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索引号:

    113307000025923025/2023-00093

  • 文件名称:

    关于金华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 发布机构:

    市发改委

  • 成文日期:

    2023-02-14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 关于金华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日期:2023-02-14 08:40:03 来源:市发改委 浏览量:​
    分享:
         

    朗读

    一、2022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一)强化政策供给,经济大盘稳中向好

    全面承接顶格落实国务院、省政府系列政策,先后出台了支持市场主体平稳健康发展等政策,兑现惠企资金166.8亿元、居全省第4。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562.5亿元,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8080元,城乡收入倍差收窄至1.95。固定资产投资连续三个季度获全省投资赛马激励。

    (二)坚持稳进提质,产业转型升级提速

    浙中科创走廊发展规划获省政府正式批复实施,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落地,浙江光电子研究院挂牌成立。“2+4+X”主导产业加速集聚,新增国家级重点“小巨人”企业5家。全省唯一入选国家IPV6试点城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增速稳居全省第1。落地10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73个,其中100亿元以上项目7个。

    (三)狠抓数字赋能,改革红利持续放大

    承接省厅级以上数字化改革试点369个,外国人服务管理等37个应用升至省级平台。率先落地实施RCEP规则,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持续深化,获批开放经济金融服务改革创新试点、跨境电商双综试区,落地数字人民币试点、中非跨境人民币结算中心(浙江)。

    (四)着眼能级提升,都市区共建步伐加快

    金华铁路枢纽扩容改造工程获批并节点开工,金义东市域轨道义东首通段试运营。金兰创新城、金武新城加快建设,实施“十县区域联动”共建共富行动,推动武义与永康、磐安与金义新区共建“产业飞地”。实施城市更新“4321”行动,建成省级未来社区9个、未来乡村25个。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改革。

    (五)围绕两稳一促,内外循环持续加力

    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建设加快,初步建成金义综保区大宗商品进出口交易市场,成功打通中欧+海铁+海运”多式联运等转口通道。“义新欧”班列开行2269列、海铁联运班列往返运输30.5万标箱。中非经贸论坛升格为省部级合作项目。发放各类消费券7.6亿元,带动消费155亿元。

    (六)聚力改善民生,共同富裕逐步成势

    深入实施扩中提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八婺同心·共建共富“十百千万”结对行动、强村富民等六大改革。有序推进全国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新增三甲医院3家,门诊付费改革全省推广。成功举办省第十七届运动会。城镇新增就业12.8万人,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416.4万人。统一全市基础养老金标准至290元/月、低保标准至1050元/月。建设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7.4万套(间)。

    (七)擦亮生态底色,浙中大花园建设加快

    “五水共治”再次捧获“大禹鼎金鼎”,入选国家“无废城市”建设名单。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深化国家低碳城市试点工作,开展企业“碳账户”金融试点。出台光伏发展补贴办法,创建2个国家级整县光伏试点县。成功列入氢燃料电池汽车省级示范区。

    (八)奋力除险保安,保持社会安全稳定

    加快建设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较近三年平均值分别下降39.3%和37%。坚持和发展新时代“后陈经验”“浦江经验”“龙山经验”,积极推进全省县级矛调中心“终点站”机制建设试点。打赢婺城“4·15”、义乌“8·2”等疫情遭遇战歼灭战。

    我们清醒地看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一是经济稳进提质的基础还不稳固,制造业项目形成产能仍需时日。二是市场主体生产经营的困难仍然较多,企业利润空间受到挤压。三是居民增收难度加大,扩大内需仍待持续攻坚。四是公共服务供给水平与人民群众的期待还有差距,浙江中西部文化、教育、医疗“三大中心”建设仍待加快。

    二、2023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和任务

    2023年要聚焦聚力打造国际枢纽城、奋进现代都市区,锚定“干好‘一三五’、实现新跨越”目标任务,强力推进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大力实施三个“一号工程”,细化落实高质量赶超发展“八大行动”,经济拼稳进、开放提能级、创新增动能、改革添活力、共富暖民心,着力推动经济社会突围发展,为全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生动实践的金华篇章贡献力量。

    (一)坚持创新的核心地位,高水平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

    加快建设浙中科创走廊。深度融入G60科创走廊,推进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百亿工程”,加快建设“一廊六城”。着力搭建“510”重大科创平台体系。实施科技企业“双倍增”行动,力争新增高新技术企业400家以上。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拓展全国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建设成果,加快金华理工学院建设。深化与浙江师范大学战略合作,推进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等职业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争创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

    实施“才聚八婺智汇赋能”行动。迭代“双龙计划”政策体系,打造双龙科创人才中心,力争新引进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100人、硕博士5000名、大学生10万名以上。

    (二)坚持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快优化产业协同格局

    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实施“2+4+X”主导产业集群培育升级行动,攻坚新能源汽车与配件、光电等十大重点产业链。聚力打造“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2.0,新增用地指标50%以上用于重大制造业平台。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规上工业亩均税收增长12%以上。深入实施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

    加快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聚焦 “5+4” 现代服务业体系,大力发展电子商务、跨境电商、总部经济、会展经济、中介服务、供应链金融等高端服务业。加快建设浙中金融中心。加快整合提升物流业。优化房地产业政策,推动房地产业回暖。

    打好企业培育梯队化攻坚战。稳步推进“雏鹰行动”“尖峰行动”“雄鹰行动”,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00家以上。大力推进“个转企”“小升规”,新增“小升规”企业500家以上。

    (三)充分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和消费的基础作用,全力扩大内需

    增强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聚焦制造业、交通、能源等十大重点领域,紧扣百个标志性项目,落实“红黄旗”赛马比拼、领导领办包干攻坚等“十条举措”,确保省市重点项目中的新建项目开工率一季度达到30%、上半年达到60%、前三季度达到85%。高度重视总部型企业招引,全年招引落地10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70个以上。

    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把握疫后消费反弹机遇,打造一批金华国货品牌。开展“百团千企”赴外拓市场活动,办好义乌国际贸易博览会、永康五金博览会等重点展会。开展千场促消费活动,鼓励二手车经销商以法人企业开展经销业务。推动横店形成沉浸式影视体验旅游度假区,支持双龙风景旅游区等景区发展。

    (四)加快建设金华国际陆港枢纽,统筹推进对外开放新局

    加快建设全球贸易枢纽中心。实施地瓜经济提能升级“一号开放工程”。加快浙江自贸试验区金义片区建设,发挥双综保区、跨境电商综试区、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等开放平台叠加作用,加快建设浙中大宗商品交易中心,争创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市。充分发挥“一带一路”支点城市作用,加快建设RCEP高水平开放合作示范区。办好中非文化合作交流周暨中非经贸论坛。

    加快建设综合交通枢纽中心。推进金义国际机场、杭丽高铁前期,力争金南铁路、金绍甬高铁纳入国家规划,全面开工金华铁路枢纽扩容改造工程等项目,力争开工建设甬金高速改扩建工程、义龙庆高速等项目,力争金甬铁路、义东高速公路东阳(江北至南市)段等建成通车,市域轨道交通义东线后通段试运营,金义中央大道投入使用,加快建设义东、兰浦、东磐等城际快速路。

    加快建设现代物流枢纽中心。做强义甬舟开放大通道,深化宁波舟山港“第六港区”建设,全力推进生产服务型和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全面提升中欧班列集结枢纽功能,争取纳入中欧班列枢纽节点城市集结中心示范工程。拓展金丽温开放大通道。

    (五)全面深化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大力提振市场信心

    大力实施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打响金华“办事不求人、办事最方便、办事最顺心”的营商环境品牌。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推进政务服务“一件事一次办”“跨省通办”“全市通办”和投资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推动各项政策精准直达快享,力争为市场主体减负180亿元以上。深化“减证便民”行动和“大综合一体化执法”“监管一件事”改革。大力弘扬新时代企业家精神和婺商精神,发挥民营企业家学院作用,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深化开放经济金融服务改革。深入推进融资畅通工程升级版,新增贷款2200亿元以上,政府性融资担保支农支小余额达130亿元,小微企业汇率避险率达20%以上。扎实推进数字人民币试点。争取2块以上地方金融牌照。

    扎实推进其他领域改革。加快国资国企改革,实施国企上市行动。抓好跨乡镇土地综合整治工程、完成整治项目10个。开展枢纽经济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稳妥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推进国土空间治理改革。推进全国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试点项目落地。

    (六)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着力提升都市区能级

    打造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现代化港城。推动国际陆港和都市区建设联动,重塑临港区域空间布局,重点规划建设金义空铁枢纽经济区、华东国际联运港城、义乌国际陆港城、兰溪铁公水多式联运港城、中国五金物流港城。

    推动都市区全域协同发展。实施提升金义主轴拉动力三年行动,联动推进各县域块组团发展,加快金义新区高质量发展,加快金兰创新城、金武新城建设,提档升级金兰武永产业带。深化城市更新“4321”行动,力争建成省级未来社区25个以上。加快推进浙中水网前期工作。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守粮食安全底线,积极稳妥推进“非粮化”整治优化,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26.9万亩,稳定“菜篮子”产品供给。建设浙中现代农业共同富裕先导示范区,着力培育两头乌地方猪种优势产业等标志性成果,建成省级未来乡村20个以上。

    (七)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争创全国公共就业创业服务示范城市。打响“安薪金华”品牌,力争城镇新增就业10万人以上。持续推进八婺同心·共建共富“十百千万”结对行动。深化“一县一策”支持山区县高质量发展,加快“产业飞地”“科创飞地”“消薄飞地”建设。实施强村富民乡村集成改革,联动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改革。

    实施“共富型大社保”建设行动。深入推进“扩中”“提低”行动,稳步提高城乡居保基础养老金水平和低保标准水平。深化新型就业形态劳动者社会保障集成改革。持续推进全民安心医保城市建设,基本医保参保率达99.5%。

    提速浙江中西部文化中心建设。挖掘保护八婺文脉,擦亮上山文化、婺学文化等优秀传统文化标识。加快推进“市有五馆、县有四馆、区有三馆”建设,开工建设上山遗址博物馆(世界稻源博物馆)和市图书馆等项目。承办好亚运会足球小组赛和藤球赛。

    持续推进公共服务优化。加快浙江中西部医疗中心建设,加强传染病(地方病)防控等公共卫生服务,开工建设金华市中心医院新院区、市第五医院迁建等项目。高度关注“一老一小”,争创全国儿童友好城市、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

    (八)全力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持续推进大花园建设。支持有条件的县(市、区)争创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区,持续推动全域“无废城市”建设,统筹推进“无废城市细胞”建设。深入实施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实施方案,深化磐安生物多样性友好城市试点建设。

    深化国家低碳试点城市建设。深入实施“6+1”重点领域碳达峰行动,扎实推进磐安“低碳”试点县、武义减污降碳协同试点县建设。新增用能指标优先支持10亿元以上投资项目。

    加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磐安抽水蓄能电站、大唐金华天然气电厂、浙能镇海燃机迁建等项目建设。抓好国家级、省级光伏整县推进试点县建设,推进磐安、武义光伏地面电站项目,新增光伏装机40万千瓦。

    (九)全力统筹发展和安全,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

    打造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城市。深化“县乡一体、条抓块统”改革。持续推进“基层党建+社会治理”创新,深化善治示范工程。纵深推进清廉村居建设,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监督管理。

    争创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推进“法治金华”“信义金华”建设,深化司法体制配套综合改革,市县同步开展法治示范创建,力争新创成3个法治浙江建设示范县(市、区)。

    持续推进“平安金华”“和谐金华”建设。以平安护航“亚运赛事”“八八战略”二十周年等盛事为牵引,常态推进反诈、扫黑除恶斗争,加强建筑施工、消防、交通、食品药品、生态环境、燃气、危化品、文旅等领域专项整治,全力争创“二星平安金鼎”。加快推进疫苗接种,强化医疗物资储备供应。妥善化解经济金融风险,严格管控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守牢不发生群体性风险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