亩。
(四)战略引领创优势。一是全面深化义乌国贸改革。全面承接、顶格落实国家《总体方案》和省《实施方案》,建立“6组2清单”工作机制,统筹推进建立进口消费品正面清单制度等78项重点事项。全力支持义乌扩权赋能,24个市级权限全部下放。争取到12个省级部门出台7个政策文件支持国贸改革。1—5月,8个国贸改革支撑性续建项目完成投资69.36亿元,年度投资完成率54.52%。二是提速推进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建设。持续深化大规模“硬建设”和高水平“软建设”,《浙江金华(义乌)中欧班列创新发展推动对外贸易稳定增长典型经验做法》获国家发改委发文推广;高质量承办全国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建设现场会,全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1—6月,67个中欧班列集结中心重大项目完成投资141.2亿元。三是深入实施提消费激活力专项行动。立足“商贸、文旅”等特色优势,因地制宜实施《2025年金华市提消费激活力行动方案》。今年以来,使用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16.3亿元,带动消费超170亿元;积极培育数智消费、情绪消费等新型消费场景。四是推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成功承办全市“新春第一会”企业创新发展大会,积极向社会资本推介“三张清单”重点项目16个,入选国家重点民间投资项目库1个。1-5月,民间投资增速2.7%、全省第3,占固投比重46.4%、全省第4。建立健全信用修复工作机制,制定修复指南,开展“信用助企万里行”活动,今年已完成企业信用修复5571条。
(五)做强产业增动能。一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势头强劲。全面实施扩大整车规模、提升集群能级、创新赋能产业等八大任务,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蓬勃发展。1—5月,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实现产值579.4亿元,增长50.3%;整车产量18.7万辆,增长166.5%,占全省42.4%,位居第一。零跑汽车登顶造车新势力半年销量榜。二是人工智能产业扎实起步。成立金华市人工智能专家咨询委员会,联动高校、科研机构构建“专家+平台”服务模式。出台《金华市推动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行动方案》《金华市关于支持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的若干政策》,聚焦产业生态、人才、算力等6大领域开展5大行动,针对性出台14条具体措施。三是现代服务业承压前行。研究制定《关于加快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方案》,谋划实施5方面19块具体内容。1—5月,服务业月度升规企业6家,12个服务业创新发展区实现营收1761亿元、同比增长21%,64个省重大服务业项目完成投资88.2亿元,投资完成率61.2%。
(六)聚力共富惠民生。一是系统推进强城。聚焦空间布局优化、陆港枢纽畅联等六大领域,开展市区能级提升五年行动方案研究。大力实施县城承载力提升工程,1—5月,70个重大项目完成投资143亿元,投资完成率79%。成功争创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试点2个(兰溪市、义乌市),入选省级中心镇11个,实现县(市、区)全覆盖。二是深化“扩中”“提低”改革。编制重点工作、重点指标、重大项目3张清单,系统化推进“扩中”“提低”。一季度,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402元,绝对值较上年同期提高1021元,同比增长5.0%,居全省第7。三是加强山海协作。大力实施山海协作工程,加快推进金义新区—磐安、永康—武义“发展飞地”。1—5月累计完成投资9.42亿元,完成年度计划54.8%。四是稳步推进对口工作。共建东西部协作产业园12个,新增落地投产企业16个,实际到位投资8亿元。消费帮扶四川农特产品8.3亿元,帮助新增就业2259人次。组织金华优品销往对口地区货值超3亿元。四是强化保供稳价。1—5月,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累计下跌0.1%,与全国指数持平。全市公益性公墓定价率于5月底实现100%。全市电动自行车价费分离小区落实率达97.47%,超前完成省定任务,相关工作成效获常务副省长徐文光点名表扬。
二、下半年工作思路
下半年,市发改委将始终聚焦省委“一个首要任务、三个主攻方向、两个根本”和市委“推进高质量赶超发展提能级开新局”战略部署,锚定“港”“廊”“链”主战场,大力弘扬“六干”精神,千方百计谋发展、全力以赴拼经济,确保“十四五”规划圆满收官,为全市发展大局多挑担子、多作贡献。总体目标是:GDP增长6%以上;服务业增加值增长5.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以上,总量达到2800亿元;民间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稳定提升;要素争取全省占比10%以上;单位GDP能耗下降率完成省定目标。
(一)在强化政策赋能上超常发力。一是强化重点政策争取。聚焦“11月份下达2026年‘两重’提前批”时间节点,紧扣政策导向和资金投向,全量梳理项目、全力攻坚前期,力争更多项目符合申报条件。抢抓5000亿元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政策机遇,围绕“民间投资项目资金需求占比30%以上”工作要求,压实各地各部门责任,积极开展民间投资项目引导推介,力争获政策性金融工具资金50亿元。二是加快政策资金使用。加强与项目业主、财政部门协同联动,加快资金拨付使用,“两重”项目资金发债12个月内使用完毕;设备更新国债资金12月底前使用完毕;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使用率保持全省前5。三是全力做好“十五五”规划编制。在全面总结评估“十四五”规划实施情况基础上,高质量编制“十五五”规划《纲要》,8月下旬形成初稿,年底前提交市委市政府审议。抢抓国家、省“十五五”规划编制窗口期,全力争取更多重大项目纳入上级“十五五”规划和各项专项规划。
(二)在巩固投资优势上超常发力。一是提速项目建设。聚焦省“千项万亿”工程新建项目、超长债项目等,逐一明确招投标、开工、入统等关键节点,形成节点攻坚清单,推动重大项目尽早开工、尽快放量,确保省“千项万亿”工程新建项目10月底前全部开工,全年投资完成率达120%以上。二是优化投资结构。锚定“一平稳、两提升、三快于”目标,压实九大重点领域市级牵头部门,针对本领域“千项万亿”重大项目、亿元以上项目,逐项分析研判、明确攻坚举措;更大力度支持民间投资项目,刚性落实“三个80%”,全年向民间资本推进重大项目20个以上,着力推动投资结构持续优化。三是强化要素保障。迭代优化“财力+项目”体制机制和“要素跟着项目走”服务保障机制,协同推进资金、用地、能耗等全要素保障,全年保障新上重大项目用能120万吨标煤,腾出用能40万吨标煤。
(三)在重大战略落地上超常发力。一是聚力消费持续回暖。持续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落地,力争全年带动消费超160亿元。开展商贸业企业入库百日攻坚行动,全年培育商贸企业月度入库220家以上,电商企业入库60家以上。二是聚力深化义乌国贸改革。高效落实“6组2清单”推进机制,清单化、节点化推进78项重点事项,力争年内完成48项。提速推进义乌机场改扩建工程、义乌铁路口岸三期等23个国贸改革支撑性项目快开工、快建设,确保全面完成投资120亿元以上。全力支持义乌扩权赋能,匹配落实一批市级扩权赋能事项。三是聚力集结中心扩容提质。全力推进金华铁路枢纽扩容改造工程、杨梅塘铁路货运中心等中欧班列集结中心领域项目建设,争取更多资金、土地等资源支持,67个重大项目全年完成投资290亿元以上,全面提升义甬舟、金丽温开放大通道双向枢纽辐射能力。
(四)在产业提质增效上超常发力。一是推动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建立金华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协调机制,明确责任分工、定期研究调度、协调解决问题。加快浙中人工智能产业园、师大创新城、浙中数据标注基地等重点平台建设,项目化推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二是聚力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深入实施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六大高地”工程,出台《关于加快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方案》。高质量推进12个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区建设,全年营收力争突破7000亿元,积极争取横店影视文化产业集聚区创建省级高能级创新发展区。持续做好服务业企业小升规工作,全年实现月度升规20家以上。三是做大做强新能源汽车产业。全力扩大整车规模,力争零跑汽车三厂项目8月底投产、四厂项目年底前土建完工。提升集群能级,兰溪、永康、武义三大汽车关键零部件基地与整车平台加强配套对接,常态化举行整零供需对接活动。全年招引10亿元以上产业链项目10个,力争全年实现规上总产值1250亿元以上,整车产量37万辆以上。
(五)在共富先行示范上超常发力。一是攻坚收入差距短板。做实“扩中提低”改革,加快扭转农村收入增速靠后的不利局面,力争全年全体居民收入增长5.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2个百分点以上,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缩小0.035以上。二是攻坚山区发展短板。抢抓全省“经济强县发展飞地调整优化”“山区县新设发展飞地”两大机遇,制定市级“发展飞地”建设若干举措。编制山海协作三年行动方案,持续深化八婺同心·共建共富“十百千万”结对行动,用好山区县“1+3+N”帮扶机制,支持山区县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三是攻坚承载能力短板。70个县城承载能力提升工程项目全年完成投资160亿元以上。完善山区县省级中心镇“一镇一方案”,出台做强中心镇、扶持相对薄弱镇发展政策,建立“大镇带小乡”组团发展机制。四是攻坚能源“绿保稳”。全力做好迎峰度夏电力保供,加压落实绿证抵扣政策,力争年度新增省外绿证600万张。发挥“两新”资金撬动作用,加快推进15个用能项目设备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