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307000025923025/2024-00027
市发改委2023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思路
市发改委
2024-01-19
主动公开
朗读
今年以来,市发改委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锚定全年工作目标任务,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强力统筹推进三个“一号工程”和“十项重大工程”,攻坚突围、实干争先,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一、2023年工作总结
(一)抓统筹重调度,全力稳定经济运行。一是省级工程挑大梁。聚焦晾晒指标,清单化、项目化、指标化推进落实三个“一号工程”和“十项重大工程”。扩大有效投资“千项万亿”和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百千万”工程连续3个季度蝉联五星。二是监测调度见真招。聚焦创改开指标、GDP核算指标、高质量发展绩效指标,建立“日跟踪、周监测、月调度、季研判”工作机制,常态化跟踪监测,累计开展分析调度50余场,形成周监测45期,下发提示函80份、抄告单6次、提速向好工作简报28期。三是政策赋能出实效。全面承接落实省级“8+4”政策,制定金华版“8+4”政策,省市资金执行率分别达86.5%、91.87%,累计为企业减负139.5亿元。先后出台《金华市强信心激活力全力助企“开门红”政策》《金华市拼进位比赶超“双月攻坚”行动方案》《金华市“四季胜全年红”攻坚行动方案》,全力提振市场信心。
(二)抓项目扩投资,不断夯实发展支撑。一是晾晒比拼强推进。坚持“日监测、周调度、月晾晒、季赛马、年考核”,建立“红黄灯”预警机制,推动项目大干快上。全市固定资产投资连续7个月全省第1。截至11月底,省市重点项目年度投资完成率达142%和119%。连续6个季度获全省投资“赛马”激励,投资工作获省委书记批示肯定、点名表扬。二是要素拼抢优保障。“跑部进厅”430人次,争取到两批次专项债项目257个,额度595亿元、全省第三。争取到省重大产业项目20个,16个实施类项目获土地指标奖励3899亩,其中特别重大产业项目3个、全省占比21.6%,创历史新高。制造业中长期贷款项目数、总投资、贷款需求均居全省第一。三是创新机制增动能。制定重大项目谋划推进“十条举措”,建立市领导联系重大项目机制,33名市领导联系117个重大项目,金华铁路枢纽扩容改造项目初步设计审批跑出“金华速度”。取消政府投资项目储备库制度,平均审批时间缩短6个月左右。
(三)抓机遇促开放,全面落实重大战略。一是高位谋划国际陆港枢纽。牵头编制《金华国际陆港枢纽建设方案(2023-2027)》。高规格举办全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大会、“之江同心”圆桌会议,国际陆港枢纽建设委员会揭牌成立。1-11月“义新欧”班列开行2271列、增长6.9%,发运标箱18.584万个、增长6.44%,稳居全国前列。二是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金甬双向联动打造长三角陆海联运体系”案例入选省推进长三角一体化第二批最佳实践。“宁波—金华入选首批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城市”等4项成果初步入选国家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实施五周年重大标志性成果。三是全面参与海洋强省建设。争取到2023年省海洋(湾区)资金4300万元。19个项目列入2023年省海洋强省建设重大项目实施计划、居内陆市第1。加快建设“金义第六港区”列入《浙江省海洋经济倍增行动计划》、内陆市唯一。四是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深入实施“扩中提低”“十百千万”结对行动等6个重大改革,定期开展星级评定和项目调度。新增共同富裕第三批省级试点、最佳实践各7个,均居全省第一,新增国家亮点、首批观察点7个,全省前二。
(四)抓产业助转型,持续提升发展质效。一是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出台《“5+4”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攻坚行动方案》,建立“一对一”联系服务机制。新增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区5个、全省第3,实现县(市、区)全覆盖。前三季度,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增长8.5%、全省第3。二是绿色转型扎实推进。全力推进集中式光伏电站和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建设,年度新增光伏装机68.9万千瓦、全省第3。积极淘汰落后产能,1-10月腾出存量用能空间28.4万吨标准煤。保障全市项目用能129.7万吨标准煤。三是产业平台稳中有进。3个省级“万亩千亿”平台累计完成投资149.66亿元,实现产值724.38亿元。新增省级大花园耀眼明珠3个。义乌市纳入全省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试点。婺城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纳入第四批国家创建名单。
(五)抓改革优环境,切实激发市场活力。一是营商环境稳步提升。开展“无感监测”指标动态研判、月度晾晒、提醒预警,前三季度“无感监测”营商指数全省第4。2个案例入选省营商环境优化提升最佳实践案例。5个案例入选全省第二批营商环境微改革库、全省第3。二是民营经济政策承接出台。全面承接国家、省民营经济政策,出台《金华市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实施方案》。召开政策新闻发布会、行风热线,提振民营经济发展信心。三是增值化改革扎实推进。积极争取义乌国贸改革深化试点,全力做好向上争取事项落地。制定《金华市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重点任务落实举措清单》。优化政府投资项目“集成审批”和企业投资项目“极简审批”改革。
(六)抓民生保稳定,有效助跑共富惠民。一是深入开展主题教育。围绕“破难解题”,委领导带队开展课题调研、项目调研、基层调研,累计开展“四大双千”调研活动52次,解决问题68个,牵头推进市级重大课题16个,内部重点课题39个,其中有5个课题已形成制度成果和工作成效。二是保供稳价成效显著。全年电量供给550亿千瓦时以上,做好迎峰度夏(冬)能源保供。推进电力市场化改革,持续提升我市电力市场化占比水平。完善市区非居民用管道天然气价格联动机制,全市天然气配气价格居全省第2低。开展涉企违规收费专项整治,8个问题全部整改到位,并在全省价格工作会议上作典型发言。三是对口合作深入有效。制定《金华市与巴中市对口合作实施方案(2023-2025年)》,建立金华—巴中常态化联动机制,落实重点任务73项。3个案例入选省对口工作“金名片”典型案例,“组团式”教育帮扶经验在国家层面推广。革命老区重点城市对口合作工作获浙川两省领导充分肯定,在全国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现场会上作典型交流。四是亚运保障全力攻坚。主动承担城市运行保障专班职能,统筹工作组整体工作,搭建“5+2+N”工作架构,编制5定责任清单,圆满完成赛事赛时各项保障工作。全力做好亚运保电,开展输变配隐患排查治理和场馆侧电气查验,累计完成323项隐患问题动态清零。
二、2024年工作思路
2024年,金华市发改系统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和考察调研金华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市委决策部署,聚焦“打造国际枢纽城、奋进现代都市区”重大战略,锚定“GDP增长快于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服务业增加值增速、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均快于经济增长”目标,深入实施三个“一号工程”和“十项重大工程”,谋深谋实“四个重大”,重点实施“六大行动”,以实绩实效交出高分答卷。
(一)聚焦高质量主题,实施经济提速向好行动。加强经济调度。健全“日跟踪、周监测、月调度、季研判”工作机制,迭代经济运行预警智控指数,加强经济运行分析“一月两调”(一次调研+一次调度)。完善经济调节e本账平台的5大闭环经济治理功能,持续强化经济预警预测。强化政策赋能。顶格承接和贯彻落实国家、省各项经济政策。出台新一轮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一季度“开门红”工作方案及配套政策、《金华市支持总部经济发展十条政策》。提振市场信心。全面贯彻落实民营经济政策35条,开展“四大双千”解题破难行动,深入一线服务企业、服务项目,及时协调解决企业存在的困难问题。
(二)聚焦大项目支撑,实施有效投资放量行动。抓实重大项目。谋实亿元以上重大项目盘子,争取纳入省“千项万亿”盘子项目全省前4;全年实施市重点项目400个以上,年度计划投资1200亿元以上,年度投资增长15%以上。强化要素保障。增发国债和专项债项目额度全省占比10%以上。力争保障能耗指标150万吨标准煤以上,满足重点项目、重点企业用能需求。激励赛马争先。迭代升级“定期调度、督帮一体、晾晒比拼”工作机制、激励政策,营造赛马比拼浓厚氛围。
(三)聚焦大平台培育,实施重大产业引领行动。做强重大平台。编制《金华市推动“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3个省级“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完成投资100亿元,实现产值1200亿元。加快新兴产业发展。围绕建立现代产业体系目标,探索构建重大产业推进机制。聚焦光伏、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等重点产业,研究重点企业“一企一策”并抓好贯彻落实。推动服务业提质增效。加快推进12个省级服务业创新发展区建设,力争发展区内规上服务业营收占比达到50%以上;服务业小升规100家以上,新谋划招引服务业重大项目70个以上。
(四)聚焦新高地目标,实施重大战略深化行动。加快打造国际陆港枢纽。加快华东国际联运港、义乌(苏溪)国际枢纽港等支撑性项目建设,争取中欧班列集结中心、义乌新一轮国贸改革等国家重大试点落地;加快“金义第六港区”扩区提级,完善金丽温开放大通道推进机制,纵深推进义甬舟开放大通道建设;谋划储备一批高质量外资项目;加快非沿海地区海洋经济核算试点。深化大都市区建设。加快金义一体化进程,金义新区、义乌经济技术开发区、金华经济技术开发区争创省级高能级战略平台。分步分类推动6个省级小城市培育试点,力争年度考核优秀3个以上。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全面融入长三角自贸试验区联盟。加强与上海、杭州、宁波等地合作,持续谋划打造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产城融合示范区”。
(五)聚焦系统性变革,实施重大改革攻坚行动。推进营商环境优化提升改革。深入推进项目审批综合集成改革,推动审批服务从“便捷化”向“增值化”全面升级,谋划打造“一类事”服务场景20个以上。完善社会信用激励约束机制,谋划推进营商“微改革”8个以上。推进共富领域改革。深化“扩中提低”改革,提炼浦江、武义山区农民增收模式,力争上升为省级试点并在全省推广。深化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改革,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升至70.5%。深化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和电力市场化改革。全年保障重大产业项目新增能耗指标120万吨标准煤以上,腾出存量用能空间20万吨标准煤以上;组织市场主体和用户参与电力市场化交易1.5万家以上,电力市场化交易电量突破300亿千瓦时。
(六)聚焦高标准惠民,实施共建共富共享行动。推动共同富裕先行示范。高标准建设共同富裕省级试点,加快打造一批共同富裕联合体。力争山区26县考核武义回到第一方阵、磐安回到第二方阵前列。强化保供稳价。加快发展绿色能源,深入实施“光伏倍增”行动,加快推进大唐天然气发电等能源领域重大项目建设;深入实施新能源汽车下乡行动,新建公共充电桩2000根以上。全力降低企业用能成本,确保市区非居民管道天然气销售价格全省低位。擦亮对口工作“金名片”。复制推广“千万工程”经验,助力巴中持续打造乡村振兴示范点。完成消费帮扶35亿元以上,力争对口工作全省考核获“好”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