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索引号:

    113307000025923025/2021-01859

  • 文件名称:

    金华市开放型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

  • 发布机构:

    信息中心

  • 成文日期:

    2021-06-25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 金华市开放型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

    日期:2021-06-25 10:38:43 来源:市发改委 浏览量:​
    分享:
         

    朗读


    《金华市开放型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根据《金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专题规划,是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转变开放型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依据,是明确未来五年金华开放型经济发展方向的行动纲领。

    一、现实基础

    “十一五”时期是金华开放型经济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和自身发展转型的双重考验,全市外经贸系统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工业强市”和“开放带动战略”,有效落实“标本兼治、保稳促调”工作方针,有力地促进了外经贸领域转型升级。

    (一)主要成就。

    1.外贸规模持续扩张,金华经济融入全球的程度不断深化。

    主要外贸指标呈现高幅增长态势,五年来外贸进出口年均增幅达22.83%,提前超额完成“十一五”规定的各项目标任务。2010年全市进出口、出口、进口分别达到132、122和10亿美元,为2005年的2.80倍、2.78倍和3.03倍。外贸出口首破百亿美元大关,在逆境中实现了跨越式和突破性发展。出口占比不断提高。全市外贸出口年均增长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4.9个百分点(金华22.7%,全省17.8%),外贸出口占全省比重由“十五”末的4.70%上升至“十一五”末的5.21%。出口市场日益多元。金华产品远销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传统主流市场继续巩固,新兴及周边市场得到进一步拓展,份额有所上升。“十一五”末,全市对拉丁美洲、非洲和大洋洲市场的出口份额已达到17.83%,比“十五”末增加4.12个百分点。经营主体迅速增加。“十一五”期间全市共新增进出口资格企业5383家,累计拥有进出口资格企业8561家,其中有出口实绩的企业新增2124家,达3831家。年出口超1000万美元大企业达267家,较“十五”末增加178家。品牌战略成效显著。稳步推进自主出口品牌体系的培育与发展,不断完善出口品牌发展规划和多层次的品牌培育机制,截至2010年底,全市培育和认定国家级出口名牌2个,省级出口名牌32个,市级出口名牌76个。出口基地建设初具规模。积极培育出口产业集群,完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成功申报东阳磁性材料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金华汽车及零部件、兰溪棉纺织品、永康餐厨用品、义乌小商品、武义不锈钢制品、永康休闲运动车和浦江锁具等国家、省级出口基地。外贸预警体系逐步完善。“十一五”期间,金华根据多年的对外贸易实践和培育特色产业、块状经济发展的需要,建立了12个对外贸易预警机制示范点,并建立了全市重点产业出口贸易监测点,企业维权意识增强。

    2.利用外资质量提高,金华经济接轨世界的步伐不断加快。

    五年间面临国内外宏观环境重大变化的新形势,金华利用外资工作通过调整提高,保持了利用外资的持续良性发展。利用外资总量继续扩大。五年间全市实际引进外资22.82亿美元,比“十五”末增长了78.2%。总量继续列我省中西部地区首位。来金华投资的国家(地区)达到96个,比“十五”期间增加了25个。利用外资的领域不断扩大。工业外资占据主体地位,80%以上的实到外资投向工业制造领域,成为推进金华“工业强市”战略的重要动力。第三产业外资发展迅速。2010年三产外资项目数已占当年新批外资项目的41%,比“十五”期末提高了22.5个百分点。外资贸易公司、信息服务、研发机构、租赁业、社会服务等发展较快,提升了金华城市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利用外资的水平明显提高。外资大项目持续发展,截至2010年底,全市共新设立总投资1000万美元以上大项目141个,仅2010年当年全市就新设立大项目36个,占当年新设立项目总数的34.6%。世界500强企业美国高盛集团、韩国SK公司、美国黑石集团、荷兰飞利浦公司和日本三菱财团纷纷投资金华制造业、基础设施项目;刚玉新能源、格林凯腾科技、双泰新能源汽车等一批新材料、新能源项目引进建设;世界著名汽车品牌奔驰、宝马和保时捷4S店项目落户金华;美国HAN FENG INC投资金华首个现代国际呼叫中心项目、世界500强投资项目、“零绿地”引资项目、新能源项目和现代服务业项目的引进、建设和投产,充分显示了金华在提升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效益上抓转型升级已初见成效。“十一五”期间还新引进了电子、医药、光电、环保、节能、计算机、新能源、高端装备等一批科技含量较高的项目,优化了全市利用外资的结构,提升了金华外资质量,促进了金华产业的转型升级,加速了金华经济接轨世界的步伐。

    3.外经合作规模扩大,金华经济走出去的层次不断提高。

    “十一五”期间,全市企业“走出去”的意识和能力不断提高,对外投资的积极性明显增强。“走出去”的规模迅速扩大。“十一五”时期,全市境外投资累计中方投资额2.22亿美元,比“十五”增加13.9倍,年均增长72%,大大超出“十一五”增长15%的目标。单个项目平均中方投资额达到123万美元。2005年全市仅实现外经营业额2252万美元,境外投资186万美元,外经合作仅仅处于初级阶段。2010年全市即实现境外投资10747.72万美元,其中中方投资9793.87万美元;外经营业额达到2.035亿美元,其中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1.92亿美元,全市外经合作实现了阶段性跨越,已日益成为开放型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2010年底,金华已在全球58个国家(地区)投资设立境外企业(机构)299家。“走出去”的方式不断创新。企业境外投资形式更加多样,构建境外营销网络初见成效,生产性项目大幅增加,资源开发项目逐渐增多。“十一五”时期,金华对外承包工程得益于保函专项基金的设立取得快速发展,五年累计实现对外经济合作营业额6.68亿美元,是“十五”时期的6.15倍,年均增长43.5%,占全省比重从2005年的1.27%增加到2010年的6.99%,提高了5.72个百分点。对外承包工程企业已经成为金华对外经济合作的生力军。

    4.服务外包快速起步,金华经济发展的内涵不断丰富。

    “十一五”期间作为外经贸工作新领域的国际服务外包得到了健康起步,2010年全市实现离岸外包执行额5445.38万美元。服务外包产业快速起步。目前,全市在商务系统中注册登记的服务外包企业已达101家,从业人员超一万人。涌现出媒迪雅、天华、和洛、名家、信息港和联翔等一批离岸外包承接量较大的企业。成功引进在全球IT教育与培训机构中排名第二的印度NIIT进驻金华。“十一五”末,市政府与省商务厅签署的全省首个关于“共创全省服务外包重点产业集聚区”和加快推进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战略合作协议中明确提出要创建“全省服务外包重点产业集聚区”。服务外包行业载体壮大。金华高新园区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园、浙中信息产业园和金东信息软件创业园先后被评为省级国际服务外包示范园区。浙江师范大学软件研发中心、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外包培训中心、金华联翔服务外包培训有限公司和金华市天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四家单位先后获得省商务厅的批准,成为省级国际服务外包人才培训机构。

    5.开发区整合提升,金华经济集聚的平台不断拓展。

    为整合资源、拓展空间,根据省政府的统一部署,金华积极开展了省级开发区的整合提升工作。整合提升成效显著。至“十一五”末,金华、义乌、兰溪、东阳、永康、浦江和武义开发区7家国家级、省级开发区的整合提升方案先后获得批复,共整合各类园区31个,发展空间由整合前的50.2平方公里拓展到授权管理的755.47平方公里,产业规划布局由传统优势产业向现代产业体系调整升级,体现了大视野、大气魄、大手笔、大格局。载体建设不断推进。紧紧围绕省、市两级政府提出的建设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的新目标,积极参与金华新兴产业集聚区和义乌商贸服务业集聚区两个发展新平台的规划建设,积极投身现代服务业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城市建设和义乌国际贸易综合配套改革试点。金华经济开发区已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成为浙江中西部地区首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二)基本经验。

    1.始终注重政策引导,突出企业为本。“十一五”期间,本市相关部门在注重发挥市场机制对于开放型经济运行的基础作用的同时,充分运用财政、金融、税收、保险等政策手段,引导外向型企业调整和发展。一方面继续加大力度宣传并深入实施国家、商务部、省政府、省商务厅等各级政府、部门最新政策,另一方面根据全市开放型经济形势和发展特点,不断优化地方政策体系,如在市区实施出口信用保险“全风险覆盖”政策,设立服务外包专项资金、对外承包工程保函专项基金、出口创新项目资金等政策,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始终注重制度创新,突出先进理念。“十一五”期间,本市涉外部门通过沟通合作,不断推进制度创新,通过创新管理方式和引进兄弟地市一些成功的先进经验,较快的提高了外经贸工作的便利化程度,如设立金华市对外贸易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及时研究解决有关问题;构建外贸预警体系和监测体系;设立“开发区处”,强化对开发区的指导管理;建立招商选资综合考评机制,提高引资水平和质量;实施局机关干部“三联系”工作制度,不断提高工作效能等。

    3.始终注重平台建设,突出服务优先。本市各相关部门本着服务优先的理念,不断推进开放型经济各项平台建设,拓展发展空间。开办“外经贸企业网上融资平台”,积极帮助企业解决资金困局;开辟网上营销平台,推进电子商务;健全金华外经贸网,完善外经贸信息服务平台;打造外经贸企业法律调解服务平台,积极为企业提供法律咨询和案件受理等服务。同时,强化了涉外部门联动服务平台。

    4.始终注重结构调整,突出协调发展。“十一五”期间,金华以促进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为目标,不断推进结构调整,引导开放型经济协调发展。注重产品结构调整,不断增加高新技术商品、高附加值商品出口。注重主体结构调整,加快培育本土实力型企业,引导中小型外经贸企业壮大。注重贸易方式调整,在进一步鼓励货物贸易发展的同时,加大力度鼓励服务贸易发展。注重引资结构调整,大力鼓励民营企业与世界500强、跨国公司“嫁接”,大力支持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

    (三)存在问题。

    “十一五”期间,金华开放型经济发展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一是对外贸易发展方式较为粗放,主要依靠低价跑量占领市场的局面尚未明显改变,自主创新品牌营销能力较弱;高新技术和自主品牌产品出口比例偏低;对外贸易均衡发展需切实改善。二是“引资难”问题较为突出,利用外资后劲不足,土地等要素资源对招商制约严重;本地优势不足,金华既没有沿海发达地区的开放先发优势和区位优势,也没有中西部地区的政策优势。三是走出去规模总体较小,布局较为分散,境外企业管理水平和抗风险能力不高,熟悉国际规则和国际化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缺乏,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有待进一步显现。四是服务外包产业基础薄弱,高端人才紧缺,总体规模较小难以形成集聚效应,各地发展水平不一,缺乏行业内的龙头企业。五是开发区科学发展能力有待提高,产业布局差异化特色不够明显。

    二、发展环境

    未来五年,国际政治经济发展环境将发生深刻变化。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和区域内环境,“十二五”时期既是把握全球市场格局调整、推动金华开放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机遇期,也是抢占新一轮开放型经济发展先机的重要节点。金华开放型经济发展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务必牢牢把握形势发展脉搏,在变化中求商机求发展。

    (一)国际环境。

    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仍是时代潮流,国际环境总体上有利于我国和平发展。同时,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减缓,外部需求恢复将是一个长期过程。步入后危机时代的全球投资结构、总需求结构、贸易模式、力量对比、技术变革趋势等方面将呈现出新的特点和变化,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相互掺杂:

    一是经济全球化趋势将深入发展,国际间、区域间竞争更加激烈。随着国际贸易和跨国投资全球化趋势继续向前发展,世界范围内经济结构重组引人关注,这为金华充分利用后发优势,进一步扩大利用外资规模,推动市内产业转型升级创造了机遇。但是,国际分工体系与全球经济结构调整对新兴发展中国家来说,也形成了诸多压力。发达国家谋求发展战略转型,推动产业回归和振兴制造业,以中国、越南、印度等国家为代表的数量驱动、低价竞争产业发展模式面临转型升级压力。金华以低附加值为主的出口体系将面临更加激烈的地区竞争,加快形成新的竞争优势的紧迫性更加突出。

    二是科技革命可能孕育新的突破,环境资源的制约效应将逐步放大。世界主要经济体当前正在推动的绿色工业革命,使绝大多数国家面临处在同一起跑线上的新契机,对金华来说,要把握好在全球经济分工中的新定位,积极创造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但是,也要看到随着科技革命的深入,未来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必将被摒弃。就本市而言,金华工业经济不仅在发展阶段和增长状况上存在落差,而且在战略谋划和重大举措方面也存在明显不足,未来受环境制约将逐步显现,节能减排压力将进一步加大。

    三是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力量变化积极,各国经济复苏仍不均衡。世界多极化趋势更加明显,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话语权有所上升,对金华来说,在国际经济贸易中主动性和空间将得到进一步提升。但是,世界经济不确定性仍然较大,主要发达国家失业率居高不下、消费不振,新的经济增长点短期内还难以形成。一些国家面临主权债务危机进一步加深和扩散的风险。特别是一些主要经济体为刺激本国经济复苏,持续实施扩张性货币政策,大量投放流动性,可能会引起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推动能源资源等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这对金华对外贸易进口将带来冲击。

    四是全球共治意识逐步增强,国际贸易保护主义进一步抬头。世界经济治理机制改革的共识得到增强。全球性问题的频发,客观上要求治理全球经济的机制朝民主化、多元化方向发展。但是,国际贸易争端趋向多发和升级,仍将是今后较长时期内的一个趋势,金华面临的国际贸易形势更趋复杂。

    (二)国内环境。

    从整体上看,“十二五”时期我国仍然处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期,完全有条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综合国力再上新台阶。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国内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开放型经济发展面临的国内条件错综复杂:

    生产结构面临进一步调整。“十二五”时期面临着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和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双重任务,国家将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客观上为金华依靠科技创新加快制造业技术升级,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供了坚实基础。

    需求结构有待进一步合理。国家加快调整内需与外需、投资与消费的比例关系,千方百计开拓国内市场,依靠国内市场需求拉动经济增长,为金华经济未来发展形成以内需为主,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的新需求结构指明了方向。

    要素结构亟需进一步优化。“十二五”时期,经济发展和要素资源、能源环境的矛盾将更加突出。就目前而言,金华相对省内其他发达地区尚存在一定比较优势,但是加快形成以技术、资金、人才为主要投入元素,以创新驱动为主要动力,更加注重集约发展、绿色发展的增长方式的紧迫性将在未来逐步放大。

    区域发展尚需进一步均衡。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国内产业布局将进一步调整;国家部署新一轮沿海区域发展战略布局,推进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实施,国土空间开发布局将面临进一步调整、重组、优化,对提升金华开放型经济发展区位优势的作用逐步加大。

    社会发展结构仍需进一步改善。“十二五”时期,改革进入攻坚阶段,迫切需要解决一些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如实现政府职能转变,提高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水平和效率;推进垄断行业改革,建立竞争性市场格局;改革资源要素价格,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升金融业竞争力和服务水平等等,将逐步取得阶段性成果,金华开放型经济发展面临的国内有利因素正逐步增加。

    (三)区域环境。

    从区域经济环境分析。经过近年来的高速成长,长三角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都取得了巨大成就,已经成为我国发展基础最好、体制环境最优、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之一。金华作为长三角地区的城市之一,也突显了许多优势和特色。“十二五”时期,金华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区域经济条件进一步优化。金华不仅交通区位优势明显、生态环境宜居优美,而且商品市场繁荣发达,是名副其实的市场大市,被誉为“世界超市”的义乌小商品城、位列世界第三大五金产品集散中心的永康五金城均为金华经济融入全球搭建了坚实的平台。金华低丘缓坡的土地后备资源丰富,适宜成片开发。作为全省低丘缓坡建设用地的重点区块,2010-2020年规划工业开发面积高达5.36万亩。金华具有建设发展大平台的立地条件,具有吸引外来投资的较大潜力,具有将土地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现实可能。“十二五”时期,是金华系列改革创新试点的全面实施期,也是提升金华国际竞争力的深入推进期。在省委、省政府规划建设的全省14个产业集聚区中金华有金华新兴产业集聚区和义乌商贸服务业集聚区两个大平台。加快这两个集聚区的建设不仅是落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建设“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的重要载体和基础,也是推动金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升城市品位、增强经济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战略举措。金华和义乌分别作为全省现代服务业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和国家级国际贸易综合配套改革试点,这将有效提升浙中城市群的综合功能和建设层次,提升金华在浙江和长三角的战略地位,进而为金华开放型经济发展带来新动力和新模式。通过试点将进一步推动义乌中国国际小商品城和永康中国科技五金城等走向国内外市场;通过试点将进一步打造浙江省主要国际服务外包基地城市,加快国际服务外包省级示范区建设,有力培育浙中国际服务外包中心;通过试点将加大服务业招商选资力度,引导外资重点投向生产性服务领域。

    三、目标思路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快转变开放型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推进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建设为抓手,全面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加强国际合作交流,充分利用国际市场、国际资源,积极参与新一轮国际分工,着力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增加综合竞争力,努力提升金华经济的国际化水平。

    (二)发展思路。

    深入实施“开放带动”战略,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调整新趋势,落实提升国际竞争新举措,构建“四外”联动发展新格局。实现外贸持续发展,外资优化发展,外经规模发展,外包跨越发展,使开放型经济成为金华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培育汽摩配、电动工具、小商品等几个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出口产业群,努力构建金华产品出口优势;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为抓手,重质量、扩规模、引人才,努力实现利用外资结构进一步优化;以培育本土跨国公司为导向,有重点地引导对外直接投资,努力形成全市对外投资新热潮;以创建全省服务外包产业重点集聚区为契机,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大力培育企业主体,努力打造国家级国际服务外包基地;以“整合提升”方案实施为起点,充分发挥国家级、省级开发区和产业集聚区的优势,努力构造金华对外开放大平台。

    (三)发展目标。

    对外贸易——2015年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出口额和进口额分别突破210亿美元、195亿美元和15亿美元,年均增长10%左右。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出口总额超过50%,全市拥有各类国家级、省级出口基地10个以上。

    利用外资——“十二五”期间,累计实际吸收外资15亿美元左右,累计引进1000万美元以上的大项目至少100个,利用外资质量有明显提高。

    “走出去”——“十二五”期间,境外投资年均增长达15%;累计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营业额争取突破15亿美元。

    服务外包——至2015年,全市国际服务外包产业业务总额(离岸外包)达5亿美元以上,年均增长率显著高于GDP增长率,高于第三产业增长率。

    四、主要任务

    “十二五”期间,要从全局的、政治的、战略的高度看待开放型经济发展,强化对外开放意识,增强发展开放型经济的紧迫性,推动全市开放型经济发展迈上新的水平、迈入新的发展阶段。

    (一)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加快提升国际竞争力。

    以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为主线,不断优化对外贸易结构,在继续扩大对外贸易规模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提升外贸发展质量,形成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效益的外贸发展格局,推动外贸发展方式由数量规模增长为主向质量效益提升为主转变,增强国际竞争力。

    1.加快调整外贸结构。

    调整产品结构。紧随全球需求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趋势,拓展外贸发展的深度和广度。引导企业着力提高传统产品的品质和档次,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自主营销渠道和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效益的出口产品,增强机电等优势行业的持续出口能力和综合竞争力,抢占价值链高端。调整市场结构。坚定不移实施“市场多元化”发展战略,分散出口集中风险。在继续巩固欧盟、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市场的同时,积极开发非洲、南美、东南亚等发展中国家市场,深度拓展俄罗斯等周边国家市场。特别注重利用双边或多边贸易协定关税减免优惠政策适时试水新兴市场,努力形成新老市场并举的活泼局面。调整贸易结构。始终坚持进口和出口并重、积极扩大进口的方针,在继续稳定出口的基础上扩大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和能源原材料进口,进一步提高制造业装备水平和生产能力,逐步改善进出口贸易不平衡现状。提升加工贸易水平,着重提高产业层次和加工深度,增强配套能力,促进产业升级。

    2.再造外贸发展优势。

    打造区域优势。全面推进出口基地建设,扶持出口产业集群发展,努力打造区域出口品牌。加快培育一批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产业特色鲜明、示范效应明显的农轻纺、机电类出口基地和科技兴贸基地。着力推进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精心培育一批产品设计、贸易促进、检验检测、公共研发、公共展示等平台,引导区域性特色块状经济转化为具有地方特色的出口产业集群。打造品牌优势。深入推进出口品牌战略进程,着力创造一个有利于品牌发展的体制软环境,培育若干知名出口品牌;积极推动企业创建国家级、省级和市级出口品牌,力争“十二五”期间各级出口品牌数有明显的增长;加大对各级出口品牌企业的支持力度,提升品牌企业的经营水平与能力,推动自有品牌出口占比,增强金华企业在国际产业链中的主动权和话语权。打造产业优势。在充分发挥机电等传统出口产业优势的基础上,准确把握科技革命和绿色经济发展趋势,立足金华现有产业和科技基础,重点培育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出口新优势。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引导相关产业集聚,努力扩大高新技术产品和战略新兴产业的出口比重。重点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新能源设备、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产业的出口。

    3.优化外贸发展环境。

    积极应对贸易摩擦。进一步健全对外贸易预警体系,加强信息服务,提高预警能力。在全市原有的对外贸易预警示范点的基础上,鼓励具备条件的县(市、区)新设立本级预警点,力争对金华国际贸易摩擦敏感度较高或出口超1亿美元的块状产业设立对外贸易预警示范点,探索设立境外预警工作站(点),形成覆盖金华块状经济、境内外互动的省、市、县(市、区)三级对外贸易预警网络。进一步深化应对贸易摩擦工作中政府、行业协会、企业的联动机制。在做好应对国外贸易摩擦工作的基础上,鼓励积极运用进口反倾销、反补贴等贸易救济措施,切实指导企业主动出击、维护自身利益。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打击进出口侵权行为,维护公平竞争的进出口环境和知识产权权利人的合法权益。积极采取措施加大自主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加强对企业的政策培训和舆论引导,协助进出口企业增强维权意识、品牌意识和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努力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积极鼓励自主品牌产品出口。提升外贸管理水平。进一步解放思想,增强开放意识,通过深化管理队伍建设,密切关注世界经济走势,不断加强对外贸易形势调研和监测,努力提升国际经济形势的判断能力和服务地方外贸发展的管理水平。

    4.积极实施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

    国务院正式批准义乌开展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标志着义乌改革试点上升为国家战略。这对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带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区域统筹发展和体制机制创新,形成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加快富民强市进程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确立一种贸易方式,量身定制“市场采购”新型贸易方式。针对义乌市场采购特点,对照一般贸易、边境小额贸易、旅游购物等贸易方式,按照“深度思考、适时推进”的要求,继续加强对新型贸易方式的研究。制定五项配套政策,探索制定与“市场采购”新型贸易方式相适应的海关、检验检疫、税务、外汇、工商等监管服务办法。探索建立新型通关监管模式,在“管得住”的前提下,不断使进出境物流“通得快”;探索建立新型检验监管模式,对商品出口主体实行分类管理,提高通关便利化水平,实现质量可追溯、责任可追究;创新出口货物税收管理办法,争取对设立在义乌市的外贸公司在义乌采购货物出口的,实行不征税、不退税政策,并在规定时间内向主管税务机关办理备案;创新“市场采购”下贸易出口外汇管理办法,包括争取“市场采购”下的贸易出口不核销、允许符合条件的境外个人开立外汇结算账户,扩大或放开境外个人购物限额等;积极推动市场主体多元化,创新市场主体准入政策,完善境外常驻机构、境外个人开展经贸活动的便利化管理体制和配套政策,争取赋予符合条件的外国人和涉外主体合法经营资格。打造九大发展平台,积极构筑有利于实施“市场采购”新型贸易方式的重要载体。建设义乌商贸服务业集聚区,重点推进国际生产资料市场建设;加快建设国家级小商品国际贸易区;打造重要的国家级会展平台;积极创办经贸合作区;争取设立义乌综合保税区;建设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加快建设“义乌港”;建设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和综合交通运输平台;加快实现航空口岸正式开放。完善七方面服务体系,创新有利于实施“市场采购”新型贸易方式的体制机制。构建品牌、质量和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创新电子商务发展管理模式;构建市场综合服务体系;构筑优势互补的区域协作体系;构建现代金融服务体系;建立与国际贸易相适应的行政管理体制;完善城市综合服务体系。

    (二)创新利用外资方式,提高利用外资质量水平。

    “十二五”时期,要更好地发挥利用外资在推动金华科技创新、产业转型升级中的作用,创新利用外资的方式,着力引进大企业、大项目,引导和鼓励外资投向高端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新能源、新材料和节能环保产业。

    1.加强政策推动,创新引资方式。

    结合金华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利用外资工作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9号)和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利用外资工作的若干意见》(浙政发〔2010〕65号)文件精神,提高全市对利用外资的认识度,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建立以质量效益为中心的利用外资科学考核评价体系,不断创新利用外资方式,丰富金华利用外资内容。通过鼓励外资更多地进入服务业,不断优化金华利用外资结构。鼓励外资更多地开展并购、增资、股份投资等多种投资方式,盘活原有资产存量。支持上市公司引入境内外战略投资者,支持符合条件的外商投资企业在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通过鼓励外资企业在金华设立研发中心和营销网络,加速外资本地化,提高企业为外资企业的配套能力。通过加大国外智力、人才和技术引进力度,不断提高金华企业劳动生产率。通过进一步发挥各国家、省级开发区在招商引资工作中的主战场作用,提高利用外资的集约规模。

    2.注重宣传推介,开展专题招商。

    根据金华实际情况,围绕特色招商、产业招商、园区招商,积极组织“走出去”,精心谋划和举办好本市的招商活动。重点加大对北美、欧盟、日韩、港台等国际主要资金聚集地的招商力度,每年在以上重点地区开展招商活动2-3次,围绕汽车配件、电子信息等主导产业在欧美等重点国家开展专题招商。同时,积极开展小分队招商活动,通过拜访重点客商实施定点定向招商,确保推进一批老项目,储备一批新项目。精心组织参与“厦交会”、“浙洽会”、“工科会”等国家、省、市三级组织的各场大型招商活动,同时抓好大型招商活动中签约项目的跟踪落实,提高招商活动的有效性。

    3.立足本地实际,优化引资结构。

    认真研究“十二五”时期国内外经济发展新趋势,进一步对金华的利用外资情况进行充分调研,深入思考,准确定位金华吸引外资的方向、新优势,优化金华利用外资的布局。一是着重引进具有带动性强、符合发展循环经济要求、科技含量高、税收贡献率大、吸纳就业和富民程度高的外资大项目。尤其是跨国公司、世界五百强企业投资项目,力争引进一批投资额上亿美元的大项目。禁止高能耗、高污染、技术含量低、国内市场饱和的外资项目。二是以做大做强主导产业为导向,鼓励外商投资汽摩配、电子信息、现代五金、医药生物等产业;三是大力发展服务业外资。鼓励外资投向物流、信息技术、IT、技术研发、商业流通、电子商务、租赁商务、文化、教育、医疗、法律、社会中介等现代服务业。

    (三)加快“走出去”步伐,扩大境外投资合作规模。

    坚持“跳出金华,发展金华”的理念,抓住国际金融危机后投资空间增大、投资成本降低的新机遇,加快“走出去”步伐,在更广领域更深层次参与经济全球化,提高国际竞争力。

    1.全力推动境外营销网络建设。

    着力建设境外营销网络,推动金华有产品优势和市场基础的企业到境外投资设立地区销售总部、专卖店或贸易代表处;“十二五”时期,必须继续推进金华在海外开办专业市场的步伐,推动重大商品市场到境外开设分市场和产品配送中心,扩大在非洲、中东、俄罗斯、东欧、南美等地区创办专业市场规模;推动海外贸易中心建设,整合研发服务、营销接单、物流配送等功能,组织和支持金华中小生产企业和名特优新产品开拓国际市场。鼓励、引导企业通过海外并购,尤其是获取进入欧美主流市场的销售渠道,建立国内外资源整合、具有综合竞争优势的境外营销网络。重点支持20家行业骨干企业在主要市场建立区域营销中心,争取到2015年,至少建成100个境外营销机构。

    2.积极推进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

    充分发挥金华块状经济、产业集聚、配套协同强的优势,积极有序引导轻工、纺织、五金、玩具、鞋帽、机械加工等传统行业到境外经贸合作区进行集群式投资,采用集群式海外工业园区的模式。通过民营中小企业集群式对外直接投资产生行业规模效应,最大限度的降低成本,强化竞争优势;降低企业的海外投资风险,提高企业承担风险的能力。“十二五”时期要引导金华企业将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工序转往东盟、非洲、俄罗斯、中亚、中南美洲等国家,打造若干个境外经贸合作区,积极引导金华企业入园投资,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优势,提高产品竞争力,推进金华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大型跨国公司,积极参与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建设。积极鼓励金华有实力的企业参加今后商务部组织的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投标,进一步推进“走出去”战略的实施。

    3.推动企业境外资源性开发合作。

    抢抓当前国际产业分工调整的新机遇,通过“走出去”实施产业梯度转移和海外扩张,促进产业转移和升级。根据国家《对外投资合作国别(地区)指南》、《境外投资产业指导政策》,抓住目前俄罗斯重点实施东部大开发的机遇,鼓励有实力的企业抱团到俄罗斯地区及远东地区拓展资源性的合作开发,建立产业园区。推动企业开展非洲、拉美等地区的资源开发。要把赴非洲、拉美等地区投资作为金华企业“走出去”的一大重点,使非洲丰富的矿山资源成为金华企业掘金非洲的重要领域。发挥金华农业的农产品资源丰富、农产品加工业优势特色鲜明、种植养殖技术等方面的优势,鼓励企业开展境外农业合作,建立农业生产加工基地。

    4.广泛承接对外承包工程项目。

    进一步优化经营主体结构,培育一批具有相当规模和竞争力的承包工程企业。加大对欧美、大洋洲、非洲和拉美承包工程市场的开拓力度,力争继续扩大境外承包工程规模,以带动全市设备和技术的出口。鼓励企业与国内外强手合作,组成联合体承揽国际工程;加大在融资、保险、保函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努力承揽一批附加值较高、影响力较大的交通、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项目;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以BOT、PPP等多种形式承揽附加值高、影响力大的重点项目;帮助企业承揽国家援外项目。未来几年,非洲国家将掀起基础设施投资的热潮,非洲将为全球提供极庞大的投资平台,大量资金将会被投资到非洲。要继续推进金华建筑企业在非洲承包工程,重点推进基础设施工程的承包合作。

    (四)重点推进国际服务外包,加速发展服务贸易。

    “十二五”期间,要将服务外包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来推动,并以此来提高金华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促进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均衡发展。金华是浙江省服务外包“一核三带多点覆盖”的产业区域发展框架中的三带之一。要充分发挥金华“中国电子商务创业示范城市”的引领带动作用,促进信息技术外包(ITO)、业务流程外包(BPO)和知识流程外包(KPO)快速发展。

    1.加强国际服务外包基地建设。

    充分发挥金华作为浙江省第二大信息传输和交换枢纽的优势,以“数字金华”和“浙中信息港”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全面提升竞争力。以金华市高新园区、浙中信息产业园、金东信息软件园、横店电子工业园区、义乌国际商贸城和永康科技五金城为依托,以行业重点企业为龙头,鼓励规模企业带动本地中小企业向园区集聚,壮大产业规模。着力发展信息系统操作服务外包、信息系统应用服务外包、基础信息技术服务外包以及软件研发与服务外包。努力加强金华国际服务外包基地建设。

    2.做大电子商务。

    发挥“中国电子商务创业示范城市”、“中国电子商务十大创新创业城市”等品牌效应,以5173网、中国服装网、中国化妆品网、中国食品产业网等为龙头,引领相关企业形成完整的网游和电子商务产业链,做大做强网络游戏与电子商务产业。

    3.引导呼叫产业集聚。

    呼叫产业是服务外包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综合利用先进的通信及计算机技术,为了客户服务、市场营销、技术支持和其他特定商业活动而接收、发出呼叫的实体,是人力资源较为密集的服务外包业务类型。依托金华宜居的环境、较低的商务成本、丰富的人力资源、扎实的产业基础和优良的创业创新环境,出台相关的扶持政策,努力培育和引进主体,做大做强合丰科技、中呼科技等现有企业,促进呼叫产业加快向金华集聚。

    4.发展现代物流服务外包。

    充分发挥金华交通区位、商务环境等综合优势;依托义乌国际商贸城、永康科技五金城等专业市场和金华国际物流园、义乌现代物流中心等资源,着力搭建第三方物流平台,积极承接以信息平台为主的国内外客户的订单管理、物流信息系统维护、资源整合等方面的现代物流服务外包业务;积极利用无水港的优越条件,以承接近岸物流外包为突破口,以推进国际物流外包为核心,构建一条较为完善的现代物流服务外包产业链,提高现代物流的服务水平。

    5.促进影视和文化出口。

    目前,横店影视城围绕形成完整的影视产业链目标,已重点打造创作中心、拍摄制作中心、后期制作中心、审片中心、发行中心、影视后期产品开发中心、人才培养中心、影视展览与交易中心、影视产品投融资中心、影视产业政策与信息研究中心等10个中心,搭建了一个广阔的充满活力的影视产业平台,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开放的、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使之成为国家影视产业的孵化器。紧密结合横店影视产业的崛起,充分利用其在影视和动漫制作方面的优势条件,积极承接影视传媒等产品的设计、加工、汉化、制作等方面的外包业务。

    (五)构筑大平台,打造特色品牌开发区。

    开发区建设,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走开放立区、创新强区、整合建区、提升兴区、转型优区之路,充分发挥开发区主平台作用。

    积极推进开发区整合提升,将汽摩配、电子信息产业及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领先发展的产业来扶持。在加大对企业技改、技术创新、产业链培育、网络与电子商务企业进行倾斜扶持的同时,着力鼓励企业做强做大。深化开发区整合提升工作,进一步整合要素资源、拓展发展空间、优化产业布局、完善功能配套,增强开发区的核心竞争力,打造新的区域经济增长极。

    努力推进国家级、省级经济开发区升级工作,支持符合条件的国家级、省级开发区扩区和调整区位,进一步拓宽发展空间,使各级各类经济开发区根据自身条件,从原有核准开发区域向新的区域拓展,保证开发区未来持续发展的有效承载空间。同时积极争取在具备条件的县(市、区)新设立若干省级经济开发区。

    加快开发区专业化发展。引导金华各级各类开发区向“优(优化产业结构)、新(发展新兴产业)、高(提高科技含量)、特(发挥特色优势)”方向发展,培育建设一批产业高端化、集群化、低碳化、国际化的产业园区,培育一批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外向型骨干企业,将金华重点培育的汽车产业、装备制造业、现代五金制造业、现代小商品制造业和电子信息产业等五大优势主导产业建成面向国际市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出口产业集群。

    围绕金华新兴产业集聚区和义乌商贸服务业集聚区两个发展新平台的规划建设,倒逼全市外经贸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通过“腾笼换鸟”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让出必要的发展空间。鼓励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低排放、轻污染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向产业集聚区集聚,为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的引进和培育提供空间载体。尤其要做好金东、金西、兰溪三个省级经济开发区融合为金华新兴产业集聚区大平台建设工作,根据浙江省产业集聚区建设战略思路,并结合本市的发展实际,力争将金华新兴产业集聚区建设成为产业引领、融合密切、集聚明显,技术创新、体系完善、产业空间分布清晰合理的集聚区,并力争在新平台中创办外商投资专业园。

    五、保障措施

    (一)树立科学理念,提高开放意识。

    树立开放型经济科学发展理念。在全市范围内持续开展以“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为主题的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组织“开放型经济发展”的“金点子”征集活动、举办各种形式的研讨会、座谈会、辩论赛、BBS论坛、网络博客,加大各种媒体的宣传力度,让全社会充分认识到开放型经济的必要性、紧迫性和长期性,使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发展开放型经济上来。同时,要进一步解决开放意识不强、开放深度不够、开放模式不新、开放体制机制不活、开放环境不优等突出问题。破除“传统外向型经济”的认识误区,树立和强化“现代开放型经济”的理念,树立大开放、大招商、大市场、大发展的观念,树立在全球经济开放格局中的合作竞争意识,增强金华开放型经济的主动权,转变“粗放型”的外向型经济增长方式,树立“集约型”的开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站在全球谋发展,以开放促改革,以开放促调整,以开放促转变,以开放促发展。

    (二)加强部门协调,打造优质服务平台。

    充分利用市政府与商务部七商会建立的战略合作平台,增强服务意识,加大服务力度,创新服务方式,优化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建立纵向联动、横向合作、高效协调的工作服务机制。以各类国家级、省级出口和产业基地为依托,提升技术公共服务、技术成果交易、创新创业融资服务和社会化人才服务“四大平台”建设,提升创新载体和服务平台建设水平。加强公共信息(宣传)服务,加强公共审批服务,加强公共政策服务,加强公共法律服务,加强人员培训服务,加强自主创新服务,切实提高从大局角度和战略高度谋划商务发展的能力。深化“双服务”活动成果,扎实开展联系企业制度,建立服务基层和企业的长效机制。深入推进与检、关、税、汇、银、保等部门的紧密合作。加强对企业汇率、境外投资的风险防范和应对指导,用好出口退税和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试点政策。加大信用保险支持力度,完善出口信用保险政策,鼓励开放型企业参加出口信用保险,提高出口信用保险的覆盖程度。建设好联合年检服务平台,发挥外商投资企业协会作用,全面提升对外资企业服务水平。注重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扩大开放型经济信息公开渠道和影响,宣传金华品牌与金华形象,为转型升级创造有利空间和条件。

    (三)突出政策扶持,增强开放型企业实力。

    根据上级有关支持开放型企业政策,研究制定有利于金华“四外”结构调整和开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产业政策。根据现有的对外贸易结构,制定有利于外贸结构合理化和外贸增长方式转变的类别贸易政策,鼓励新兴出口产业发展;出台出口风险基金政策。制定完善招商引资政策,向新的招商选资方式、向招商引资的薄弱产业和地区、向提高利用外资质量水平、向“招大、引强、选优”项目更加倾斜。制定有利于扩大对外经济合作的范围和方式的优惠政策和服务政策,加强对外投资合作监管,落实完善境外突发事件处置工作机制,保障金华企业在境外的正当权益。进一步制定金华支持服务外包发展的优惠政策,鼓励发展与服务外包有关的生产性服务经济和新型服务经济。进一步扬长避短、强化优势,培育发展大型专业贸易企业进入跨国采购的价值链,带动中小型外贸企业进入全球市场。引进一批外资大项目,与相关行业的世界龙头企业进行深层次合作。加快培育组织化程度高、国际竞争能力强的本土跨国公司和大型外经贸企业。培育一批在国际上有影响、行业内有威信的商协会组织,提高行业组织协调能力,形成政府宏观管理与中介组织自律协调的有机互动。

    (四)加强人才建设,做强“金华人经济”。

    逐步建立和完善开放型经济领域人才培训、激励约束和引进交流等机制,健全各项技能资格认证制度,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领域人员素质。努力培养一支具有世界眼光和全球化视野、较高政策水平和决策能力的公共管理人才队伍,造就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通、积极进取、甘于奉献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培育和引进一批支撑金华国际化的高端人才,积极探索引进高层次人才的新路径,建立广泛的引才网络,为企业引才提供平台和渠道。引进适应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紧缺人才、掌握核心技术、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服务外包人才、熟悉国际经贸法规和经济运行规律的高层次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等。培养符合现代流通业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加强专业化招商队伍建设,加强公平贸易工作人才队伍培养,加强出口反补贴应对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开展跨国经营管理人才培训。发挥境内外婺商和金华开放型经济代表的资源优势,大力推动金华人经济发展。出台婺商回归政策,形成在外金华籍企业家反哺家乡的长效机制。分期组织外经贸干部培训班,完善干部交流机制,提高全市外经贸系统干部队伍的领导能力与决策水平。

    主题词:经济管理 外贸 规划 通知  发布机构:金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布时间:二○一二年三月五日

    来源:金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