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307000025923025/2022-02197
金华市服务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金华市发改委
2022-11-09
主动公开
朗读
为进一步推进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根据《浙江省现代服务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金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规划精神和相关要求,特制订本规划。规划期限为2021-2025年。
一、发展基础和机遇挑战
(一)发展基础。
1.发展成就。
“十三五”以来,金华市紧紧围绕“服务业强市”建设目标,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以全面深化服务领域改革为抓手,坚持生产性服务业与生活性服务业并举,新兴产业培育与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并重,全市服务业发展规模不断扩大,结构持续优化,质量稳步提升,贡献日益突出。
一是总体规模不断扩大。“十三五”时期,全市服务业总量呈现稳步扩大的良好发展态势,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引擎和拉动投资的主领域。服务业增加值从2015年的1726.3亿元增长至2020年2732.8亿元,年均增长6.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2015年的1783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2612亿元,年均增长7.9%。2020年服务业投资增速为3.3%,占总投资比重达75.7%,拉动全部投资增长2.5个百分点,对全部投资增长贡献率达60.2%。
二是行业结构持续优化。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2015年的50.7%提高到2020年的58.1%,提高了7.4个百分点。全市网络零售额总量居全省第二,快递业务量增速和快递业务收入增速双双稳居全省首位,商贸会展业、互联网泛娱乐产业持续走在全省前列。
三是发展质量稳步提升。规上高技术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从2015年的130.8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191亿元,年均增长7.9%。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全面完成,全链式基金运作、“跨境通”电商服务平台等5条经验全国推广。
四是增长贡献日益突出。服务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动力,2020年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92.2%,比第二产业高86.7个百分点。服务业吸纳就业不断增强,2020年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达到52.4%。服务业成为地方税收的主要来源,2020年实现服务业税收收入391亿元,占全市税收收入比重达到57.5%,较2015年提高5.1个百分点。
表1:金华市“十三五”服务业发展规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序号 | 指标体系 | 2015年 | “十三五”规划目标 | 2020年 |
1 | 服务业增加值(亿元) | 1726.3 | 2700 | 2732.8 |
2 | 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 50.7 | 53 | 58.1 |
3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 1783 | 2870 | 2612 |
4 | 服务业税收占全市税收的比重(%) | 52.4 | 62 | 57.5 |
5 | 规上高技术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亿元) | 130.8 | 220 | 177 |
2.存在问题。
一是服务业质量效益不高。2020年,全市服务业质量综合评价位列全省第9,全市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为21.8%,低于全省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位居全省第8。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增速为7.9%,低于全省平均水平6.4个百分点,位居全省末位。
二是服务业增长动力不足。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增速从 2010年的13.6%持续回落到2020年的4.7%,尤其是“十三五”以来,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增速从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转变为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十三五”时期,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速6.9%,低于全省平均水平0.7个百分点。
图1:2010年—2020年金华市服务业增加值增速(%)
三是服务业平台能级不大。服务业发展平台“低小散”,平台数量、能级与省内先进差距较大,集聚区总体处于产业集群初级形态,缺乏具有较强影响力的产业集群。尤其是以科技、信息、金融等高端生产性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平台体量较小、功能偏弱、创新不强,对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支撑能力相对不足。截止2020年,集聚区内规上服务业企业占比较全省前三的舟山市、台州市、丽水市分别低15.4、9.4、8.6个百分点。
四是服务业重大战略支撑不够。在承接国家、省级服务业重大战略落地作用上还不够明显,引进标志性的大项目、引领性的大企业和战略性的研发机构数量不多,服务业区域竞争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五是服务业优质供给不足。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优质供给不足,无法满足生产发展和人民消费升级的需要,尤其是数字服务、研发设计、总部经济等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医疗健康、教育文化、休闲娱乐等高品质生活服务与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相比还有不小差距。
(二)机遇挑战。
“十四五”时期服务业发展面临重大机遇:一是全面融入新发展格局给服务业发展带来新规模。比照国际经验,发达国家服务业呈现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70%左右、生产性服务业占整个服务业比重70%左右的发展规律,“十四五”时期,作为“一带一路”重要战略支点城市,拥有“义甬舟”“义新欧”、跨境电商等开放大通道,我市服务业发展总量、规模还有较大的增长潜力。二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催生服务业业态模式新变革。随着新生产要素(数据)、新组织模式、新资源配置方式、新商业模式的深入应用,数字技术对传统服务业进行全链条、全方位的塑造与重构,服务数字化快速推进, “互联网+生活服务”“互联网+社会服务”、共享经济、“服务业+人工智能”等新型服务业业态将不断涌现,跨境电子商务、数字服务贸易、服务外包等新的服务贸易方式快速发展,为服务业发展提供了巨大新动力。三是服务投资贸易全球化和快速增长将拓展服务业新空间。在放宽服务业领域市场准入、“一带一路”经济圈贸易深化、数字贸易快速发展等背景下,我市服务业领域扩大开放进入新阶段,服务贸易将快速增长,服务贸易占出口贸易比重将持续提升。四是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将为生产性服务业带来新需求。制造业服务化不断深化,制造业中的服务增值占比持续提升,服务业效率对制造业竞争力的影响越来越大,加快推动制造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互促互动,服务型制造和柔性制造将给服务业发展带来新需求。五是消费升级、人口老龄化、城市化提升将为生活服务业发展提供新动能。随着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和中等收入群体规模的不断扩大,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向服务型消费升级,城市化进一步推进也加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这将释放生活性服务业发展的巨大空间,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教育消费、银发消费等新消费需求将快速增长。
与此同时,服务业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一是国际形势更加严峻。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带来巨大变量,贸易保护主义增强,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市服务业吸引外资和走出去的进程,对服务贸易也将产生不利影响。二是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经济结构深度调整,同时消费升级面临瓶颈制约,这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我市服务业发展。三是区域竞争更加激烈。国内外高端资源要素竞争激烈程度加剧,各省市纷纷出招千方百计吸引高新技术、高端人才、优质企业、优质资本流入当地。四是品质标准更加严格。从国际上看,全球新一轮经贸规则正在酝酿推行,对服务业标准和开放领域制定了更高准则。从国内来看,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对高端优质服务供给要求更加迫切、更加期待,中低端服务供给可能面临“产能过剩”风险。
二、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刻把握“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系统观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提升产业质效和核心竞争力为中心,以服务业数字化和改革开放为动力,按照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和“扛旗争先、崛起浙中”的工作总要求,实施数字赋能、攻坚争先行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快培育现代服务业竞争新优势,全力构建数字服务、商务服务、现代物流、现代金融、科技服务、新型商贸、文化旅游、健康养老、公共服务 “5+4”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加强技术创新、业态创新、模式创新,推进能级升级、结构升级、质效升级,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不断满足产业转型升级需求和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全力打造国际影视文化之都、全国数字商贸产业高地、国家综合交通物流枢纽城市、长三角休闲旅游“后花园”、全省科技金融区域中心,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共同富裕先行示范。
(二)基本原则。
坚持创新驱动。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以数字经济、智能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创新为重要驱动力,实施服务业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推进技术创新、产业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加快从劳动密集型发展模式向知识密集型转变,积极推动传统服务业转型升级,以新技术培育壮大服务业新业态新模式,促进服务业创新发展。
坚持融合发展。把握现代产业融合发展趋势,统筹金华生产、生态、生活三维空间,大力开展“服务+”行动,推动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绿色农业深度融合,推动服务业内部交叉渗透、跨界融合,实现服务业产业链重组整合、价值链攀升跨越。
坚持特色发展。坚持传统服务业与新兴服务业“双轮驱动”,突出金华服务业特色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落实高质量绿色发展要求,促进“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加速美丽生态向美丽经济转变,激发更多高端要素活力,构建具有金华特色的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
坚持系统集成。必须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加快畅通国民经济内外循环,主动对接 “一带一路”、长三角一体化、“四大”建设,加快健全跨区域合作的发展政策和管理模式,促进各类资源要素空间便捷流动,全面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坚持民生改善。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作为服务业发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舒适度,充分发挥服务业对改善民生的作用。
(三)战略定位。
——国际影视文化之都。坚持集聚化、平台化、专业化、规范化、国际化发展路径,推进影视文化全域化、全产业链发展,加快横店影视文化产业集聚区规划建设,做大做强产业规模,推动影视文化走向世界,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影视全产业链,加强影视文化创新,打造全球最强的影视产业基地和国际影视文化之都。
——全国数字商贸产业高地。以“联通全球、接轨国际”为导向,紧抓“一带一路”数字经济国际合作契机,依托我市“市场大市”“外贸大市”等优势,充分发挥电商平台、综合保税区、专业市场等作用,支持跨境电商、新零售、电子世界贸易平台(eWTP)、服务贸易等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推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共同繁荣、线上线下两个市场融合发展,全力打造全国数字商贸产业高地。
——国家综合交通物流枢纽城市。充分发挥综合枢纽集成作用,分层分级打造综合交通枢纽体系,通过陆港、空港、海港、信息港等基础设施建设和联通,实现人流、物流、信息流、资本流快速交换,使枢纽与功能地区成为资源配置与中转的关键节点,提升国际开放度和区域竞争力,全方位打造国家综合交通物流枢纽城市。
——长三角休闲旅游“后花园”。深入挖掘旅游资源,坚持“全域化旅游+泛旅游产业”理念导向,加快构建集红色文化、婺文化、时尚文化、乡村休闲、国际研学、名人古迹、影视体验、温泉养生、体育健身等于一体的休闲旅游网络体系,奋力打造长三角休闲旅游“后花园”。
——全省新兴科技金融区域中心。落实我市人才科技首位战略,统筹内源式创新和外源式协同,深度融入长三角区域创新网络,优化创新能力布局。以数字化的思维、方法和手段促进科技金融理念创新、制度创新、模式创新,构建数智化区域金融运行体系。搭建富有金华特色的数智金融平台,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服务百姓普惠金融能力、金融产业高质量发展能力、金融风险防控处置能力。加快多湖中央商务区金融服务中心、义乌金融小镇等金融产业集聚区建设,构建金融服务多跨场景,打造数智金融先行市。
(四)发展目标。
到“十四五”期末,服务业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加大,服务于人民品质生活和产业转型升级能力进一步增强,数字赋能、特色鲜明、业态高端、能级突出的新时代现代服务业体系基本建成,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中的经济支撑、资源配置、平台服务功能显著增强,“金华服务”品牌度不断彰显,成为全省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
规模总量迈上新台阶。保持新时期服务业快速增长,服务业对全市稳增长、促消费的基础作用进一步提升,经济贡献地位更加突出,服务业在全省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到2025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达到3900亿元左右,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60%左右。
数字创新形成新优势。数字技术在服务业领域的融合和应用全面推进,服务业技术创新、业态创新、模式创新进一步强化,服务业模式创新和跨界融合取得新成效。到2025年,全市数字经济核心服务业营业收入占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比重达到50%左右,网络零售额达到5000亿元。
结构效益跃上新水平。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等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点行业能级得到提升,服务业新兴产业集成创新和规模化发展水平显著提高。到2025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8%,旅游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8.5%。
集聚发展呈现新格局。全市服务业空间发展格局进一步优化,打造一批高能级省级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区,金义都市区集聚能力显著增强。到2025年金义都市区核心区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90%左右。
品质服务实现新提升。消费扩容提质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高品质生活性服务业供给水平进一步提高,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全面推广,居民消费结构优化升级。到2025年,服务质量满意度达到90分以上。
改革开放取得新突破。服务业重点领域改革走在全市前列,“最多跑一次”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进一步推进。到2025年,服务贸易进出口额达到175亿元,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7000亿元,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高于4亿美元。
表3:金华市“十四五”服务业发展主要指标
类别 | 序号 | 指标名称 | 2020年 | 2025年 | 年均/累计增速 |
规模总量 | 1 | 服务业增加值(亿元) | 2732.8 | 3900左右 | 7%左右 |
2 | 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 58.1 | 60左右 | [1.9] | |
3 | 服务业税收收入占全市税收收入比重(%) | 57.5 | 60左右 | [2.5] | |
4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 2612 | 3500 | 6% | |
数字创新 | 5 | 数字经济核心服务业营业收入占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比重(%) | 49 | 50左右 | [1] |
6 | 网络零售额(亿元) | 3591 | 5000 | 7% | |
结构效益 | 7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规上企业营业收入(亿元) | 219.5 | 400 | 12% |
8 | 科技服务业规上企业营业收入(亿元) | 191 | 250 | 5.5% | |
9 | 金融业增加值(亿元) | 355.1 | 500 | 7% | |
10 | 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 - | 8 | - | |
11 | 旅游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 8 | >8.5 | [0.5] | |
集聚发展 | 12 | 高能级服务业创新发展平台(个) | - | 2 | - |
13 | 金义都市区核心区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服务业增加值比重(%) | 88.6 | 90左右 | [1.4] | |
改革开放 | 14 | 服务贸易进出口额(亿元) | 113.8 | 175 | 9% |
15 | 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额(亿美元) | 3.25 | 4 | [0.75] | |
品质服务 | 16 | 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元) | 30949 | 40000 | 5.3% |
17 | 服务质量满意度(分) | - | >90 | - |
(五)空间布局。
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重点结合金华经济空间分布格局及与周边地区空间联系特征,按照优化产业结构、完善配套功能、提升集聚发展的要求,整合一批区位相邻、功能相近、产业关联较高的服务业发展平台,着力构建“双核引领、多点支撑”的现代服务业空间格局,有效支撑现代服务的规模效应、服务业与制造业相互融合的集群效应以及与区域发展的协同效应。
——双核引领。“双核”是指金华主城区和义乌市。依托浙中信息产业园、金华高新园区、义乌国际商贸城、东湄中央未来区、华东国际联运港、临空经济示范区等平台,重点发展数字服务、商务服务、现代金融、科技服务、现代物流、新型商贸等现代服务业,整体谋划、深化协作、取长补短、错位发展,加强金华主城区与义乌市产业融合、产创联动、产城互动,进一步增强要素吸附能力、产业支撑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努力形成金华服务业双核比翼齐飞的新格局。
——多点支撑。“多点”是指金华各县(兰溪市、东阳市、永康市、浦江县、武义县、磐安县)、小城市试点镇、服务业特色小镇、服务业创新发展区等服务业发展平台。充分挖掘和发挥各自的产业特色、人文底蕴、旅游资源、生态禀赋等优势,重点发展新型商贸、文化旅游、健康养老等产业,完善市县协同联动机制,加快形成多层次、多梯度、错位竞争、合作共赢的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空间支撑体系。
三、以专业化高端化智能化为引领,做大做强五大生产性服务业
深化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加快服务业结构优化调整,以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提升为目标导向,着力构建数字服务、商务服务、现代物流、现代金融、科技服务五大生产性服务业,重塑制造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为金华市高质量发展、竞争力提升、现代化先行提供动力引擎。
(一)数字服务。
1.发展目标。
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一号产业”2.0版,突出数字化引领、撬动、赋能作用,以数字贸易、数字影视、数字娱乐、数字计算、数字智造为重点,大力发展数字服务新业态,积极创建数字化水平高、新服务带动新消费能力强的数字生活新服务先行市,争创省级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打造数字服务“金华样本”。到2025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8%以上,数字经济核心服务业营业收入占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比重达到50%左右。
2.方向路径。
——创新发展数字贸易。加快发展数字货物贸易、数字服务贸易,推动eWTP数字贸易国际合作,积极促进芯片、电子设备、无人机、机器人等数字硬件进出口业务。推动产业链上下游、线上线下加速融合协作,加快构建数字贸易生态体系。鼓励发展“网上菜场”“网上餐厅”“网上超市”“网上市场”等数字贸易新业态,支持实体商业通过直播电商、社交营销开启“云逛街”“云购物”等数字贸易新模式,谋划建设金华“数字贸易大脑”。积极参与数字贸易规则和标准制定,加快数字贸易领域通行做法的梳理和输出。
——提升壮大数字影视。做大做强横店影视文化产业集聚区,加快推动永康方岩石鼓寮影视基地、磐安影视基地等摄影基地建设,建设一批具有示范效应的影视基地村、影视要素村,建造一批世界领先的摄制车间、后期制作中心和数字网络中心,建设海归影视创业人才孵化基地。大力实施影视数字化战略,优化数字影视企业服务,推进影视文化产业与网络视听、网络剧、网络电影、网络综艺、动漫游戏、数字文化装备等新业态融合发展,加快一体化全产业链构建,争创国家数字内容产业基地,打造影视文化国际品牌,力争形成万亿级数字影视产业。
——加快发展数字娱乐。实施数字娱乐产业集聚计划,加快建设浙江(金华)数字创意产业试验区。大力发展以网络游戏、动漫游戏、电子竞技、视频直播等为主的数字娱乐新产业,大力发展“网红+影视”“网红+电商”“网红+VR(IP)”等数字娱乐新业态,全力培育和引进一批网络文学、自媒体、微电影、短视频、数字广告、数字阅读等新兴泛娱乐产业,加快构建全国领先的数字娱乐产业生态系统。
——大力发展数字计算。以龙芯智慧产业园、金华云计算产业园等为支撑,大力发展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算法、操作系统、高端服务器等智能计算产品及应用服务。以龙芯项目为依托,积极融入全省智能计算产业链发展生态,引导、鼓励信息技术企业基于龙芯技术体系开发产品及解决方案,带动龙芯技术体系分行业、分领域应用扩展,同步完善相关周边设备、零部件、集成应用和配套服务,力争打造为长三角乃至全国有标杆意义的数字计算示范基地。
——创新发展数字智造。推动企业“上云用数赋智”,加快“机器换人”“万企上云”、工业互联网云平台、产业大数据中心、“无人车间”“物联网工厂”建设,推广共享制造、未来工厂、虚拟产业园和产业集群等智能制造新模式。推动“互联网+”“服务+”深度融合发展,加快发展基于互联网的研发设计、模块定制、众创定制、专属定制、网络众包、协同制造、品牌运营、检测认证、科技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国家示范区建设,积极争取“5G+工业互联网”国家试点。
专栏1:数字服务业重大项目 |
1.数字经济产业园。总投资30亿元,产业园规模49万平方米,以数字经济相关产业为主导的创新型产业园区。 2.信息经济产业园。总投资20亿元,项目新建商业商务楼,占地面积13.56万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50.16万平方米。 3.赛特斯5G产业园项目。总投资12.2亿元,总建筑面积24万平方米,主要建设赛特斯5G总部基地、5G设备生产与基础基地、5G创新孵化基地以及5G应用示范基地。 4.爱奇艺创意文娱综合中心项目。总投资10亿元,通过爱奇艺和横店影视城线上视频分发和线下影视拍摄的优势,打造以影视娱乐IP 消费为核心、影视拍摄服务为支撑艺人经纪培训为辅助的线下科技娱乐综合体,进一步带动横店影视旅游。 5.武义网易数字贸易港。总投资108亿元,项目拟建设网易(武义)联合创新中心,集产业培育、产业服务和产业应用场景于一体,结合网易在跨境贸易、智能制造和数字文旅等板块的能力,打造“一中心三平台”的创新赋能体系。 |
(二)商务服务。
1.发展目标。
大力发展电子商务、跨境电商、总部(楼宇)经济、会展经济、中介服务等商务服务业,以现代化、市场化、信息化、国际化为导向,融合创新“电商+直播+跨境+社交+网红”新模式,加快形成我市商务服务新业态,争取成为全国商务服务核心功能区。到2025年,网络零售额达到5000亿元。
2.方向路径。
——提升壮大电子商务。积极搭建大型龙头企业商贸流通电子商务平台,推进和完善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站点建设,鼓励建设示范性网上交易平台,加快推动电子商务进农村和社区,加快打造特色电商专业村,全面提升电子商务应用水平。拓宽拓深电子商务应用领域,创新电子商务应用模式,推动旅游、农业与电商融合,打造一批具有金华特色的网销产品品牌。
——创新跨境电商合作方式。推动传统电商向跨境电商、社交电商、自营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升级,打造“21世纪数字丝绸之路”核心区,探索建立1239跨境电商进口监管模式,提升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竞争力。依托菜鸟•金华电商园资源优势,支持中小电商企业做大做强,培育和引进一批优质、品牌电商平台。以eWTP落户义乌为契机,支持义乌在贸易数据与信息集成、跨境电商规则创新等领域做出突破。
——积极发展总部(楼宇)经济。围绕“留住总部、培育总部、引进总部”要求,以商贸核心区为主战场规划建设总部经济集聚区,引进一批国内外大型企业集团设立研发总部、地产总部、营销中心、物流中心、投资与决策中心等具有总部功能的机构进驻,创造条件吸引外迁企业总部回归,促进总部经济“留住存量、扩大增量、提升质量”。
——大力发展会展经济。以“大会展”定位会展服务,壮大展览、会议、活动(节庆、赛事、演艺)等产业形态,着力发展经济贸易展览、非官方会议(学术会议、商业会议)、新型节庆活动、群众性赛事活动(马拉松、健身操比赛)、演艺活动(群众性文艺活动)、会奖旅游等,提升资源利用的综合性和会展服务的整体性。
——健全完善中介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决策咨询、管理咨询、科技咨询、工程咨询等咨询类服务,提升发展会展服务、商旅服务、法律服务、会计审计、广告服务、公关服务、特许经营、理财服务等商务服务,积极推进金融担保、资信调查与评级等信用服务,鼓励发展人力资源服务外包、人力资源管理咨询、猎头服务、人才招聘、创业指导、教育培训等人力资源服务,重点发展节能服务、环保服务、资源循环利用服务等节能环保服务,引育发展产品质量、环境监测、计量校准、检测认证等检验检测服务业。
专栏2:商务服务业重大项目 |
1.三江里。总投资17.7亿元,建设包含商业、商住以及配套用房等。 2.金义综合综保区二期项目。总投资28亿元,重点建设布局保税加工、保税维修、保税研发等业态,实现与一期项目一体化监管、配套基础设施共享。 3.金创绿谷。总投资84.6亿元,打造集科研、金融、展示于一体的高层商务办公大楼。 4.全球数字自贸中心。总投资56亿元,用地面积约587亩,总建筑面积约130万平方米。 5.义乌综合保税区建设项目。总投资65亿元,主要由保税展贸区、保税物流区、保税加工区、保税研发区、保税服务区、口岸作业区等六个功能区组成。新型进口市场是保税展贸区的核心组成部分。 6.黄城里电商产业园。总投资62亿元,打造永康新的区域消费中心—市民文化中心、商务消费中心、休闲娱乐中心及高端生活居住中心。 |
(三)现代物流。
1.发展目标。
聚焦对接“一带一路”倡议,着力打通“义新欧”“义甬舟”“金满俄”“金保东”等国际物流通道,发挥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节点作用,打造集商贸物流、多式联运、供应链物流、配送物流、冷链物流、智慧物流、新型物流协调发展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形成陆港、空港、海港、信息港“四港”联动发展新格局,积极构建联通全球的现代物流网,打造“千亿规模、物流强市”。到2025年,力争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规上企业营业收入达到400亿元,培育国家5A级物流企业10家。
2.方向路径。
——提升壮大商贸物流。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和全省大通道建设,发挥数字经济引领作用,打造国家级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加快商品市场全面升级,大力发展新零售业态,打造“世界超市”“购物天堂”、新零售浙中高地。加强金华国际物流集聚园区、义乌国际物流集聚园区、华东国际联运港、中国(永康)五金物流港等现代物流集聚区建设,形成开放高效、设施互通的商贸物流枢纽。
——加速发展国际物流多式联运。深度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构建线上线下“4+1”国际物流网络。加快中国(义乌)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拓展“网上”物流大通道。扩大铁路、航空口岸开放,推进大通关体系建设,将义乌港打造成为具有口岸功能的国际贸易始发港和目的港。大力发展多式联运,加大铁路货运能力。结合“义新欧”国际运输通道、“义甬舟”海铁联运通道建设,依托铁路义乌西、金华南、杨梅塘货场,大力推广“公铁海联运”,探索货邮快件的公空铁联运。依托浙中多式联运枢纽港建设,积极发展铁水联运、公铁联运。
——加快发展供应链物流。重点围绕信息网络经济、先进装备制造、健康生物医药、文化影视时尚、休闲旅游服务等重点产业,积极吸引有较高知名度、国内4A级以上物流公司,吸引其将华东地区区域物流中心设置在金华。积极推广先进供应链管理经验,培育一批具备精益物流、敏捷供应链、分布式仓储、全过程管理能力的本地供应链物流企业。
——积极完善配送物流。建立网络完善、覆盖面广、门类齐全、服务优质的城市配送体系。鼓励专业运输企业开展城市配送,大力发展快递业务,合理布局城乡快递配送网络体系。结合推进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发展,完善一批快递转运中心。加快快递末端网点建设、小区智能快件(包裹)箱建设,建立集散中心—分拣中心—末端网点的快递服务体系,引导和推广城市共同配送、集中配送等先进模式,提升城市物流服务水平。加快社区电商投递终端、农村电商服务站、农村日用消费品和农资配送中心建设,建立快捷便利的多级邮政快递配送体系,形成以城市配送中心为支撑、农村货运站点和社区服务站为补充的城乡物流服务体系,破解城乡配送“最后一公里”难题。
——着力发展冷链物流。建立健全冷链物流体系,加强农产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探索建设冷链物流配送中心、低温配送中心、理货和分拣等冷链配送设施,保障农副产品全程冷鲜冷冻保存运输。推广“生鲜电商+冷链宅配”“中央厨房+食材冷链配送”等冷链物流新模式,切实提升消费者购物体验感。
——创新发展智慧物流。充分发挥信息化驱动引领作用,全面打造智慧物流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推动物流产业信息化、专业化。鼓励发展网络货运平台,推动新型商贸物流业转型升级。重点扶持智慧物流平台建设,探索打造集物流信息发布、数据交换、在线交易、网上政务于一体的多功能服务平台,加速构建以“互联网+物流”为特征的智慧物流产业链。推广应用GPS、AIS、RFID等物流技术,鼓励企业开发内部的物流信息管理网络,采用智能化、自动化的物流设备,降低物流成本。
——培育发展新型物流。不断拓展物流服务领域,全面提升专业化、信息化水平。创新发展跨境物流、应急物流、绿色物流、循环物流等特色化新型物流供给模式。大力推进生产流通企业剥离或外包物流业务,引导工商企业引入供应链管理,培育现代物流市场需求。积极引进国际国内知名物流公司地区总部、大型物流企业和物流平台企业。支持制造企业与物流企业合作组建第三方、第四方物流企业,提升物流服务专业化和标准化水平。
专栏3:现代物流业重大项目 |
1.华东国际联运港。总投资130亿元,金华市交投集团与上海铁路局以合作方式作为建设主体,引入社会资本共同建设;总规划13平方公里,按照一核两区布局,核心区位于金东区金华南站,初步规划占地8.8平方公里(13200亩),依托规划建设的一级物流铁路基地-金华东货场,规划引进国际铁路班列、跨境电商、保税、新零售、冷链等高端物流业态,联动宁波、上海港,打造金华市的国际陆港枢纽经济区。 2.兰溪港铁公水多式联运货运枢纽工程。总投资25亿元,场内设置办公作业区、铁路装卸作业区、港口装卸作业区、公路港区及海关监管区,商贸服务区、交易展示区、仓储配送区、集拼仓区等,建设成为集铁路、公路及水运一体化多式联运服务物流园区和水陆江转运物流中心。 3.跨境电商物流园项目。总投资100亿元,建设为跨境仓库、综合楼以及配套措施。 4.义乌苏溪国际枢纽港项目。总投资100亿元,建设集货中转服务区、配套服务区等。 5.韵达云智慧物流项目。总投资110亿元,主要包括韵达快运全国总部、韵达航空全国总部、韵达蜜罐智能快递柜全国总部、韵达酒业全国总部、韵达快递华东总部、韵达供应链华东总部等六大功能板块。 6.中国五金物流港(一期)。总投资50亿元,采用现代物流理念高标准建设,配置最先进的智慧物流装备及信息系 统,打造服务于永武缙五金产业原材料、零部件和产成品仓储、集采、 定制下料、分拣、配送为一体的全产业链物流服务园区。 |
(四)现代金融。
1.发展目标。
推进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拓展企业投融资渠道,持续优化金融结构,不断完善金融体系,稳步防范金融风险,大力支持金融创新,深化运用金融科技,重点支持我市大产业、大市场、大交通发展,不断增加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水平。力争到2025年,全市金融业增加值达到500亿元,年均增长7%。
2.方向路径。
——完善金融机构体系。深化银行产品和服务创新,推动和支持辖内地方法人金融机构通过增资扩股、引进战略投资者等方式实现跨越式发展,争取金融机构上市。鼓励有全国性影响力的城商行、外资银行来金华设立分支机构,争取中国进出口银行在义乌设立分行,增强金华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竞争力。深化保险公司业务创新,促进现代保险服务业建设,形成“功能完善、保障全面、专业性强”的保险市场体系,全面提高专业性风险保障能力。培育和发展新兴金融机构,鼓励民间资金根据有关规定发起设立产权交易中心、财务公司等新型金融组织,推动中小金融机构股份制改革,进一步完善金融组织体系。
——着力发展产业链供应链金融。围绕产业链关键环节、核心企业,完善重点企业及产业链上下游核心关联企业清单,采取“一链一策”“一企一策”的方式,量身定制核心企业及关键配套企业一揽子整体金融服务措施,推动供应链金融场景化和生态化。构建供应链中占主导地位的核心企业与上下游企业一体化的金融供给体系和风险评估体系,提供系统性的金融解决方案,以快速响应产业链上企业的结算、融资、财务管理等综合需求,降低企业成本。
——聚力发展科创金融。推动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的科创金融体系,探索“投债贷顾”模式,积极推动投贷联动、债贷联动,发挥金融顾问的作用,鼓励商业银行通过创设科技支行和与创投机构加强合作等形式,为相关企业提供全周期、综合化金融服务。建立科创金融服务机制,加大对“卡脖子”核心技术攻关力度,探索和推进与科技金融风险相匹配的风险管理和风险分担机制,推动信贷资源向科技型、创新型、成长型中小微企业倾斜。
——打造绿色金融发展模式。以“碳达峰、碳中和”为目标,深化绿色金融地方规范和标准建设,推动更多金融资源流向绿色低碳发展领域。强化银行业绿色金融支持体系,建立全市统一的绿色信贷项目平台,健全绿色信贷融资担保、绿色贷款贴息与风险补偿、绿色债务融资工具承销奖励等制度。积极参与绿色金融资产、资源环境权益交易,积极助推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提高绿色融资担保比例。大力支持优质项目发行项目收益票据和碳中和债等绿色主题信用债等,精准对接绿色天使投资、私募资金等社会资本。
——全链条推进企业上市。积极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以实施尖峰行动2.0版为抓手,全面对接注册制改革。拓宽直接融资渠道,引导优质企业有效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利用债权融资、直接股权融资、私募期货、对冲基金、专项资产管理计划等进行融资。推动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支持上市龙头企业通过企业并购、债券重组、资本注入、整体合并等方式,提升产业链控制力、国际竞争力和行业影响力。持续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结构,优化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比例,优化资本市场服务功能,推动上市公司引领高质量发展,提升 “金华板块”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五)科技服务。
1.发展目标。
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首位战略,高水平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高标准建设浙中科创走廊,全力争创金华国家高新区。围绕数字经济“一号产业”2.0版,重点发展高端软件服务、物联网服务、大数据智能服务、区块链服务、量子通讯服务等科技服务业。到2025年,服务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80家,全市科技服务业规上企业营业收入达到250亿元。
2.方向路径。
——大力发展高端软件服务。积极培育本土化的嵌入式软件、工业软件、工业app开发企业,优先发展面向工业加工制造的信息技术服务和传统产业的数字化改造的工业设计、工业控制、自动化管理、现场及流程监控、企业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开发等工业软件,促进工业企业实现研发设计及装备制造数字化、生产过程自动化和管理信息化,促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
——积极推进物联网服务。以“机器换人”“机联网”为产业应用突破口,以智能制造为着力点,重点发展物联网芯片、RFID芯片、智能传感器、嵌入式智能装备、传感网络设备等物联网制造业,以及嵌入式软件、物联网IP组网、中间件、传感网智能管理等配套软件业,打造物联网核心产业集群。进一步引进培育一批涵盖物联网产业技术研发、科研成果转化和物联网相关产品制造及集成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
——创新发展大数据智能服务。积极引进和培育大数据存储、云安全、云处理等大数据与云计算企业。积极开展在线数据交易、海量数据存储管理、分析挖掘、可视化以及非结构化数据处理、图像语音视频数据智能分析等关键技术应用与服务。探索构建行业大数据处理服务平台,推动面向研发、生产、管理、营销、产品服务等关键环节的全产业链大数据整合。
专栏4:科技服务业重大平台 |
1.金华环宇科技协同创新产业园项目。总投资100.7亿元,围绕集成电路、芯片研发、北斗应用、5G产品、航空组建等主导产业,以整合环宇企业集团相关产业、建设环宇科技协同创新孵化器、引进集团上下游企业。 2.浙江省龙芯智慧产业园。总投资50亿元,新建研发办公、智能研发、中试研发、商务酒店、人才公寓、公寓式酒店、商业及邻里中心。 3.金华东湄智慧科学城。总投资27亿元,围绕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及配件、智能家具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重点产业集群,建设数创经济园、金茂科创园和城市创新地标 4.兰溪睿珀智能科技产业园。总投资20亿元,建设以“操作系统+芯片+人工智能算法”为核心的智能硬件生态产业园。 5.道明安防产业园。总投资21.7亿元,引进安全防护装备、通信信息装备、消防灭火装备、航空机械设备、抢险破拆装备、后勤保障装备、水域救援装备、医疗救援装备和综合平台系统等。 6.城投科技孵化园项目。总投资7亿元,建设集产业用房、研发楼配套用房为一体的科技孵化园。 |
——培育发展区块链服务。大力发展BaaS(区块链即服务),推动区块链与云计算、人工智能的融合创新。推动区块链在市场行业主体中的应用,加快企业联盟链、私有链的发展。突破分布式账本、非对称加密和授权技术、共识机制、智能合约等技术研发,推进区块链技术在金融、教育、医疗、公益、供应链、公共服务等领域的融合与应用,以应用促发展。
——着力发展量子通讯服务。以建设金华量子通信政务示范网为契机,加快量子密钥接入、量子身份认证、量子数据存储等量子增值应用拓展,逐步发展和延伸量子信息产业链,把金华打造成量子通信应用产品及解决方案的重要产业发展基地。促进金华量子信息产业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加快以量子保密通信技术为核心的综合信息安全生态圈建设,积极打造全省领先的量子通讯产业发展先行区。
——构建完善科技服务体系。大力实施科技企业“双倍增”行动,持续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领军企业”梯次培育体系。深入实施“尖峰”“雏鹰”行动,打造一批“单项冠军”“隐形冠军”和“小巨人”企业。加快科创孵化服务,推动省级(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建设,不断优化“众创空间、孵化器、产业园”科技创新创业生态体系。加快布局各类科技研发创新服务机构,发展研发设计、研发外包、知识产权、创业孵化、科技中介、检验检测等服务。
四、以便利化品质化精细化为导向,做精做优四大生活性服务业
以增进人民福祉、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生活性服务需要为主线,以生活性服务业向便利化精细化品质化提升为目标导向,大力发展新型商贸、文化旅游、健康养老、公共服务四大生活性服务业,积极培育生活性服务新业态新模式,全面提升生活性服务业质量和效益。
(一)新型商贸。
1.发展目标。
坚持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以强大国内市场构筑高质量发展保障。以中国(金华)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特色商业街区建设为载体,加快内外市场、城乡区域、线上线下(数字赋能)融合,推动流通渠道、流通业态、流通平台全面升级,创新发展新型商贸新业态,逐步形成便捷、安全、优质、多元的城乡现代生活性新型商贸网络,努力把金华打造为“世界超市”“购物天堂”、浙中西部消费中心城市。到202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500亿元,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7000亿元,服务贸易进出口额175亿元。
2.方向路径。
——大力发展“智慧商圈”。高标准布局建设新型消费商圈、智慧商圈、高品位步行街,构建“智慧商业+实体商业”模式,推动传统商贸创新发展。大力发展O2O体验店、跨界商业、一站式体验消费等新零售业态及商业模式,全面推进市级商业特色步行街区智慧建设,完善特色商业街区的商贸购物、餐饮娱乐、文化休闲、旅游观光等一键式服务功能,打造具有金华特色的全省智慧商圈样板区。
——加快专业市场全面升级。发挥市场大市优势,推动专业市场向高端服务型、总部型、展贸型、电商化、国际化和创业创新型等现代市场转型发展,构建“义乌市场主导、各级市场参与、各方互利共生”的国内专业市场体系。鼓励专业市场建立专业垂直电商平台,推动实体市场线上线下深度融合。推动专业市场和会展经济融合发展,提升中国义乌国际商贸城、永康中国科技五金城、东阳中国木雕城、兰溪纺织品市场、磐安中药材市场、金华农产品批发市场等专业市场的特色品牌展会能级,打造优质展会集群。
——促进服务消费升级。以浙中城市群轨道交通建设为契机,推进新一轮商贸业扩容提级,基本形成多级商圈发展格局。推动提升全市数字生活新服务发展水平,加快商贸、学习、出行、文旅、健康和政务等生活性服务业数字化,构建数字生活消费生态体系,打造省级数字生活新服务标杆城市。促进家庭服务业提质扩容,鼓励康养消费,鼓励发展家政、养老、社区照料服务等家庭服务消费。大力提振文旅消费,优化文旅消费环境,规范有序发展消费金融,深入实施放心消费行动,建立完备的消费者权益维护体系。
——繁荣发展夜间经济。突出金华文化、婺商文化、江南韵味、都市风情特色,重点培育一批夜间经济示范区、示范街、示范点,打造具有金华文化历史特色的夜间经济新载体。着力整合旅游、购物、餐饮、娱乐和住宿等主流业态,丰富夜间经济消费场景,重赋城市“烟火气”,打造“灯火不熄”的都市夜间经济,营造全天候、全时段、全领域消费氛围。
专栏5:新型商贸重大项目 |
1.金义商业综合体。总投资54亿元,包括住宅、商业综合体、酒店、幼儿园等。 2.兰溪宝龙城市广场。总投资23.5亿元,项目由住宅、商业综合体、商业街三种业态组成。 3.义乌国际冷鲜城(义乌农产品交易中心)。总投资24.6亿元,布局10万方大型冷库、13万方冷冻品市场和果品市场、30万方蔬菜水产市场,建设国际冷链物流,进口肉类、冰鲜水产品、水果等农产品交易市场。 4.京东义乌电商产业园项目(义乌)。总投资10.2亿元,建设亚洲一号仓、综合楼、配套服务楼等3个功能区域。 5.义乌模具城三期。总投资12.7亿元,建设模具产业及相关配套用房。 |
(二)文化旅游。
1.发展目标。
围绕建设高质量文化供给地、高品质旅游目的地和高水平文旅融合地目标,积极实施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金名片”工程,创新“传统文化+IP+数字技术”发展模式,打造“好景色、好味道、好传承、好村落、好声音、好饭店、好手礼和好民宿”八大文旅IP。到2025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8%,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达530亿元,旅游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8.5%以上,旅游总人数达60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900亿元,国家5A级旅游景区达到2家,基本建成浙江中西部文化中心、浙江省文旅融合发展示范中心、长三角重要文旅中心。
2.方向路径。
——积极发展文化创意。围绕金华小邹鲁文化、钱塘山水诗路文化、婺商文化等特色文化,依托浙江(金华)数字创意产业试验区,推动文化创意与制造业、旅游业、农业、商贸会展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产品设计、非遗传承、工艺美术、创意农业等文化创意产业,积极推进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与投入,完善文化创意产品营销体系,建设一批文化特色小镇、文化特色村落和文化特色街区,打造文化影视时尚千亿级大产业。
——融合发展康养旅游。把握游客对“后疫情时期”康养旅游产品的迫切需求,利用金华生态、中医药、温泉等资源优势,打造高品质的中医药养生、温泉度假、天然氧吧、森林氧吧等绿色康养旅游产品,推出乡村康养、森林康养、山地康养等新型业态,形成“养生、养心”康养旅游新模式。培育“康养+文旅”等新兴业态,打响“一县一主题,一地一特色”的“山水四项”品牌,争取创建金华山国家级康养旅游示范区和江南药镇(云山康养综合体)国家级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
——特色发展休闲旅游。发挥丰富的生态和文化资源优势,把握大众旅游时代的发展趋势和消费特征,着力推进旅游与生态、农业、工业、文化、商贸、体育等产业融合发展,提升休闲旅游内涵,丰富旅游产品供给,推进旅游多业态融合发展。联动丽水、衢州及周边黄山、上饶、鹰潭等地,共建国际旅游魅力圈,共同打造区域旅游品牌,助推全域旅游协同发展、跨越发展。
——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实施“景区村庄”2.0计划,完善“景区+村庄”“小镇+村庄”“民宿+村庄”“村庄+村庄”和田园综合体等模式,实施乡村旅游精品工程,迭代升级乡村旅游标准,提升休闲农庄、农家乐、乡村酒店、特色民宿、乡旅客栈、自驾露营、户外运动和养老养生等产品质量。全面提升乡村旅游全域化发展水平,重点打造浦江虞宅乡、磐安尖山镇、磐安盘峰乡三个省级乡村旅游产业集聚区。坚持乡村旅游与未来乡村生活相适应、与乡村振兴相融合,探索未来乡村旅游模式。
——打造高等级精品景区。推进金华双龙风景旅游区、武义牛头山国家森林公园等景区创建国家5A级景区;支持婺城区熊猫猪猪•两头乌国际牧场、金东区金华之光、开发区九峰山景区、兰溪游埠古镇、东阳卢宅景区、义乌佛堂古镇、永康水莲园周景区、浦江嵩溪古村、武义俞源景区、磐安灵江源景区等创建国家4A级景区。
专栏6:文化旅游融合发展重大工程 |
1.九峰温泉度假中心项目。总投资30亿元,开发建设温泉养生康养基地及配套设施。 2.兰溪市越龙山国际旅游度假区。总投资105亿元,包括度假旅游设施、度假观光项目、度假商业配套。 3.兰湖旅游度假区。总投资50亿元,打造集“生态保护、休闲度假、文化体验、康养运动、会议会展”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度假区。 4.横店影视产业园项目。总投资30亿元,建设曹杨新村建筑、和平里家园、百万庄小区、工人文化宫、邮电大楼以及不同等级摄影棚(26个),制景棚(19个)等配套娱乐、影视等休闲旅游功能。 5.横店文化旅游休闲中心建设项目。总投资40亿元,建设集文化旅游、运动休闲、生态观光、工业展览、军事教育、体验互动、综合服务等于一体的文化中心。 6.浦江万年上山文化村项目。总投资42亿元,打造集上山文化体验、主题IP游乐、自然文化研学、康养度假旅居和企业总部办公为一体的上山文旅康养综合体。 |
(三)健康养老。
1.发展目标。
依托现有健康医疗资源,提高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水平,强化医疗健康服务支撑能力,大力发展健康养老相关产业,探索拓展康养新业态。到2025年,基本形成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健康养老服务体系,建立3个以上健康养老应用示范基地,培育10家以上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行业领军企业。
2.方向路径。
——重点提升健康服务水平。围绕“健康金华”建设目标,顺应现代居民健康消费新需求,培育发展健康+养老、健康+旅游、健康+运动等融合型业态,合力构筑高品质生命健康服务产业体系,努力培育壮大养生养老市场、健康管理市场、医疗服务市场等三大健康服务市场。实施卫生健康“三名”工程,注重预防保健与康复护理。把握健康大数据和智慧健康业态发展制高点,加快建设全市健康云,构建全市健康服务大数据中心。
——积极完善医疗服务体系。加快“三医联动”“六医统筹”综合改革,深化医药体制改革,扎实推进优质医疗资源“双下沉、两提升”,推进医联体、医共体建设,强化本地医疗卫生机构与高水平院校、重点医院合作交流,鼓励引进国际知名品牌的医疗服务机构,扩大高水平医疗服务供给。加快发展互联网医院以及专业医学检验、影像中心、病理中心、第三方医疗服务等高端医疗服务。加快浙中西部医疗中心建设,支持浙江大学“一带一路”国际医学院建设,扶持一批体检中心、国医馆、名中医工作室、中医药研究所发展。推进智慧医院、乡镇卫生院医疗信息化建设,打造掌上医疗健康生态圈,建成全天候医疗健康智能化监管体系。
——创新发展智慧养老服务。推进养老服务数字化改革,对接省民政厅“浙里养”平台,指导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开展智慧养老服务平台的应用,试点利用移动通信、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为居家老年人提供家政、助餐、精神慰藉、生活照料、健康管理等服务。支持普及传感器、居住环境监控、警报系统等智慧家居设备,满足多样化、个性化健康养老需求。
专栏7:健康养老服务重大项目 |
1.浙中健康谷。总投资50亿元,规划用地约5万亩,东至象珠村、西至象珠镇西边界、南至双舟线,北至象珠镇北边界,建设浙中地区健康休闲养生基地。 2.郑家坞健康养生项目。总投资15亿元,项目主要建设养生养老中心,包括活力养老区、室外拓展中心、旅游度假区等。 3.磐安国药文化城。总投资25亿元,项目占地约340亩,建设中医药特色街区、文创街区、休闲街区。 4.药文化园(中华中医药博览园)。总投资20亿元,规划面积240亩,包括中医药文化博览区、研学基地、康复基地、非遗广场、药膳百食坊、传统百工坊等 5.兰溪市张山雷中医药文化研究中心项目。总投资7.4亿元,规划总建筑面积9.88万平方米(含地下2.81万平方米)。设置功能包括急诊、门诊、医技、普通病房、康复病房、行政后勤、科研教学、张山雷中医药文化传承、培训、科研基地等用房。 |
(四)公共服务。
1.发展目标。
围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以教育培训服务、社区居民服务、房地产为发展重点,全方位拓展“智慧+”公共服务,形成“数据资源—互通共享—智慧应用”的公共服务智慧生态系统,提升公共服务智慧水平。到2025年,公共服务满意度达到90分,走在全省前列。
2.方向路径。
——大力增强教育培训服务能力。以“品质教育”建设为抓手,坚持社会化教育和制度化教育并举,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各类教育,重点发展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技能培训、社区教育、老年教育、终生教育等,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建立金华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和基础数据库,推动发展“互联网+教育”,扩大优质开放在线教育、远程教育,建立市、县、校、企协同的教育资源服务共享环境,构建完善线上线下教育常态化融合发展机制。深入推进数字校园建设,推进数字教育进乡村,促进城乡教育资源共享和均衡。支持教育培训领域国际合作,引进高端教育资源,创新运营模式。建设全国教育现代化创新发展试验区,争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市、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
——着力提升居民服务水平。以提高居民生活便利度和生活质量为导向,加强公益性、基础性服务业供给,健全城乡居民服务体系。推进家政服务规范化和职业化建设,支持家政企业品牌化、连锁化、平台化发展,持续推进家政服务业与智慧社区、养老托育等融合发展。推动物业服务专业化、标准化、优质化,全面提升物业服务管理水平和行业发展水平,营造更为宜居的社区环境。促进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采取公办民营、民办公助等多种方式,打造多元化、多样化、覆盖城乡的婴幼
——推动各类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加快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公租房等建设,探索保障性租赁住房土地、税收、金融、水电政策改革,降低保障性租赁住房的建设和运营成本,优先满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需求。合理谋划高端住宅建设,积极推广健康地产、绿色环保地产、医疗地产、养老地产、旅游地产等复合型房地产开发模式。推进高端楼宇、总部基地、商贸房产建设,加快建筑装修、家装设计、家居规划、房地产评估等房地产业关联行业的发展。积极培育住房租赁经营机构,推进住房租赁规模化、专业化经营。
专栏8:公共服务业重大项目 |
1.金华学院(金华理工学院)。总投资102.68亿元,建设网络安全学院、生命健康学院、智能制造学院、文化创意学院、文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管理学院等。 2.横店电影学院项目。总投资59亿元,建设教学楼、工科楼、艺术楼、行政楼、食堂、学生公寓楼等;影视文化产业区建设酒店、会展中心、影视孵化基地等;人才公寓及教师公寓。 3.温州医科大学东阳校区新建项目。总投资21.4亿元,规划总用地面积800亩,总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其中:教学用房18万平方米,产教融合平台4万平方米。 4.义乌大剧院。总投资24亿元,建设融高雅艺术演出、普及教育及文化艺术交流,兼具会议功能的大剧院。 5.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双江湖校区新建工程(一期)。总投资15亿元,项目用地面积约400亩,总建筑面积约20万平方米。 6.永康五金技师学院建设工程。总投资21.4亿元,总建筑面积约38.66万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约34万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约4.9万平方米。 7.浙大四院双江湖院区。总投资16亿元,主要建设内容包括:门诊楼、医技楼(一期)、保障生活用房、病房楼、科研教学用房、行政楼、地下停车场、门卫房,以及室外附属配套工程。 |
五、重大工程
(一)数字赋能提效工程。
全面推进服务业“数字+”战略。深度推进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量子通信等数字技术在服务业领域的融合应用,加速服务业“数字+”融合发展。全方位推进数字服务、数字商务、数字物流、数字金融、数字科技、数字商贸、数字文旅、数字社会、数字政务等数字生产生活新服务行动。加快工业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智能网联车、城市大脑、地理信息等数字技术应用,开展服务场所数字化改造,鼓励建设共享制造、个性化定制、众包设计、智慧物流、智慧健康、智慧文旅、智慧金融等行业云平台,积极推广服务业“数字+”新场景新应用,推动服务业企业深度上云,培育数字生活新服务。
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以建设数字经济强市为目标,以打造智慧城市为引领,以金华城市大脑项目为依托,推动工业互联网、物联网、区块链、云数据、智能计算等新基建设施建设,打造全市数字服务中心。积极参与长三角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建设和存算资源布局,规划建设超大规模绿色云数据中心。加强5G、物联网、IPv6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加大通信基础设施整合力度,全面推进三网融合,构建安全、可靠、高效、通畅的通信网络。重点推进浙江移动金义信息通信产业园、赛特斯5G产业园、云计算数据中心及北斗融合应用研究中心等项目建设。
(二)产业融合提质工程。
推动服务业与农业融合。加快发展农村服务业,构建全程覆盖、区域集成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增强服务业对发展现代农业的支撑引领作用。实施电子商务进村工程,积极培育定制农业、智慧农业、休闲农业、体验农业等新模式新业态,着力发展生产、生活、生态有机结合的功能复合型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繁荣。
深化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推进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两业”深度融合,争创国家级、省级“两业”融合试点。促进制造企业向创意孵化、研发设计、售后服务等产业链两端延伸,全面普及制造业电子商务应用,鼓励大型企业建立全网覆盖、品类丰富、功能完善的网上销售平台,推动中小企业利用淘宝、京东等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加快拓展销售渠道和品牌培育,发展个性化定制、体验式销售等新模式,不断提高金华制造网络销售市场占有率,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
加快服务业内部创新融合。鼓励服务业多业态融合,促进数字服务、商务服务、现代物流、现代金融、科技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与新型商贸、文化旅游、健康养老、公共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跨界融合发展。发挥文化对相关产业的赋能提升作用,进一步增强服务业发展的文化韵味和产业附加值。加速文化与会展经济深度融合,提升义博会、五金博览会、横店电影节等品牌效应,积极打造全国知名会展城市。突出“旅游+”融合发展,加强旅游理念、元素、业态的深度融入,不断创新服务业发展新模式。
(三)区域协同提标工程。
全方位融入长三角。立足长三角区位优势,全面对接金华“一轴两带多组团”空间布局和全省“六纵六横”综合运输通道布局,完善综合交通网络布局,构建金华交通多元立体、对外开放新格局。深度融入长三角科创圈,推进浙中科创走廊建设,加速与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规划对接、产业合作、平台共建和开放共享。加快区域优质公共服务对接合作,深度参与“长三角城市群医院协同发展战略联盟”,加快融入长三角医保一体化发展,推进区域生态功能最大化、产业发展绿色化和生态文明制度化,共建集康体养生、健康管理、宜居休闲为一体的长三角旅游休闲健康养生后花园。
加快都市区组团特色发展。加快金义都市区规划、金义一体化规划落地,深化金义一体化行动,努力提升都市核心区首位度,不断提高中心城区综合承载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促进城市组团协同发展服务业。建设和升级发展制造业集群,通过发挥产业集聚优势,吸引和推动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共同促进第二、三产业的协调发展。推动兰溪加快传统产业转型,东阳建设影视文化集聚区,打造“东方好莱坞”,义乌对标自贸区,打造开放标杆,永康推进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加快向智造强市跨越,积极创建浦江世界水晶产销中心、武义温泉养生名城、磐安江南生态养生源。
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内畅外联的公路交通网突出高速公路和城际快速干线建设,加强与国家、省干线公路网衔接,巩固提升国家公路网枢纽城市地位。构建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验区快速路网体系,大力发展城市立体交通,实现城区路网与城际路网快速转换。加快推进义乌机场适应性改造,加密国内重点城市的航线,培育“一带一路”国家国际航线,开通季节性客源充裕的旅游航线和国际货运包机航线。大力发展航空物流、临空经济,打造浙江省航空货运枢纽。
(四)对外开放提速工程。
加快 “一带一路”沿线布局。支持将“一带一路”捷克站列为国家级境外经贸合作区,推动以捷克站欧洲总部为先导的境外系列站建设,参与建设更多具有服务中心、贸易中转、物流中枢功能的海外数字贸易枢纽。探索在义乌市场主要出口目标国、全球贸易节点城市、重要国际枢纽港区、自由经济区、“一带一路”六大经济走廊共建互为自贸区的“两国双园”跨境合作机制。加快推进“一带一路”系列站建设,打造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重点、面向全球的供应链交易平台。
做强“义新欧”贸易大通道。推进“义新欧”中欧班列增点扩线,建立“义新欧”班列省内四大集货枢纽,打造长三角地区中欧班列集结中心。落实全省中欧班列资源统筹机制,依托“义新欧”品牌和境外服务网络,组建“一带一路”物流联盟。积极开辟“义新欧”运邮、货运包机等国内外邮政物流专线,将中亚班列纳入“义新欧”班列发展序列,增强“义新欧”班列冷链运输功能,为企业开展国际贸易提供全程便利的物流服务。
拓展“义甬舟”开放大通道。建设金华浙中公铁联运港,加快金华一级铁路货运中心站建设,打造华东国际联运港。提升浙中国际空港能力,推进义乌机场适应性改造,加快金华义乌国际机场(义乌机场迁建)项目前期工作,积极创建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金义智慧物流港,推进金义综保区二期建设和智慧物流园提升,打造金义枢纽经济区。建设义乌国际陆港,提升义乌西货站服务能力,加快义乌苏溪集装箱枢纽站规划建设,打造义乌国际陆港新区。着力提升金甬—甬舟交通主轴,聚力打造西向枢纽,联通江西、安徽、福建三大综合交通廊道。
(五)平台能级提档工程。
积极争创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区。重点围绕信息技术服务、现代物流、数字贸易、科技研发、现代金融、商务服务等高端服务业,谋划打造一批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区。加快婺城区服务业创新发展区、义乌中国小商品城创新示范区、江南药镇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区等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区建设,推动产业与科技、生态、资本的融合发展,打造高端、完整的服务业产业链生态,强化产业集聚效益。
大力推进“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建设。推进金义新区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平台、义乌智能显示材料产业平台等创建省级“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积极谋划市级“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按省级万亩千亿标准谋划一批重点平台,储备一批重点产业项目,指导有一定产业基础的平台申报省级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谋划大数据、生命科学、文化创意等一批具有产业链条长、集群效应强、大项目带动特点的新兴产业。
持续优化特色小镇空间布局。聚焦我市重点发展的高端装备制造、数字经济、健康、时尚产业,统筹兼顾环保、金融、旅游、历史经典产业,立足区位条件、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地域特色,选取基础最牢、潜力最大、成长最快的特色优势产业建设特色小镇。做大做强义乌丝路金融小镇、武义温泉小镇、磐安江南药镇等一系列已有的特色小镇,对企业孵化进行针对性指导,有效提升特色小镇企业孵化能力。
努力打造百亿级龙头企业。深入落实“雄鹰行动”“凤凰行动”,大力引进服务业世界500强和全国领军企业,加快构建面向全国乃至全球的资源、市场、人才配置和服务系统,培育一批业态高端、能级突出、具有一流竞争力的服务业企业。加强对创新型服务业企业在科技研发、产学研合作、高端人才引育、研发费用补助等方面的支持力度,逐步培育壮大一批成长性好、竞争力强的服务业高新技术企业、隐形冠军企业、独角兽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群体。
(六)精品塑造提优工程。
打造服务质量标杆。努力培育一批质量领先、管理严格、公众满意的服务标杆企业。拓展“亩产效益”领跑者政策在“5+4”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内的行业覆盖面,健全与“亩产效益”综合评价制度相匹配的企业服务、资源要素配置、产业政策引导机制。加快完善符合行业特点的服务质量测评体系、风险监测机制和执法处理制度。
强化服务标准引领。鼓励在传统产业领域实施国际标准对标达标行动,在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开创全国领先标准,推动一批地方标准上升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争创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重点支持数字服务、商贸服务、现代物流、现代金融、科技服务、新型商贸等行业建立标准化技术组织机构,提供标准、认证以及标准化推广应用等方面咨询服务,推动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家政、教育等服务消费领域的标准制定。
加强服务品牌建设。支持各类服务业企业组建多种形式的战略联盟,开展品牌联创,积极培育服务业领域的省级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开展商标国际注册、收购国际品牌,加强品牌整合,推进品牌国际化,打造世界级服务品牌。加快品牌培育和运营专业服务机构发展,推动中小服务企业品牌孵化器建设,全面提升中国义乌文化和旅游产品交易博览会等的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建设进口商品“世界超市”,打造“永不落幕”的进博会品牌。组织开展打击市场侵权假冒伪劣、打击商标侵权“溯源”等一系列打击商标侵权专项行动。
(七)重大项目提振工程。
优化重大项目招商机制。加快完善以各县(市、区)、各部门、各产业平台、各镇(街道)协调推进,开展重大签约项目挂图作战的服务业招商工作机制。强化党政“一把手”招商力度,切实做到重大招商方案亲自审定、重要招商活动亲自参加、重点盯引项目亲自过问、重要客商亲自会见、重大问题亲自协调解决等“五个亲自”。完善招商引资重大项目快速决策机制,组建法务团队、财务审计团队、基金团队第三方项目评估团队,为项目引进和相关配套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加强重大项目谋划招引。按照“强链、补链、延链”的要求,变“招商引资”为“挑商选资”,围绕生产生活两大发展方向、九大细分领域,积极谋划一批具有引领性、产业带动性、快速成长性的服务业重大标志性项目。瞄准上海、杭州等服务业高端资源集聚区,精准招引一批前瞻性强、特色鲜明、产出率高的服务业战略性项目。
强化项目全过程监督管理。依托“互联网+”“大数据+”政务模式,深化服务业领域“放管服”“无差别受理”“最多跑一次” “最多跑一地”等改革,加快提高服务业项目审批效率。实行“挂图作战”,设立项目攻坚作战室,科学制定具体方案,细化项目推进“路线图”“时间表”,对重大项目实行清单管理,强化项目追踪和监督考核机制,建立“红黄绿”亮灯通报制度,确保各重大项目在建设实施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都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真正实现政府与投资商“双赢”。
(八)服务环境提升工程。
优化服务业营商环境。对服务业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坚持包容审慎监管原则,在质量监控、消费维权、税收征管等方面实施线上线下一体化管理。推进服务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市场主体信用记录,健全对失信主体的惩戒机制,完善服务消费领域信用信息共享共用机制。加强服务环境综合治理,强化服务业价格监管,及时查处消费侵权等问题。
深化服务业改革。聚焦服务业数字化改革、自贸区金义片区改革创新、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等重大改革,持续推进各县(市、区)服务业强县培育试点。探索与服务业投资和服务贸易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开放型制度体系,加大金融服务、旅行服务、专业服务等重点领域对外开放力度,放宽民间资本市场准入领域。推进非基本公共服务市场化产业化、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多元化,引导更多的社会资本进入教育、医疗、养老、健康等服务业领域,创新服务企业模式和业态。
提高服务业要素保障能力。优化用地结构,提高服务业用地比例,对鼓励发展的服务业在供地安排上给予优先支持,在周边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当提高开发建设强度。明确服务业发展财政和金融扶持政策,重点支持盈利性服务业重大项目开发建设和运营。全面落实“双龙引才”新政,健全完善人才“引育用留”机制,创新“揭榜挂帅”“周末科学家”等柔性人才模式。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支持服务业发展的各项政策,加强服务业标准体系、法律体系、信用体系、统计系统以及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健全完善服务业各项发展制度。
六、保障措施
(一)坚持党的领导核心作用。
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实现“十四五”服务业发展规划提供坚强保证。各县(市、区)政府和市级各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重视规划的统领和指导作用,全力推进规划实施,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规划推进机制。
加大组织协调力度。充分发挥市服务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的统筹协调作用,建立健全服务业联席会议、集中会商等工作机制,加强对服务业发展中的年度计划编制、任务责任分解、形势分析研判、重大项目服务等进行研究指导,落实完善支持服务业发展的各项政策。
(二)发挥规划战略导向作用。
健全规划执行考核机制。根据服务业发展总体规划和行业专项规划,制定规划主要指标和重点任务分解实施方案,按年度将主要目标和重大事项分解落实到具体部门,明确工作任务和实施主体责任。进一步明确职责不清晰、管理不到位的行业管理部门职责,优化考核方式,将捆绑考核指标细化分解落实到各行业责任部门中。
优化指标统计监测工作。探索完善符合服务业发展和工作需要的新型统计制度,建立服务业单位名录库和信息资料库,做好动态更新和数据审核,壮大基层服务业统计力量,保证服务业统计数据质量。实施年度监测、中期评估和总结评估,及时协调解决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确保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三)完善规划实施保障机制。
加大政策保障力度。及时制订和出台服务业规划实施政策措施,建立完善重大任务要素保障和全程监管机制。用足用好国家现代服务业发展试点专项资金,适当提高服务业扶持资金规模,保证每年用于服务业发展的资金总额不少于1亿元。落实支持服务业发展的各类税收优惠政策,做好政策宣传和纳税辅导,确保企业充分享受各种政策红利。
强化各类要素支持。适应服务业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特点,引导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的前提下创新机制和产品,按照市场化、商业化原则拓展企业融资渠道。优化土地供应调控机制,创新用地供给方式,保障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用地需求。积极对接国家重大人才工程、浙江省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完善人才引育用留工作机制,壮大金华服务业人才队伍。
附件:1.金华市服务业发展“十四五”重大改革和政策清单
2.金华市服务业发展“十四五”重大平台
3.金华市服务业“十四五”重大建设项目计划表
附件1
金华市服务业发展“十四五”重大改革和政策清单
序号 | 改革名称 | 改革内容 |
1 | 推进服务业改革开放 | 分类放宽服务业准入限制,构建有效监管体系,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健全风险防控机制,提升供给质量和效率 |
2 | 自贸区改革创新 | 对标RCEP、CPTPP等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围绕贸易自由、投资自由、运输往来自由、资金往来自由、人员进出自由等5大自由,全面提升全市对外开放水平 |
3 | 建设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区 | 在现有有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基础上,聚焦信息技术、科技研发、数字贸易、现代物流、现代金融、生命健康等高端服务业,整合优化、新设培育、创建打造一批服务业创新发展区 |
4 | 壮大现代物流业发展 | 加快实施“物流出城”战略,加强龙头企业培育,加大头部企业招引力度,引导快递业与本地企业联动发展,加强网络货运平台建设,支持供应链物流模式创新发展,鼓励物流企业集聚发展 |
5 | 推进两业融合发展 | 聚焦重点领域,开展两业融合试点区域和企业建设,加强土地、金融、数据、人才等方面政策创新和扶持,加快培育两业融合多元主体和融合发展新业态新模式 |
6 | 完善科技服务资源配置 | 建立科技资源与平台载体、顶尖人才集聚、研发投入紧密挂钩的配置机制,提升科技创新绩效。落实《关于推动高水平创新型城市建设的若干政策意见》。完善科技金融政策。完善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政策 |
7 | 影视文化产业集聚发展体制机制改革 | 以横店影视文化产业集聚区为试点,建立覆盖影视创作、制作、发行、投资、交易、衍生品开发等全环节产业化平台体系 |
8 | 服务贸易创新发展 | 围绕“金华服务、全球共享”,推动落实122项全国服务贸易改革开放创新举措,加快推动全省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建设,积极推动跨境金融、海外支付等新型数字化金融服务出口,落实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管理等政策 |
9 |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改革 | 持续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实施文化设施建设达标提质,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优质供给,大力推进公共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 |
附件2
金华市服务业发展“十四五”重大平台
序号 | 平台名称 | 建设地点 | 主要建设内容 |
1 | 婺城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区 | 婺城区 | 以信息技术服务业、数字贸易、生命健康服务为重点领域,加快平台能级提升、龙头企业引育、重大项目推进,加快服务业业态创新和模式创新,高水平建设服务业创新发展区 |
2 | 华东国际联运港 | 金义新区 (金东区) | 按照一核两区布局,核心区位于金东区金华南站区块,拟建设多式联运服务平台,物流产业配套平台以及产业发展服务平台,规划引进国际铁路班列、跨境电商、保税、新零售、冷链等高端物流业态,联动发展金义综保区、金兰公铁水联运枢纽片区 |
3 | 金义综保区二期 | 金义新区 (金东区) | 重点建设布局保税加工、保税维修、保税研发等业态,实现与一期项目一体化监管、配套基础设施共享 |
4 | 开发区数字经济产业平台 | 金华开发区 | 以金华信息经济产业园等创业创新平台,大力发展互联网娱乐为主导的信息经济和文化创意产业,建设成为资源集聚、特色鲜明、活力强劲的中国互联网娱乐中心、大学生创业示范区 |
5 | 金兰创新城 | 兰溪市 | 计划建设国际教育、青年创业、生命健康、科技金融、智慧云服务、创新综合体等业态,融汇科技、就业、购物、教育、休闲等为主导的产业聚集区,及配套相关基础设施等,推动“三生”融合发展 |
6 | 横店影视文化产业集聚区 | 东阳市 | 建立覆盖影视投资、制作、发行、交易等全环节的工业化平台体系,影视文化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和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 |
7 | 金华(义乌)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 | 义乌市 | 搭建商贸物流公共组织平台,提供国际多式联运及干线服务、国内区域分拨及配送组织服务及供应链管理及组织服务,并向信息、金融、政务、园区等服务领域延伸,打造全球小商品物流供应链组织中心 |
8 | 中国义乌国际商贸城 | 义乌市 | 围绕小商品贸易,重点发展国际商务、国际物流、贸易金融、跨境电商、国际投资合作、进口转口等产业,打造第六代市场、国际小商品自由贸易中心、全球数字贸易创新中心、全球小商品供应链中心 |
9 | 永康五金产业总部中心 | 永康市 | 吸引更多尤其五金产业相关的高尖端企业、智能智造企业入驻,以建设成为永康城市CBD为目标,不断完善总部配套建设,加快推进中心广场落成,积极推进总部商业综合体项目,打造供应链经济、智能仓储经济、促进国内市场大循环于一体的高端平台,不断做大做强总部经济 |
10 | 中国科技五金城 | 永康市 | 加快布局国内外五金城分市场,做优做强实体市场,全面提升永康制造在全国全球供应链产业链的竞争力,推动五金城市场转型升级和高端化、精细化发展,不断提升五金城市场能级 |
11 | 江南药镇 | 磐安县 | 围绕生命健康服务和数字文旅两大产业,共同发展并形成辐射和带动效应,发展成为集产业、旅游、文化于一体的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创新发展区 |
附件3
金华市服务业“十四五”重大建设项目计划表
(略)
相关链接: 金华市服务业“十四五”规划图片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