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索引号:

    113307000025923025/2021-01883

  • 文件名称:

    金华市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 发布机构:

    信息中心

  • 成文日期:

    2021-06-25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 金华市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日期:2021-06-25 17:48:05 来源:市发改委 浏览量:​
    分享:
         

    朗读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浙江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和《金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规划期限为2016—2020年。

    一、发展基础

    “十二五”期间,在各级党委政府领导和全社会关心支持下,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大力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各级各类教育事业协调推进,教育发展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圆满完成了各项既定目标任务。

    学前教育:制定出台金华市发展学前教育第二轮三年行动提升计划,省等级幼儿园招生覆盖面达到91.6%,乡镇中心幼儿园实现全覆盖。

    义务教育:全面推行义务教育学校“阳光招生”“零择校”工作;大力推进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创建,标准化中小学校比率达86.9%;积极创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9个县(市、区)全部通过教育部现场督导评估。

    高中教育:普通高中课程改革进一步深化,打造省一级普通高中特色示范学校7所、省二级普通高中特色示范学校17所,占全市普通高中数的36%。

    职业教育:成功创建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12所,其中国家级4所、省级10所,实现了除金东区、磐安县外,每个县(市、区)都创有1所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的目标;成功创建国家级实训基地4个,省级实训基地12个。大力实施“中等职业教育现代化建设工程”,全市共获得国家、省财政奖励经费1.335亿元,学校基础能力得到有效提高,中职学校对学生吸引力明显增强。

    民办教育:全市现有各类民办教育机构2130家,其中高校4所,在校生数占全市高校(含省属)总数的24.2%;中小学校110所,在校生数占全市中小学总数的17.0%;幼儿园1404所,在园幼儿数占全市在园幼儿总数的94.1%。

    体育艺术教育:全面落实教育部体育艺术“2+1”精神,以创建体育艺术特色学校为抓手,深入推进教学模式改革,促进学校体育艺术在教育全局中科学和谐发展。目前我市拥有省级“艺术教育特色学校”48所,省级“体育教育特色学校”65所。

    校际交流:实行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交流制度,探索教师资源均衡配置新机制,教师专业化水平得到提高。

    国际教育交流:国际教育交流内涵提升,全市拥有中外合作办学项目5个,完成“千校结好”友好学校结对91所。

    “十二五”期间,我市教育公平不断推进,教育质量不断提高,逐步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的良好氛围。但是,也存在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投入有待进一步加大、教育教学改革意识有待解放提升、优秀传统文化建设有待进一步重视落实、校长教师队伍管理建设遇到瓶颈、中职教育发展相对滞后等问题,需要进一步认真研究,补齐短板。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走在前列、共建金华”的要求,坚持五大发展理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自觉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以改革统领全局,以创新发展、提高质量、促进公平、增强活力为要求,加快形成积极培养创新人才、主动适应发展新常态、持续提升劳动者素质和社会文化实力的教育新形势,为建设“两富”“两美”金华,开创金华发展新时代作出积极贡献。

    (二)发展目标。

    “十三五”期间,金华教育将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促进教育公平,调整教育结构,健全布局合理、多元开放的教育体制和机制;全面提升教育水平,注重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小落细落实,培育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和更全面的优质教育;全面推进依法治教,落实管办评分离制度,提升治理能力,建立学校章程,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全面夯实教育信息技术支撑基础,提升教育终身化水平和国际化水平,形成完善的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到2020年,金华将高质高效地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打响“浙中教育”品牌,建成浙江中西部教育中心。

    ——形成教育现代化格局。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坚持方向,保持定力,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务求实效。教育事业科学和谐发展,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活力增强,教育科学研究水平不断进步,教育法制化、标准化和信息化水平明显提高,教学开放度和国际化特色显著,教育质量显著提升。

    ——形成教育治理体系。转变政府职能,加快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各级各类教育实现纵向衔接、横向贯通,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协调发展,构建政府、学校、社会之间新型关系,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建设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

    ——形成教育公共服务模式。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准确判断人口变动趋势,正确把握人民群众对教育的多样化需求,不断优化教育布局,提升服务意识和质量,推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衡化。构建适合不同学习者的多样化教育服务体系,促进人才、知识和创新发展,推动教育引领经济社会发展。

    表格1  “十三五”期间金华市教育发展主要预期指标

    序号

    指标名称

    2015年

    2020年

    目标

    全省2020年

    预期

    1

    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万人)

    8.6

    9.1

    159

    2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

    56.0%

    62.0%

    62.0%

    3

    高等职业教育在校生数(万人)

    4.8

    5.2

    63

    4

    高中阶段在校生数(万人)

    13.0

    15

    160

    5

    省级特色普通高中比例

    36.4%

    80.0%


    6

    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数(万人)

    6.5

    7

    75

    7

    一级职校覆盖率

    34.5%

    55.0%

    70.0%

    8

    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比例

    86.9%

    95.0%

    95.0%

    9

    九年义务教育在校生数(万人)

    56.9

    63.8

    535

    10

    学前教育等级幼儿园覆盖率

    86.0%

    95.0%

    95.0%

    11

    公办幼儿园比例

    12.0%

    35.0%


    12

    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

    71.0%

    86.0%


    13

    从业人员继续教育(万人次)

    80

    100

    1000

    14

    具有高等教育文化程度人数(万人)

    70

    89

    890

    15

    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年)

    10.5

    11.9

    11.9

    16

    其中:受过高等教育比例

    16.0%

    21.0%

    21.0%

    17

    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年)

    13.5

    14

    14

    三、主要任务

    (一)构建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坚持公益性和普惠性原则,遵循教育规律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因地制宜建成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网络,为幼儿提供安全方便、层次多样的学前教育服务。

    1.完善优化学前教育布局(布点)专项规划。根据各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求,统筹考虑经济社会发展、城镇化建设和流动人口管理服务政策调整等对本地人口发展趋势的影响,制定布局合理、教育资源优化配置、有利于学前教育发展的幼儿园布局专项规划。到2020年,按照常住人口每千户100名适龄儿童的比例,以乡镇(街道)为单位规划布局和建设幼儿园,在全市建成以公办和民办普惠性幼儿园为主体,覆盖面广、质量优良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2.统一规划幼儿园建设。落实《浙江省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管理办法》,保障配套幼儿园与新建住宅小区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和同步交付使用。同时,将幼儿园建设纳入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按照就近便利和确保质量的原则,重点在乡镇以下规模较大的村、城乡结合部和城镇新增的居民区,合理规划建设乡村幼儿园或村幼儿教学点,到2020年,全市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6%以上。

    3.加快发展公办幼儿园。加大农村公办幼儿园建设力度,全市所有乡镇(街道)至少建设1所规模适宜、达到省二级标准的公办幼儿园,人口1500户以上的社区(中心村)至少建设1所规模达6个班以上的普惠性幼儿园。到2020年,等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95%以上,省一级幼儿园比例进一步提升,公办幼儿园比例达到全省平均水平以上,形成公办民办并举的学前教育局面。

    4.大力扶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民办幼儿园在审批登记、分类定级、评估指导、教师培训、职称评聘、教师资格认定、表彰奖励等方面与公办幼儿园享受同等待遇。大力推进政府购买服务,建立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生均经费补助制度,重点引导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规范办学,提升质量水平。除政策优惠和资金奖补外,通过派驻公办教师、培训和业务指导等方式,对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予以扶持。同时,各县(市、区)要积极完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认定和管理。

    (二)保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完善教育经费保障制度。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切实减轻中小学课业负担。到2020年,义务教育普及水平和教育质量全面提升,基本实现区域均衡发展,确保适龄儿童少年接受良好义务教育。

    1.巩固义务教育普及成果。适应城乡发展需要,合理规划学校布局,方便学生就近入学。深化课程与课堂教学改革,继续实施中小学教学改革项目,深化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推行小班教学,贯彻落实《浙江省教育厅关于推进农村中小学小班化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到2020年,小班化教育覆盖农村所有自然小班学校。全面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提倡合理膳食,进一步提高校园食品安全管理水平。

    2.加快缩小校际、城乡、区域差距。加快薄弱学校改造,包括校舍改扩建、整校迁建、校园环境改造和设备购置等。着力提高各地师资水平,完善县域内教师校长交流制度。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化的义务教育发展机制,推进教育集团化办学或共同体发展机制。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加大边远山区或农村学校建设投入,实现财政拨款、学校建设、教师配置等方面向农村学校倾斜。

    3.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完善督查机制,加强指导督查。推进教学、作业和考核评价改革,严格控制作业时间和考试次数,扩大小学低年级无书面家庭作业和一、二年级模块游考覆盖面。提升教师业务素养,深化教育教学研究,优化课堂教学方法,加强高效课堂建设。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爱好,丰富学生课外活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三)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质量。

    加强普通高中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继续推进普通高中特色示范学校建设,推进高考制度改革,全面提高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

    1.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优化课程结构,推进学校课程建设,实施分层分类走班教学。加强选修课开发和开设研究,提高选修课教学质量。开展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建立科学的质量评价体系,全面落实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构建完善的生涯规划指导体系,加强对学生学业规划、职业规划和人生规划等多方面的指导。

    2.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改革普通高中发展评价机制,加大特色示范学校创建力度,促进办学体制多样化,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推进培养模式多样化,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探索创新人才培养途径。到2020年,全市省级特色示范高中比例达到80%以上。

    (四)促进职业教育转型升级。

    到2020年,在全市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融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特色鲜明、内涵丰富、服务力强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1.做好职业学校招生工作。引导中职学校完善现行五年一贯制和“3+2”中高职衔接办学模式,开通“3+X”中职毕业生升入技师学院渠道,探索职教本科“3+4”(中职与本科衔接)等各种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满足广大家长及学生实现“技师梦”和“大学梦”。

    2.调整学校布局与专业结构。对接全省要求推进的品牌实训基地与专业建设,做好市区中职教育布局调整和专业设置设计。通过市级重点专业评审等方法,扶持学生人数2000人以下的中职学校办优办精1—2个重点专业,学生人数2000人以上的中职学校办优办精3—4个重点专业。实现县域内中职学校重点专业错位发展。指导、督促优质学校通过兼并、托管、合作办学等形式,整合办学资源。支持社会力量兴办的职业学校特色发展。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基本配齐配足文化课、专业课和实习实训指导教师,到2020年师生比不低于1﹕12。建立中职学校兼职教师队伍制度,允许学校在专业课教师总数的30%以内,按需聘任校外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建立名师名校长培养制度,培育一批教学名师。在全市范围内培养5—8名省、市级名校长。实行五年一周期教师全员培训制度,落实教师企业实践制度。完善中职学校绩效工资制度。鼓励中职学校教师在完成全日制教学的同时,积极参加毕业生的就业管理,面向社会开展培训与技术服务。

    4.推进课程改革。把课改作为中职学校内涵提升的重点工作,扩大学校课程自主权,以学校为主体、教研部门为指导,按照“核心课程模块”与“自选课程模块”1﹕1比例逐步建立选择性课程体系,形成特色优势专业。探索建立“学分制”管理教学评价新体系,构建全市中职教育“学分制”评价模型,指导中职学校推进学分制改革。

    5.实现产教深度融合。进一步发挥校企合作联盟功能,加强专业教学委员会建设,实行行业、企业全过程参与学校专业和实地建设,确保专业与需求、课程与职业标准、教学与生产对接。推进产教合作工程,继续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在全市范围内扶持建设8个省级品牌实训基地。通过授权委托、购买服务等方式,把适宜行业组织承担的职责交给行业组织,给予政策支持并强化服务监管。对接我市五大千亿产业,建立人力资源需求预测和就业状况定期发布制度。

    6.激发学校办学活力。扩大学校在办学模式、育人方式、资源配置、人事管理、合作办学、教师评聘、收入等方面自主权,减少不必要行政干预,鼓励学校按照国家法律和宏观政策自主开展教学活动、专业建设,自主设置教学、科研、行政管理机构,自主确定内部收入分配,自主管理和使用人才,自主管理和使用学校财产和经费。全面推广创新创业教育,支持中职毕业生自主创业。

    (五)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建设。

    科学合理设置专业,建立健全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与动态调整机制,加强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合作,增强学科专业结构与经济社会发展适应性,重点提升面向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社会管理、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人才培养能力。增强市属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和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能力。加强重点学科、重点专业以及重点实训基地建设,支持高校办好优势专业、特色专业、精品专业。支持浙江师范大学建设国内知名、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筹建金华大学,推动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学院、金华职业技术学院、金华广播电视大学等市属高校达到全国同类院校的一流水平,打响“浙中教育”品牌。

    1.推进政校合作、校际合作和校企合作。按照“政府主导、高校自主、分类发展、重点突破、注重实效、动态调整”原则,加强高校与政府间联系和高校间合作交流。加强校企合作,促进产学研融通,着力培养适应新型工业化技术工人。全面实施“双证制”,将岗位操作和技能鉴定要求融入教学、考试内容,使学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获取职业资格证书。改革招生制度,畅通“中职—高职—本科”立交桥式办学模式。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2.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围绕提高办学质量、提升创新能力、强化育人水平,实施高等教育质量提升工程,研究出台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办学的政策意见,建立多方协同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机制。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继续实施系列“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和一流学科建设,继续开展省级教学团队遴选建设工作和优势特色专业建设。加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强化教学工作中心地位,启动实施本科高校人才培养工作审核评估。

    3.培育地方科技创新体系。引导高校融入全市科技创新体系,重点在技术研究和应用性研究层面创造成果,积极申报国家“2011协同创新中心”。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重点建设一批市级重点实验室及工程研究中心,紧紧围绕“更加突出自主创新的战略地位,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中心环节”的战略目标,加速形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产品,推动产业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加强与科研机构合作,提升科研能力。

    4.提升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学习借鉴国外先进教育理念、制度和教学方法。引导高职院校加强国际化专业和课程建设,构建形式多样的留学生奖学金体系,不断提高高职院校留学生比例。

    (六)落实特殊教育普惠提升。

    立足增强残疾人“自强、自理、自信、自立”能力,保障残疾人受教育权益。宣传和推广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融合理念,完善特殊教育布局,强化特殊教育针对性和有效性,帮助残疾人全面发展,更好融入社会,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1.推广特殊教育卫星班模式。结合资源教室建设,针对残疾学生情况和教学效果,实施随班就读与集中教育有机结合,为残疾人提供受教育机会,提升社会融入能力。

    2.加快实现特殊教育向学前教育和高中段教育延伸。到2020年,金华市特殊教育学校进一步完善高中段教育和学前三年教育。兰溪、东阳、义乌、永康等特教学校在2020年前开办职业高中教育。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实行残疾学生从义务教育到高中段教育12年免费教育。

    3.落实各类高校接受残疾学生入学。实施随班就读,积极创造残疾人就读条件,推进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深度融合。积极支持各类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院校与有条件的特殊教育学校合作,开办适合残疾人的专业和实训平台。

    4.提升特殊教育学校医疗康复能力。促进医教结合,引导和帮助学校增加康复设施设备和配备专业技术人员,加强与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各类康复机构合作,组织开展面向特殊教育的康复医疗人员培训,充分发挥康复治疗作用,实现医疗、康复和教育同步进行。

    (七)加快推进民办教育工作。

    将民办教育纳入教育事业发展总体规划,充分考虑人口迁移、城镇人口激增等因素,统筹发展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积极扶持有特色、高水平的民办教育,为民办教育发展留出空间,为形成公办民办互补、有序竞争和良性发展的多元办学格局奠定基础。

    1.健全政府购买民办教育服务机制。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重视和加大政府购买民办教育服务,激励民办教育向社会提供优质、高效、可选择的教育资源,满足社会多元化教育需求。

    2.实施民办教育事业单位统一登记管理制度。通过在民办教育中开展事业单位法人登记,营造民办教育公益服务机构与公办事业单位平等对待、公平参与业务竞争、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共同承担社会责任、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形成提供主体多元化、提供方式多样化、管理运行规范化的公益服务新格局。

    (八)加快终身学习社会建设。

    以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为核心,大力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稳步发展学历继续教育,广泛开展城乡社区教育,加快各类学习型组织建设。落实城乡扫盲行动计划,倡导全社会阅读,推动全民学习和终身学习。到2020年,基本形成“人人皆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的学习型社会。

    1.建立健全继续教育体制机制。成立跨部门继续教育协调机构,统筹指导继续教育发展。加快继续教育法制建设,健全继续教育激励机制。鼓励个人多种形式接受继续教育。加强继续教育监管和评估。完善自考与其他教学形式的衔接沟通机制,拓宽终身学习通道。改革自学考试内容,建立多元综合型考试评价制度。

    2.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形成以县(市、区)成人(社区)学院为龙头、城乡成人(社区)学校为骨干、辐射城乡的教育网络,广泛开展城乡居民文化教育、技能培训等各类教育培训,满足居民学习需求。开展“学分银行”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学分认证体系建设、组织架构和系统建设,构建各类教育衔接贯通的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立交桥”。

    3.扩大教育领域内外合作交流。积极开展“千校结好”学校实质性交流与合作活动,加强教师交流、学生互换、教育合作等项目实施,提升交流内涵。积极参与中美“千校携手”项目,深化拓展国际教育交流项目,引进国际课程,多层次多领域开展对外交流工作。规范普通高中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和招生宣传,促进普通高中中外合作办学健康有序发展。

    4.深入推进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综合改革。着力强化实践技能教学和改革,优化专业课程结构,开设成人(社区)教育示范学校,开发成人(社区)培训项目和特色教育课程,以学分为计量单位,对学习者各类学习成果进行认证与核算,形成学分认证、积累与转换功能,为各类学习者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学习内容。

    四、重大举措

    (一)教育教学“四项改革”。

    1.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大力支持民办教育发展,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办学。依法落实民办学校、学生、教师与公办学校平等的合法地位,切实保障民办学校办学自主权。落实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民办学校分类管理改革试点计划,引导和支持科学办学,形成品牌。优化教师管理政策,实现民办学校教师与公办学校教师应尽义务和享有权利的一致,实现教师在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之间有序流动。形成政府宏观办学、学校自主办学、社会广泛参与,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教育新格局。

    2.深化现代学校制度建设。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制定金华市中小学校管理章程,推动普通高中及中等职业学校在办学模式、育人方式、人事管理、合作办学、社区服务等方面自主选择。完善中小学(幼儿园)校(园)长负责制,明确校(园)长责任,健全校(园)长考核机制,加强学校规划管理,监督落实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优化民办学校理事会或董事会章程和学校章程,保障校长依法行使职权,强化年检年审和督导专员制度,促进民办学校规范运行。

    3.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建设,明确学校办学特色,培育精品课程,实现“一校一品”。改革教学方式方法,全面落实新课程和素质教育理念,提高学生核心素养,激发学生学习好奇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学习能力。

    4.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全面实施“阳光招生”,切实落实小学、初中免试就近入学,依法保障进城和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入学权利。改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办法,强化综合素质和能力考核考查。积极探索中等职业学校、高职院校招生办法,创新评价方式。鼓励、引导中小学校创新考察方式,着重考察学生个人能力和综合素养。

    (二)师资建设“四项举措”。

    1.优化名优教师队伍。明确校长选拔条件,合理引进优秀校长,加强竞争和流动。举办中小学校长论坛,深入开展交流活动,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培育一批高素质、专业化名优教师。继续实施中小学“1155”名师名校长工程,到2020年,新晋省特级教师20人,省教坛新秀50人,省优秀教师100名;评选出市名师名校长60名,名师名校长工作室20个,市优秀班主任200名,市优秀教师100人,市优秀教育工作者100人,市中等学校优秀“双师型”教师、专业带头人各20人,市教坛新秀200名。

    2.优化教师管理制度。完善人才引进机制,吸纳有志于从教中小学、幼儿园的非师范类高校优秀毕业生和高层次人才加入教师队伍。完善并严格实施教师准入制度,明确教师任职学历标准和品行要求。优化人事管理制度,积极探索“学校人”向“系统人”转变改革,实施教师职称评聘结合,逐步解决符合条件和要求的教师顺利实现职称评定。加强高职称教师队伍建设和管理,明确目标任务,充分调动积极性,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不断改善教师工作、学习、生活条件,依法保证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完善教师校长交流机制,落实农村特岗教师津贴,鼓励优秀教师到基层一线,特别是农村学校支教、任教,逐步提高津贴补助标准。

    3.优化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深入开展师德建设系列活动,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道德教育,提升教师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评优评先、职称评聘等方面前提条件。维护教师心理健康,定期开展工会活动,丰富教师业余生活,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生观,不断提升教师职业精神。

    4.优化教师教育培训体系。积极探索与大专院校合作模式,建立健全中小学校与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机制,努力提高师范生培养质量,大力提升在职中小学教师专业水平。加强教师教育基地布局,建设教师发展学校,推进特殊教育基地建设,提高学前教育基地建设规格,完善中等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基地建设,到2020年,完成各级各类教育基地建设50个。继续全面开展5年一周期的教师全员培训计划,鼓励教师“跨学科、复合化”学习和发展,努力成为学者型教师。加强校本培训,结合“书香校园”工程,积极推进教师读书计划,深入推进课堂模式改革,积极开展课例研究活动,全面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三)素质教育“五项行动”。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校园行动。改革高校思政课程教学,充分发挥德育课和学科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在中小学校内开设时事专栏,加强阵地意识宣传。遵循学生心理规律,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理想信念、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公民意识和革命传统等教育。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开展“中国梦”主题教育和“三爱”“三节”教育。结合金华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开发德育校本课程,创新德育内容、途径和方法,初步建立完善大中小学、幼儿园分层递进、有机衔接的学生品德教育系列格局。

    2.身心健康保障行动。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学校塑胶跑道覆盖率达95%,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普及校园足球运动,开齐开足音乐美术课程,配齐配足专任教师,丰富文化艺术活动,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人文情怀。建设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形成特色课程和健康项目。在所有乡镇中心学校建设心理辅导室,由专人负责日常管理,实现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100%持证上岗,到2020年,全市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持证比例达到60%。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教研活动,建设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库。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加强校园危机管理和心理教育研究,打造友善向上的校园心理文化。

    3.校园文化培育优化行动。紧紧围绕“两富”“两美”金华建设要求,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深入开展“美丽校园”建设评比,进一步打造“快乐校园”。大力营造善于创造和崇尚科学等具有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良好校园风气和育人氛围。减少不必要庆典、活动和评比,维护正常教育教学秩序。充分利用重大节庆日和纪念日,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广泛开展学生社团活动,充分发挥校报、校刊、校广播电视等媒体作用,积极开发学生活动阵地。突出美育重要性,正确引导各种流行文化对学生的影响。

    4.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督查行动。开展专题调研,深入分析研究,完善督查机制,抵制随意增加课时、提高难度、集体补课、超作业量、频繁考试、成绩排名等违规行为,禁止学校举办面向在校学生的收费辅导班行为和有偿家教行为。继续推行“轻负担、高质量”教育,建立并落实各级政府“减负”工作责任制。

    5.学校家庭社会联盟行动。加强家长委员会建设,每所学校、每个班级都要成立家长委员会,邀请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切实保障家长对学校教育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办好家长学校,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服务,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办好社区教育,每个社区建设一个教育基地,发挥老干部、老同志、老教师积极性,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下一代成长的良好氛围。

    (四)教育信息“六项工程”。

    1.信息化基础支撑工程。搭建信息化基础支撑平台,逐步提升金华教育网络质量,实现内网通讯无瓶颈,外网通讯无中断,提高数据共享能力。发展金华教育网络电视,为师生提供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在线视频点播学习等全方位信息服务。建立计算机、电视、手机、专用机顶盒等多种终端学习平台,实现各类终端同步视频学习、统一学习界面、共享后台数据。到2020年,所有学校接入教育城域网,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班班通。逐步建立区域教育云中心,搭建稳定可靠、低碳环保的教育云中心,加强云视频系统建设,提供面向教育的公共存储、计算、共享带宽、安全认证及各种支撑工具等基础服务。强化网络安全保障,加强基础设施安全管理,提高对网络攻击、恶意软件和病毒入侵等安全事件的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探索建立安全绿色信息化支撑环境保障体系和管理机制,确保教育城域网和学校校园网运行安全。

    2.智慧校园建设工程。推进各类教育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软件应用环境,逐步实现专用教室数字化、校园有线网络全覆盖和无线网络逐步覆盖。注重学校核心业务、特色项目支撑与引领,重视具有校本特色的学科教学资源建设,开展网络环境下教学应用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推广影像感知,依托互联网技术,建设学校视频技防监控系统,提高“平安校园”建设水平。推广机房感知,保障网络实体安全,实现跨区域远程集中监控。推广能耗感知,建设智能低碳校园。到2020年,建成100所左右特色鲜明、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数字校园示范学校。建立“一校带多点,一校带多校”模式,全面推进我市教育信息化进程。

    3.智慧学习平台创建工程。拓展教育城域网连接资源,实现教育城域网与国家、省教育资源网互联互通,提供基础性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资助引领性资源的开发、共享和应用推广,创设用户可按需选择使用和购买、人人参与建设和共享的应用环境。到2020年,实现80%的优质教育资源(包括平台、工具应用)通过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提供,建立市、县、校、企协同的教育资源服务共享环境。开展在线教育,深化网上“名师辅导”“名师讲坛”“名师工作室”“专递课堂”和“名校网络课堂”建设,开发具有我市地域特色的教育资源。搭建网络教研平台,开展网络听课、互动评课、远程协作活动,有计划地培养并形成一批有影响的学科网络教研团队。推进区域内校际、教师之间网络结对及区域间校际网络结对,实现学校教育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开展远程协同学习,鼓励学生通过网络与不同地点、不同背景同伴进行协助和合作学习。义务教育阶段重点探索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的理论方法与实践模式;高中阶段重点探索满足不同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网络教育模式。

    4.教师信息化素养提升工程。开展各类分层培训,以“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为载体,探索利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开展教育管理和教学改革课题研究,定期举办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教学评比活动,推进信息技术“课堂用、经常用、普遍用”,努力提高教育信息化领导力、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及学生数字化自主学习能力。到2020年,90%的教师具备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能力。

    5.互联网应用学校示范工程。推进中小学互联网知识普及,加强地方课程和信息技术课程整合,试点“互联网技术”教学,培养互联网技术人才,以创新为驱动、学校为主体、应用为导向,带动互联网技术在教育领域的研发和应用。建设课堂实时情境感知、课后随时感知的“感知课堂”。建立一批互联网应用演示实验室,推动学生运用互联网技术开展学科实验、远程课程学习和多方互动协作学习,探索互联网环境下实验和学习的新方法。

    6.精准教育管理工程。创新公共服务信息化管理模式,依托金华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建立公文流转、行政审批、学籍管理、免费资格审批、教师管理等各项教育监管与动态监测功能相融合的管理应用系统。大力推动教育电子政务,提高教育管理效率、优化教育服务流程。加快完善“全方位、一站式、快捷便民、高效优质”的教育惠民服务平台,使校园卡与社会化需求接轨,丰富服务专网信息库,增强服务能力。创新家校联动育人方式,探索家校合作育人途径,丰富家校互动形式和内容。

    五、保障措施

    (一)提高教育治理能力。

    1.加强政府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通力协作,为教育工作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注意研究新情况和新问题,鼓励大胆实践,确保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科学发展。各级政府要定期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报告教育工作情况,切实解决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和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2.加强和改进教育系统党的建设。深入开展教育系统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推行党员“信义先锋指数”考评管理,加强党员管理教育。进一步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党员干部,教育广大师生。深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学习教育活动。

    3.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队伍建设。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创新,完善学校领导干部任用机制,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强化学校领导干部培养培训和交流任职力度。

    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坚持以人为本、立德树人的方向,立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完善创新中小学校园文化体系,丰富创新中小学校园文化内涵,营造积极向上、和谐优质的校园文化育人氛围。

    (二)保障教育经费投入。

    1.加大教育投入。确保教育总经费以及义务教育经费均依法实现“三增长”: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保证生均教育费用逐步增长,保证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完善高校绩效拨款制度,确保财政对高校拨款标准逐步提高,确保2017年前市属高校生均财政经费不低于省属同类院校水平;到2017年,全市高职高专院校生均财政经费水平达到省定标准;到2018年,全市公办中职学校全面落实“中等职业教育生均公用经费达到普高1.5倍以上”的规定。落实特殊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完善覆盖各级各类教育的学生资助体系,建立与物价相挂钩的资助标准调整制度,加强学生资助信息系统建设,确保不发生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辍学。加大农村教育投入,加强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解决突出问题。

    2.完善投入机制。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履行公共教育服务职责,完善各级教育经费投入机制,保障学校办学经费的稳定来源和增长。建立健全学前教育经费政府投入机制,合理制定和调整公办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生均经费补助标准。逐步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标准,改善中小学学生营养状况。建立健全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国家资助制度。完善中等职业学校、普通本科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继续实施民办学校专项奖补资金扶持政策。完善助学贷款体制机制,推进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

    3.加强经费管理。坚持依法理财,严格执行国家财政资金管理法律制度和财经纪律。建立健全科学化精细化预算管理机制,科学编制预算,提高预算执行效率。加强学校会计制度建设,完善经费使用内部稽核和内部控制制度。加强经费使用监督,加强重大建设项目和经费使用全过程审计工作,确保经费使用规范、安全、有效。加强学校国有资产管理,建立健全学校国有资产配置、使用、处置管理制度,提高使用效益,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三)推进教育依法行政。

    1.健全依法行政机制。依法全面履行教育行政管理职能,实施行政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制度,健全以学校章程建设为标志的现代学校制度,推进管办评分离,落实和规范学校办学自主权,形成政府依法管理学校,学校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教师依法执教,社会依法支持和参与学校管理的格局。

    2.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作为重大教育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建立重大教育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建立规范性文件审查与清理机制。积极推进行政机关和学校聘请法律顾问,保证法律顾问在制订重大行政决策、推进依法行政中发挥积极作用。完善决策执行与监督机制。

    3.推进政务校务公开。坚持“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原则,对涉及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权利和义务的规范性文件,按照政府信息公开要求和程序予以公布。充分发挥教职工代表大会作为教职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监督主渠道的作用,涉及学校和教师发展的重大事项,提交教职工代表大会讨论。依法落实和保障师生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4.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制定和实施教育系统“七五”普法教育规划,发挥学校法制教育主阵地和课堂主渠道作用,充分发挥法制教育第二课堂作用,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格局。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全面提高教师依法执教意识与能力。加强普法讲师团、普法志愿者队伍建设,强化公民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倡导契约精神,弘扬公序良俗,提高普法实效。

    5.完善教师学生权利救济制度。强化法律在维护师生权益、化解学校和师生矛盾中的权威地位。引导和支持师生理性表达诉求,依法维护权益,由调解委员会处理教师、学生申诉或纠纷,保证处理程序的公开、公正,解决好师生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6.健全安全管理及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建立学校安全风险管理制度、学生伤害事故调解制度,健全安全风险的事前预防、事后转移机制,深入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健全落实领导责任制。

    (四)建设新型教育智库。

    增强教育研究对政府决策参考的影响作用。充分利用本地高校、科研院所等人才智力资源,整合区域专业人才成立教育咨询委员会,由专家和专业咨询机构组成专业技术性强、层次高、领域多的跨部门新型教育智库。发挥民间政策研究组织独立性与客观性强、熟悉分析方法和定量技术等优势,鼓励并支持其与咨询委员会相辅相成,服务教育决策过程,形成地方教育决策的智囊后盾。充分发挥咨询系统作用,对区域内重大教育决策统一组织论证,确保教育改革和发展方向。

    表格2  金华市2016—2020年重大教育项目一览表

    序号

    学校项目

    建设年份

    1

    金华大学(本科)工程或项目筹建

    2017—2020

    2

    婺城区环城小学扩建

    2017—2020

    3

    金华四中扩建

    2017—2020

    4

    金华十六中改扩建工程

    2017—2020

    5

    浙江师范大学婺州外国语学校新校建设

    2015—2017

    6

    金师附小教育集团小学新建

    2016—2018

    7

    婺城区实验幼儿园新建

    2016—2018

    8

    婺城区白龙桥镇虹路小学扩建

    2015—2017

    9

    金东区多湖初中迁建

    2018—2020

    10

    金东区江东实验小学扩建

    2015—2018

    11

    金东区东孝小学迁建

    2016—2018

    12

    金东区多湖小学扩建

    2016—2018

    13

    金东区中小学美丽校园建设

    2015—2020

    14

    金华开发区洋埠中小学迁建

    2015—2017

    15

    金华开发区湖海塘区块新建一所小学

    2017—2019

    16

    金华开发区南苑中学迁建

    2017—2020

    17

    金华开发区工业园区小学建设

    2019—2021

    18

    金义都市新区孝顺第二小学新建

    2017—2020

    19

    金义都市新区菜鸟小学新建

    2017—2020

    20

    金义都市新区中欧小学新建

    2017—2020

    21

    金义都市新区浙江君华双语国际学校新建

    2017—2020

    22

    金义都市新区孝顺中心幼儿园

    2017—2020

    23

    金义都市新区傅村第二小学新建

    2017—2020

    24

    金义都市新区孝顺小学教师宿舍和教学楼拆建

    2017—2020

    25

    金义都市新区新建鞋塘小学综合楼建设

    2017—2020

    26

    金义都市新区鞋塘中心幼儿园建设

    2017—2020

    27

    金华山中小学美丽校园建设

    2016—2020

    28

    金华山罗店镇中心小学扩建

    2016—2020

    29

    兰溪市职教中心迁建工程

    2016—2019

    30

    兰溪市环城西路以东小学新建工程

    2016—2018

    31

    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新建

    2014—2017

    32

    浙江师范大学附属东阳花园外国语学校建设

    2016—2018

    33

    东阳市新横店高中新建工程(一期)

    2016—2018

    34

    东阳市国祥实验学校新建

    2017—2019

    35

    东阳市横店第四初级中学新建

    2016—2018

    36

    义乌市廿三里二小新建

    2017—2020

    37

    义乌市后宅二小迁建

    2016—2017

    38

    义乌市商城学校扩建

    2016—2018

    39

    义乌市浙师大附属实验学校改扩建

    2017—2019

    40

    新世纪外国语学校新建

    2017—2020

    41

    义乌市稠城三小改扩建

    2017—2020

    42

    义乌市再兴学校新建

    2016—2020

    43

    义乌市龙回小学迁建

    2016—2019

    44

    义乌市树人中学迁建

    2016—2019

    45

    教育研修院、电大、市民大学迁建

    2017—2019

    46

    义乌复旦实验学校(社会办学项目)新建

    2015—2018

    47

    浙师大义乌学院建设

    2015—2020

    48

    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建设

    2015—2022

    49

    浙江省机电技师学院建设

    2015—2022

    50

    浙江大学与美国新泽西州立大学合办大学建设

    2017—2023

    51

    崇德学校(浙师大附属永康学校)新建

    2015—2020

    52

    永康市大司巷小学迁建

    2016—2018

    53

    永康市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初中新建

    2016—2018

    54

    永康市城南学校新建

    2016—2019

    55

    永康市民主二小新建

    2016—2018

    56

    永康市花川学校新建

    2016—2017

    57

    永康市古山高级中学(或职校)新建

    2017—2020

    58

    浦江县岩头中小迁建

    2016—2018

    59

    浦江县南苑小学建设

    2017—2019

    60

    武义县第一中学迁建

    2014—2018

    61

    武义县壶山小学迁建

    2014—2017

    62

    武义县学前教育建设

    2015—2019

    63

    磐安县新城中学新建

    2015—2017

    64

    磐安县第四中学新建

    2015—2017

    65

    磐安县职业教育中心迁建

    2017—2020

    66

    金华市体育运动学校迁建

    2016—2020

    67

    金华八中迁建

    2016—2020

    68

    金华市素质教育实践基地新建

    2015—2017

    69

    金华电大(浙江商贸学校)二期扩建

    2015—2017

    70

    金华艺校校园新建

    2016—2020

    71

    孝顺中学迁建

    2017—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