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索引号:

    113307000025923025/2024-00120

  • 文件名称:

    关于对金华市政协八届一次会议362号 提案答复的函

  • 发布机构:

    市发改委

  • 成文日期:

    2024-02-28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 关于对金华市政协八届一次会议362号 提案答复的函

    日期:2024-02-28 09:57:46 来源:市发改委 浏览量:​
    分享:
         

    朗读

    民进金华市委会:

    首先感谢您对金华“两业融合”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您提出的《借力数字经济优势 打造“两业融合”金华经验》收悉,7月8日,经我委领导班子集体研究,现答复如下:

    在新时代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主旋律中,打造先进制造业强市和现代服务业强市,加快推进制造业与服务业“两业融合”发展,是金华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打造高水平建设内陆开放枢纽中心城市的客观要求,是金华做强第四大都市区发展核心引擎的必然选择。

    一、“两业融合”发展基本情况

    全市共创建两业融合试点1个国家级、4个省级,分别是浙江永康经济开发区、浙江凤登环保股份有限公司、义乌华鼎锦纶股份有限公司和浙江普洛家园药业有限公司(国、省两级)。同时积极培育深挖我市融合潜力企业。经审核评选,确定兰溪市经济开发区等2个区域、皇冠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等10家企业为2021年市级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单位;将婺城临江新材料智能制造产业平台等2个区域,浙江赤城工贸有限公司等10家企业列入市级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试点储备库培育。

    二、“两业融合”发展具体举措

    (一)深入挖掘特色模式,推进试点建设走深走实。一是积极谋划,强化顶层设计。深抓落实国家、省级两业融合相关文件精神,积极谋划部署全市两业融合发展工作,从整体出发,树立“一盘棋”思想,实现协调发展、有机融合,形成整体合力。将“两业融合”奖补政策纳入《金华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于2021年7月印发实施。二是加快培育,争先试点创优。6月,我委下发新一轮《关于开展浙江省两业融合试点创优申报工作的函》,积极动员市经信局、市科技局等单位、各地发改部门开展两业融合省级试点单位申报工作,充分挖掘各行业、各平台两业融合典型,优先推荐龙头企业、专精特新、“万亩千亿”新产业台等为主体申报。三是增点扩面,丰富融合模式。以“2+4+X”重点产业发展为导向,多维度创新金华地域特色的融合模式路径,形成我市两业融合增点扩面良好态势。2021年省级试点主体,涵盖了融合模式“10+X”中的4种,研发设计和制造业嵌入式合作、生命健康制造和服务有机融合、轻纺工业和服务深度融合、其他特色融合模式。

    (二)主动开展精准服务,优化融合发展向上向好。一是召开两业融合培训会。主动邀请省发改研究所两业融合领域专家,以讲课提问模式,为县(市、区)讲解其他地市优秀案例,分析案例模式路径,解答难点疑惑,有效解决地方对政策拿不准,对两业融合概念搞不清的问题。二是入企开展融合模式指导服务。依托省发展改革委组织智库机构为申报主体提供了“四个一”定制化服务,陪同第三方智库机构深入企业,问需谋计,帮助企业梳理模式路径、提炼特色亮点,分享先进经验,有效帮助申报主体走好“最先一公里”。三是举办服务型制造宣贯活动。通过举办服务型制造培训和服务型制造专家宣贯进企业指导活动,推动服务型企业制造转型升级,延伸产业链条,转变生产模式,丰富业务种类,培育服务型制造转型人才。

    (三)全面强化要素支撑,激发融合内生动力见实见效。一是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对新认定的国家级、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平台、项目)分别给予50万元、30万元的奖励。同时鼓励制造企业加大对工业设计的投入,支持工业设计企业以订单、契约、股权等多种形式为制造企业提供设计服务。对工业设计企业年服务收入达到100万元、200万元的给予10万元、20万元奖励。二是培育综合型人才。4月印发《“才聚八婺智汇赋能”打造浙江中西部人才科创中心三年行动方案》,实施“金鼎”“金匠”“金创”等系列人才培育计划,聚力推进先进制造业崛起,以“2+4+X”产业为重点,构建定位清晰、梯次分明、相互衔接的本土高层次人才培育体系,加快培养知识型、创新型、复合型本土高技能人才。三是营造融合创优氛围。2021年10月份启动金华站两业融合品牌推荐等活动,介绍4个省级试点主体的融合模式、发展特色、取得成效,宣传我市先进制造业企业(区域)的经验做法,聚力打造一系列高能级、高亮度的品牌活动,共同探索两业深度融合发展路径。

    三、“两业融合”下步计划

    (一)以制度设计为统领,完善两业融合政策体系。坚持以实体经济为着力点,以服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导向,聚焦发展生产性服务和服务型制造,目前正在规划编制《金华市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金华市两业融合试点创优导则(试行)》《金华市两业融合工作要点》等系列政策,聚力打造具有全国引领型“两业融合”试点单位。牵头市委人才办、市经信局、市商务局、市农业农村局等部门组建融合工作专班,建立完善两业融合工作机制和考核体系,进一步强化部门主体责任,推动“10+X”融合模式全链条突破,深挖我市特色融合企业(区域),推动各项工作任务落地见效。鼓励现有行业协会组建两业融合发展战略联盟,支持采取轮流坐庄的方式,交叉学习融合模式,选择省级试点区域牵头开展一系列观摩活动,如突出国家级两业融合试点普洛家园在药材行业领军型带动作用,形成医药产业领域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和做法。

    (二)以人才引育为基础,厚植两业融合成长土壤。发挥《“才聚八婺智汇赋能”打造浙江中西部人才科创中心三年行动方案》《关于“双龙引才”新政20条若干政策的实施细则(试行)》等系列人才政策“磁场效应”,筹建金华智库发展规划研究院,协同科研院校、产业联盟、双创示范基地等多层次平台培育“两业融合”专项人才。从浙师大、普洛家园、浙大金华研究院等单位广泛征集专家资源,建立两业融合试点专家库,推动智库机构与试点单位建立“一对一”结对关系,提供试点单位专访、一揽子问题诊断、全流程定制化咨询服务。发挥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金华北大科技园等6个省级双创示范基地创新创业辐射作用,联动制造业企业和人才培养机构,针对性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充分利用其创新平台已经建设的实验室和公共技术平台。同时利用社会培训资源,持续培养新媒体营销和服务人才等,补齐我市服务制造业两端的人才需求。

    (三)以数字技术为驱动,打造两业融合新业态新模式。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是“两业融合”独有路径,强化5G、大数据、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两业融合发展中的创新应用,扩大我市智能工厂普及率,向市区规上工业企业派发智能制造诊断服务券,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加快推进智能化技术改造咨询诊断服务工作。针对信息化弱、人才招引难的中小企业,搭建链接原材料、设备、产品等工业要素的多跨应用平台,助力企业实现“数字蝶变”、行业实现协同发展,积极开展5G+智慧工厂建设,每年实施百项技术改造示范项目,完成智能化咨询诊断服务企业不少于1500家、每年新增工业机器人应用3000台以上。如我市零跑汽车从搭建数字化平台,深度挖掘数据信息入手,推进从“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市场销售”等各个环节的数字化全流程再造,为产业链上游提供关键部件运行数据,为产业链中游提供车辆运行状态和改造升级信息,为终端用户提供状态预警、远程运维、智慧出行等高附加值服务,用数据链接产业、服务产业、推动汽车产业发展。

    (四)以产业集聚为核心,提升两业融合发展质效。以全市18个产值超100亿元的产业集群为重点,紧紧围绕义乌小商品、东阳筑建和影视、浦江水晶、永康五金等全国知名,依托浙江自贸区金义片区、“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开发园区、工业集中区等,建设两业融合发展综合服务功能区和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产业链创新链有效整合、资源要素充分涌流、服务功能精准对接,创建一批特色鲜明、功能显著的两业深度融合示范园区及特色集聚区。推动国家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现代五金产业集群向服务环节延伸,3家省级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区(婺城区服务业创新发展区、义乌中国小商品城创新示范区、江南药镇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区)、国家级第三批物流示范园区浙中多式联运枢纽港等集聚区服务企业向制造领域拓展,加快提升集聚区内产业链条,引领带动全产业链融合发展协同效能提升,推动我市“2+4+X”重点行业转型升级发展,形成一批两业融合发展标杆引领典型企业。

    再次感谢您对金华“两业融合”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联系人:汪**       联系电话:82469879

     

     

    金华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2年7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