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307000025923025/2021-01881
金华市工业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
信息中心
2021-06-25
主动公开
朗读
为加快新型工业化,推动金华工业跨越式发展,根据《中国制造2025》《浙江省制造业发展“十三五”规划》《金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精神,结合金华实际,编制《金华市工业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规划期为2016—2020年。
一、发展背景
(一)“十二五”发展回顾。
“十二五”以来,金华市委、市政府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坚定不移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全市工业整体实力明显增强,结构不断优化,“两化”融合迈向纵深,为“十三五”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1. 综合实力稳步提升。2015年,全市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4927.5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973.6亿元,均居全省第六位。“十二五”期间,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1.3%,高于全省平均增幅3个百分点;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4%,高于全省平均增幅1.9个百分点,占全省比重从2010年的6.6%提升到2015年的7.4%。企业主体发展壮大,2015年底全市规上工业企业3969家,比2011年净增1382家,主营业务收入亿元以上企业从2010年的623家增加到944家,10亿元以上企业从30家增加到42家。全市有境内外上市公司22家,比“十一五”期末增加10家。
2.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逐年提高,2015年分别达到20.9%、31.0%、37.7%。重点培育的先进装备制造业2015年实现规上产值1809.5亿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36.7%,其中汽车制造业强劲增长,产值达355.47亿元,成为全市第三大支柱产业;健康生物医药产业实现规上产值511亿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10.4%,产值规模居全省第四位。
3. 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十二五”期间,建立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4家、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12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3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37家;实施市级以上科技攻关项目3514项;累计引进和培育工业设计公司103家,创建义乌、永康两个省级工业设计基地;开发省级高端装备首台套产品34只,省优秀工业新产品48只。2015年,全市规模以上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到1.08%,比2010年提高0.44个百分点;全市新产品产值率为32.7%,比2011年提高13.1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水平高0.5个百分点,新产品产值增速保持在15%以上。
4.“两化”融合深入推进。“十二五”期间,通过实施智能开发、机器换人、电商换市等专项行动,个性化定制、服务型制造、网络营销等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形成。入选国家级“两化”融合贯标企业4家,培育“两化”融合示范企业100家,实施“两化”融合重点项目266项;实施汽摩配、磁性材料、防盗门3个省级“机器换人”分行业试点,培育“机器换人”示范企业152家,实施“机器换人”示范项目256项,数量居全省前列;重点工业企业ERP普及率达到80%,装备数控化率达到42%,2015年“两化”融合指数增幅居全省第一位。
5. 产业集群初具规模。2015年,全市规上工业产值超百亿元的行业18个,其中超300亿元的5个,纺织和金属制品业产值突破500亿元,先后荣获“中国汽车摩托车配件产业基地”“中国五金工具生产出口基地”“中国磁性材料生产基地”等20多项国家级产业基地称号。义乌工业园区被工业和信息化部列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金华汽车和零部件、永康五金、兰溪棉纺织、武义特色装备制造产业集群被认定为省级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示范区。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工业强镇成为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全市12个省级及以上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2015年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2851.9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的57.9%,年均增长14.7%;规上工业产值20亿元以上工业强镇达到53个,其中东阳市横店镇列全省工业百强镇第4名。
6. 绿色发展成效明显。2015年,全市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0.47吨标准煤,比2010年累计下降23.4%,提前超额完成“十二五”节能降耗目标任务。“十二五”期间,集中整治关停水泥、印染、电镀、水晶等17类行业作坊企业2万多家,整治重污染高耗能企业351家;创建省级绿色企业40家,省工业循环经济示范企业29家,金华经济技术开发区、横店电子产业园区、永康经济开发区等3家单位列入省工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
在总结“十二五”发展成就的同时,也要清醒看到我市工业发展中仍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企业规模较小,质量不高,缺乏具有带动性强的龙头企业和大项目,“低小散”问题没有根本解决;二是产业层次偏低、发展方式粗放,传统产业与传统生产模式占较大比重,主导产业在全行业布局中仍处于产业链中低端,部分产业本地配套率不足,产品品牌影响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三是科研机构和人才缺乏,企业研发投入不足,技术创新体系薄弱,创新能力有待加强;四是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资源要素制约明显,资金链、担保链问题依然存在,办事效率、服务水平需进一步提升。
(二)“十三五”面临形势。
当前,国内外产业竞争和发展格局发生深刻变化。从全球看,新一轮科技革命蓄势待发,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正在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和经济增长点,我市工业发展正处于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转型关键时期;全球产业分工体系加快重塑,国际贸易投资规则发生变化,工业对外投资和贸易面临更为复杂的国际产业竞争环境。从国内看,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产业发展环境深刻变化,比较优势动态转换特征明显;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战略加快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一带一路”等多重发展战略叠加,机遇与挑战并存。
制造强省战略赋予金华补齐浙中发展短板新使命。从区域看,长三角经济一体化步伐加快,区域产业结构向高端化提升,以上海为龙头、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正在形成。从省内看,省委、省政府坚定不移推进制造强省建设,金华肩负着补齐浙中发展短板的重要使命。金华是全省着力打造的第三大城市群、第四大都市区、浙江省中西部中心城市和全省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必须紧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主动融入长三角经济圈,塑造竞争新优势,提升工业核心竞争力,为浙中经济社会赶超发展、走在前列提供强有力支撑。
我市进入加快向工业强市迈进的关键期。“十三五”时期,我市工业经济在潜在增长率下降与外部环境的双重挤压下,工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面临巨大压力,增速进入换挡期;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健康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较快增长仍不足以抵消传统产业增长放缓带来的影响,转型进入阵痛期;工业发展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创新驱动力比较薄弱的局面在较短时间内仍难以改变,发展动力进入更替期;全市工业劳动生产率与全省平均水平仍存在较大差距,规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连续多年低于全省,工业发展将进入质效提升的攻坚期。
“十三五”时期,我市工业发展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风险和挑战。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和准确把握战略机遇期内涵的深刻变化,更加有效地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必须加速推进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赶超发展,为与全省同步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全面小康、浙中崛起”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奠定坚实物质基础。
二、总体要求
(一)发展思路。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主动对接《中国制造2025》及浙江行动纲要,按照“走在前列,共建金华”的要求,以提质增效为中心,以智能制造为主线,以创新驱动为动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产品技术升级和空间布局优化,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现代产业体系,着力打造浙江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全国制造业率先转型升级的示范区,努力实现“工业大市”向“工业强市”转变,力争进入全省先进制造业第一方阵。
(二)发展原则。
1. 坚持创新驱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健全创新体制机制,激发创新主体活力,大力发展新经济、新技术、新商业模式,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培养和引进一批高端技术人才,加快形成创新驱动为主的动力格局。
2. 坚持智能引领。顺应“两化”融合潮流,推进“互联网+制造业”发展,鼓励企业根据行业和自身实际,适时实施企业研发设计数字化、生产柔性化、产品智能化、设备网络化、管理信息化、供销平台化,提升产品附加值。
3. 坚持品质至上。加强产品质量监管,推动建立健全产品标准体系和检验检测认证中心,确保产品质量性能。实施品牌战略,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知名品牌。
4. 坚持绿色集约。继续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健全激励与约束机制,积极推进清洁生产、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整合产业园区和企业用地,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实现集约发展。
5. 坚持结构调整。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企业兼并重组,培育和引进龙头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等先进制造业;优化产业布局,加强协作配套,完善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增强产业竞争力。
6. 坚持开放发展。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国内外行业地位突出、技术领先、带动力强,有利于培育主导产业、促进转型升级的大好高项目。主动对接“一带一路”倡议,积极结合“义甬舟开放大通道”建设,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加强产业区域合作与有序转移。
(三)主要目标。
到2020年,发展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和良好发展前景的产业集群,培育一批品牌影响力大、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形成附加值高、竞争力强的现代工业体系,成为全省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1. 规模质量显著提升。工业保持中高速增长,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到2020年,规上工业增加值达到1500亿元,力争达到1800亿元,占全省的10%;规上工业总产值达到7500亿元,力争达到9000亿元;技术改造投资达到1100亿元;规模以上劳动生产率23.8万元/人。
2. 产业结构更加优化。高端制造和新兴产业占比大幅度提升,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形成浙中地区新兴产业集聚区。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的比重达到28%,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的比重达到38%,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的比重达到42%以上。
3. 创新能力明显增强。产学研创新体系进一步完善,自主创新能力逐步提升,建成一批功能完善的创新服务平台,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的领军企业,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到2020年,规模以上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比重达到1.7%,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产值率达到38%,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10件。
4. “两化”融合深入推进。“机器换人”工作深入推进,企业智能化、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智能制造模式广泛推行,“两化”融合达到全省平均水平以上。服务型制造快速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在经济中的比重稳步提高。到2020年,“两化”融合发展指数达到90%、装备数控化率达到50%、机器联网率达到40%,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9%。
5. 绿色发展全面推广。绿色制造模式全面推行,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水平显著提升,落后生产能力有效压缩,用能结构持续优化,全面完成上级下达的能耗控制目标。到2020年,节能降耗、“三废”治理、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达到全省先进水平,高耗能、高耗水和重点污染企业全面实施清洁生产,发展工业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取得较大突破。
表 1 金华市“十三五”工业发展主要指标
一级 指标 | 二级指标 | 2015年基数 | 2020年目标 (力争目标) | “十三五” 年均增长〔累计〕 (力争年均增长) |
规模 质量 |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亿元) | 973.6 | 1500 (1800) | 7.5%左右 (11.5%左右) |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亿元) | 4927.5 | 7500 (9000) | 6.0%左右 (10%左右) | |
技术改造投资(亿元) | 550.6 | 1100 | 15%左右 | |
规模以上工业劳动生产率(万元/人) | 16.3 | 23.8 | 8%左右 | |
结构 优化 | 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 | 20.9 | 28 | 〔7.1〕 |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 | 31 | 38 | 〔7〕 | |
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 | 37.7 | 42 | 〔4.3〕 | |
创新 能力 | 规模以上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 | 1.08 | 1.7 | 〔0.62〕 |
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件) | 5.4 | 10 | 〔4.6〕 | |
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产值率(%) | 32.7 | 38 | 〔5.3〕 | |
融合 发展 | “两化”融合发展指数 | 69.7 | 90 | 〔20.3〕 |
装备数控化率(%) | 42.1 | 50 | 〔7.9〕 | |
机器联网率(%) | 21.1 | 40 | 〔18.9〕 | |
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 | 25.7 | 29 | 〔3.3〕 | |
绿色 发展 | 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幅度(%) | 完成省下达任务 | ||
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幅度(%) | 完成省下达任务 | |||
工业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下降幅度(%) | 完成省下达任务 | |||
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 | 完成省下达任务 |
三、发展重点
按照“一轴双核、两带牵引、多点集聚”的产业空间布局,加快构建以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与健康产品制造两大主导产业为核心,以现代五金、时尚纺织服装、现代小商品制造三大优势产业为基础,以电子信息制造、智能制造装备、新能源与节能环保装备、新材料、机器人等五大新兴产业为重点的“2+3+5”产业发展体系。
(一)做大做强主导产业。
1.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
以节能型燃油汽车、新能源汽车整车和特种专用车为重点,带动关键零部件及下游产业快速发展。按照特色化、差异化的发展路线,提升整车设计制造等实力;紧跟行业前沿技术,加强关键零部件技术突破;推进本地整车和零部件企业的协作配套,做强产业链。力争到2020年,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产值达到1000亿元,整车生产能力50万辆,培育形成一批“1+10+100”的企业,即产值超亿元企业50家,超10亿元的骨干企业20家以上,超100亿元的龙头企业3家以上。
——新能源汽车。突破整车设计、动力总成、整车匹配等关键共性技术,加快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为主的公交、物流、旅游、乘用整车研制开发。逐步推进氢燃料电池、轮毂电机等关键零部件研发制造,加快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新能源汽车智能充换电服务网络,探索公共充电领域的商业运营模式,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促进本地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节能型汽车。依托现有研发机构开展发动机、变速箱和车身轻量化等技术研发,继续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推进整车系列产品开发,在壮大高性价比乘用车、城市公交车等节能型燃油汽车规模、保持现有产品优势的同时,积极适应“两型社会”建设需求,发展混合动力轿车、混合动力城市客车等节能汽车。
——特种专用汽车。积极研发生产以医疗救护车、消防车、警务用车等为主的城市公共服务车辆;以散装水泥车、混凝土搅拌车、重型矿车等为主的建筑工矿用车;以快递物流、冷链运输、危爆物品运输等为主的专用特种车辆。推进以传统整车制造为基础,以特种专用车领域为拓展市场的产业链建设。
——关键零部件。鼓励整车与零部件企业间通过股权转让、技术合作等多种方式的互动发展,提高本地化配套率。依托现有产业和技术基础,重点发展发动机总成系统(包括柴油机、汽油机等)、变速箱总成系统(包括手动变速器、自动变速器、齿轮等)、汽车电机(包括发电机、起动电机、控制电机)、铝合金轮毂等。加快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整车驱动系统、控制系统、动力电池系统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密切关注国内外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动向,择机开展相关零部件研发。顺应汽车轻量化发展潮流,加强对铝合金、镁合金、碳纤维等汽车轻量化材料零配件、覆盖件的研发,适时进行产业化。
——摩托车、自行车及零部件。继续支持摩托车及零部(配)件、电动自行车等优势产业发展。进一步提升对电动自行车电池、电机、充电器、控制器、车架、轮毂等关键零部件的自主研发能力,推出智能型、环保型产品,提升市场竞争力。提高摩托车安全性测试,低油耗、高环保的新型中小排量摩托车研发力度。
空间布局方面,以金华市区、兰溪市、义乌市、永康市、武义县为重点发展区域,加快金华新能源汽车小镇、义乌绿色动力小镇、永康众泰汽车小镇,以及婺城、兰溪、武义等汽摩配产业基地建设。
2. 生物医药与健康产品制造。
坚持重点突破、全面提升,积极推进企业兼并重组,推动生物医药领域关键应用技术联合攻关,发展现代中药、保健品等优势产品,壮大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建设研发、认定和评测等服务平台,建成浙中特色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力争到2020年生物医药与健康产品制造业产值达500亿元以上。
——生物制品和化学药品。加快从以原料药为主向成品药为主、仿制药为主向创新药为主转变。大力发展以抗菌药、抗病毒药、抗肿瘤药物为重点的新型制剂,拓展发展动物药和疫苗。加快医药健康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和突破,研制高技术含量的特色化学药,提高产品附加值。应用手性药物技术研制高效低毒药品,应用微生物发酵技术提高产能,应用DDS技术研制缓控释、定位释放、靶向释放制剂。开展治疗性肝癌疫苗合作研发项目,通过有效利用国内病例资源,拓宽在生物技术领域的发展。创建符合地方发展特色的健康生物医药产业平台,加速健康生物医药制造业向品牌化、规模化发展。
——现代中药和大健康产品。创造良好环境,促进白术、元胡、浙贝母、玄参、白芍等中药种植加工。积极开发以心血管药物为重点的现代中药,重点开展银杏、夏天无等中药新型制剂的研究,积极发展银杏制剂。发展以铁皮石斛、破壁灵芝孢子粉为重点的保健食品。建设铁皮石斛、原木灵芝、浙八味中药、藏红花等名贵中药材及食药用真菌标准化栽培基地。加快中药有效成分提取、浸膏剂、胶囊剂、颗粒剂、片剂等生产线的GMP认证。重点发展中药炮制、饮片、直接口服微粉,建设检验检测中心、万级洁净检验室,注重中药技术研发。发展大健康养生产业,形成保健食品、中医药康复、保健养生、休闲度假体系,打造以休闲养生旅游为主题的浙江特色小镇。
——高端医疗器械。加快发展以骨科植入物为重点的医疗器械、高值医用耗材及可穿戴、远程诊疗等智慧医疗技术和产品。强化康复护理设备、医用临床设备等具有一定基础的领域。补充发展医用供氧设备、制剂设备、药用包装机械、饮片机械、药用粉碎机械、药用检测设备等制药设备。依托重点制药企业,定点发展医药配套设备。依托永康、武义等地强大的加工生产能力,通过消化吸收先进技术,做强做大运动、健康、空气净化等现代健康产品。
空间布局方面,以金华市区、兰溪市、东阳市、武义县、磐安县为重点发展区域,加快金华开发区健康生物医药产业园、磐安江南药镇、兰溪天然药物产业基地、东阳生物医药产业基地、武义有机国药生产基地等建设。
(二)做优做精特色产业。
1. 现代五金。
围绕传统五金向现代五金转型,加强资源要素整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突出人性化、个性化、智能化设计,采用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推动五金制造业高端化、绿色化、品牌化、国际化发展,力争到2020年五金制造业产值超1000亿元。
——日用五金。以绿色、高端为重点,着力推动产业创新发展,提高产品质量,坚持做大、做强、做精、做专日用五金制造业,增强品牌影响力。支持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着力推进保温杯、餐厨炊具、卫浴水暖、衡器等日用五金产品向智能化、绿色化、网络化方向发展。
——建筑五金。以智能、物联为重点,加快发展高度融合智能控制、物联网、云服务的家居安防设备,支持智能门窗、锁具等产品领域的高新技术综合运用和产品升级换代。高度重视新型建筑材料的研发和应用,不断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能。依托中国五金产品工业设计大赛,培育工业设计企业,提升工业设计水平,推进品牌建设。推进建筑五金企业农村乡镇服务网点建设,满足城乡居住环境改造市场需求。
——工具五金。以精密、节能环保为重点,重点发展加工精度高、技术密集、节能环保、附属价值高的高档智能电动工具、节能环保园林工具等产品。采用国际先进标准,应用新材料、新技术,提高永磁电动工具的效率和性能,加快无绳式电动工具、电子控制电动工具和绿色环保电动工具的开发。加快国家五金工具及门类产品质检中心、3D打印应用研究院等相关研发设计和检测中心建设,为工具五金发展提供支撑。
空间布局方面,以金华市区、东阳市、永康市、浦江县、武义县为重点发展区域,加快永康中国五金小镇、浦江挂锁集聚区建设。
2. 时尚纺织服装。
以差异化、高端化、品牌化为方向,发展高档纺织服装、个性化的现代家纺产品,强化产业用纺织品的功能性,实现传统纺织产业转型发展,打造国内时尚纺织服装名城,力争到2020年实现总产值1300亿元以上。
——高档纺织。以白坯布、牛仔布为基础,逐步丰富纺织品品种,促进产品由单一走向多样、由低端走向高端,积极推进传统纺织产业向“时尚纺织产业”跨越。发挥兰溪“中国织造名城”等品牌优势,提高产品质量,提升产品开发设计水平,提高生产效率、快速适应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以兰溪白坯布、牛仔布为重点,创建中国纯棉弹力布休闲面料、中国兰溪特色牛仔布等国家级品牌。加快浙中国际纺织品综合市场建设,积极承办全国性纺织行业会议,加大国家、省级媒体宣传,提升市场知名度。
——品牌服装。依托企业建设国家、省级技术创新中心,培育有国际影响力的行业领军企业,创建优秀产品品牌,建设服装名品、名企、名城,形成特色鲜明、功能齐全的服装生产基地。以衬衫、无缝内衣、袜业、服装等行业为基础,加快形成一批时尚名牌产品。规范中小服装企业发展,聚焦功能性服装、高品质服装产品,引导企业实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积极推动时尚纺织制造业向以创意创新、设计引领的时尚产品制造转变。推进服装设计能力提升,积极引进、培育服装名师与设计团队,组建地区服装设计中心,逐步打造都市时尚设计产业体系。
——现代家纺。发挥产业基础良好、义乌小商品市场影响力大等优势,发展地毯、浴巾、床上用品等家纺产品。生产具有个性和文化底蕴的高品质配套家纺产品,逐步丰富中高档床品产业链。大力开发家纺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提升浦江县绗缝工艺水平。加快发展电子商务,通过电商促销售、电商强外贸,不断提高纺织产品市场占有率。举办时尚纺织品展销博览会,依靠“互联网+”改善传统的销售模式,推进时尚纺织产品贸易。
——产业用纺。发展高档无纺布,推广纺粘、熔喷、水刺及其复合非织造工艺技术,发展高性能、多功能产业用纺织品应用技术,加快非织造、织造、编织成型技术,提高加工技术水平。加快复合加工技术、功能后整理技术等产业用纺织品共性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加快发展耐高温袋式除尘滤料、新型建筑用膜结构材料、汽车产业用布、交通工具用纺织品、防火阻燃面料等安全防护用纺织品。提升专用纺织产品的性能和质量,加快手术衣、隔离服、床单、口罩、手套等医用纺织材料及制品的开发和应用。
空间布局方面,以兰溪市、义乌市、浦江县为重点发展区域,推进兰溪时尚纺织面料产业基地、义乌时尚服装服饰织造产业基地、浦江时尚家居产业基地建设。
3. 现代小商品。
充分发挥现代小商品生产和流通中心的基础优势,着力提升产业创新设计能力、营销渠道掌控能力和智能制造水平,形成以设计、营销为核心,以智能制造为基础,以自主品牌为标志的产业体系,加快建设以创新设计引领的时尚产业创造中心,力争到2020年全市现代小商品制造业产值达到1000亿元以上。
——时尚饰品。把握饰品业个性化、品牌化的发展趋势,提升高端饰品的研发设计能力,依托义乌的产业基础,集聚时尚创意设计、创意产品生产、文化创意产品贸易等企业,形成珠宝玉石及贵金属饰品交易市场,集聚引进国内外高端饰品龙头企业,打造区域性设计中心、信息中心和采购中心。组建时尚产业联盟,推动行业及企业从产品制造型向创意设计及营销型转型;建立创意设计研发平台,推进政产学研有机结合,推动工艺饰品研发和设计创新服务。
——水晶制品。立足浦江水晶小镇产业集聚优势,丰富水晶产品种类,加强人工宝石等新产品研发和产业化,推进上游材料和水晶生产设备的发展,重点突破酸洗处理和磨盘脱砂工艺链的空缺节点,提升水晶产业整体实力。加强行业整治和环境治理,淘汰落后产能,促进产品向中高端提升。引进国内外知名设计大师,采用信息化技术设计制作和营销,打造“浦江水晶”品牌,建设全国乃至世界水晶产销中心。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建立协作共赢机制,推进企业间合作,维护行业秩序。
——文教用品。把握文体用品个性化、绿色化、品牌化的趋势,发挥现有产业产品集聚优势,扩大制笔、相框、拉链等文教文娱用品市场。整合现有扑克印刷资源,依托正点、钓鱼等扑克牌企业,加强扑克牌产业创新和科技研发。
——旅游休闲产品。做精做强东阳、永康、武义的渔具、沙滩椅、野营座椅、箱包等传统旅游休闲用品,积极发展太阳能电动伞、智能型健康管理跑步机等高附加值产品。
——工艺美术制造。加快发展木雕、红木家具设计研发、营销,延伸产业链条,重点发展以收藏鉴赏为主导的高端精品,加快发展以实用适用为主导的大众化产品。推动雕刻、竹编、镶嵌饰品、漆器、萤石工艺品等本地的传统特色工艺与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推进“互联网+”工艺美术品加工制作,支持采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法改造传统工艺美术的生产制作,重点推广三维设计与自动雕刻技术的应用。加大对金华黄蜡石、婺州窑、东阳木雕、武义萤雕等传统特色工艺美术行业的传承保护和创新发展。
空间布局方面,以义乌市、东阳市、永康市、浦江县、武义县为重点发展区域,积极推进浦江水晶小镇、东阳木雕小镇、永康运动小镇、义乌饰品科技产业园、浙江中捷水晶产业合作园、武义文旅用品产业集聚区建设。
(三)培育壮大新兴产业。
1. 电子信息制造。
把握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新动向,发挥我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础和优势,推进电子信息产业规模化、特色化、融合化发展,打造全国独具特色的电子信息制造基地和信息服务中心,力争到2020年电子信息制造业销售收入超过600亿元。
——半导体照明产品。依托我市在LED上游长晶炉装备、蓝宝石衬底、LED下游灯具等方面的技术、产业和市场优势,发展LED外延片芯片和封装环节,提高LED芯片发光效率,开展LED智能照明试点示范应用,以期在LED走向普通照明中赢得先机。
——新型电子元器件和材料。坚持做精做强磁性材料产业,推进高性能磁性材料的研发和产业化,延伸下游产业链,推进产品出口。顺应电子整机产品向融合化、绿色化、微型化、集成化、智能化发展的趋势,着力发展为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可穿戴设备、智能终端、物联网等配套的新型电子元器件。继续加强企业技术改造,加快“机器换人”步伐,改造提升磁性材料、电光源、微特电机等电子元器件和材料产业,提高企业竞争力。
——智能家居与新兴智能硬件。开展智能家居试点示范,引进国内外知名智能家居,突破集中控制、现场总线、电力载波等关键技术,积极参与行业标准制定,建立产品检测平台,开展智能家居整体解决方案研发和推广。着力发展新兴智能硬件,推进本地家居用品、小家电、玩具、健身器材、日用五金等产品的智能化发展,重点发展可穿戴设备、虚拟现实产品、智能防丢设备、智能家庭安防、智能个人医疗用品、智能玩具等相关产品,促进家居用品、小家电等产品的升级换代和市场拓展。
——虚拟现实产品。设立虚拟现实(VR)产业园区,吸引创业团队发展专业孵化器,建立3D打印中心,为园区企业提供打样、验证等服务。加强招商引资,重点培育和发展眼镜、头盔、4k全景相机、3D播放器、跑步机、游戏手柄等VR硬件产品,积极与工业设计、智能家居产业对接。设立虚拟现实产业基金,拓宽初创企业融资渠道,优化产业生态环境,重点发展VR游戏、仿真培训、VR社交等应用,积极与当地泛娱乐产业结合。加强政府采购,推动科技馆、图书馆建立VR体验中心,推动在旅游、教育等领域启动VR工程,将VR产业作为产城融合的新引擎,打造东方VR之都。
空间布局方面,以金华市区、兰溪市、东阳市、义乌市、永康市为重点发展区域,加快推进义乌光源科技小镇、金华云计算产业集聚区、东阳横店电子产业园建设。
2. 智能制造装备。
对接国家产业发展导向和市场需求,立足已有基础,重点发展智能农机装备、高档数控机床、3D打印和航空装备产业,打造浙江乃至全国知名的现代农机产业基地,力争到2020年全市智能制造装备行业产值达到500亿元以上。
——智能农机装备。落实《中国制造2025》对农机装备发展的要求,发挥农业装备产业链完整的优势,抓住农业发展规模化、现代化和信息化的契机,加快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农机装备产业,强化发展高效联合收割机、高效先进插秧机、基于物联网的多功能园林机械等整机,重点发展智能化履带旋耕机、多功能高速插秧机和小型收割机等适合南方丘陵山区以及温室大棚种植的耕、种、收的中小型农用机械,智能草坪机、林业育苗播种机等智能化、自动化园林装备,以及转向部件、耕种部件、数控系统等功能部件,促进农机装备产业向智能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
——高档数控装备。立足在数控车床、加工中心等领域的优势特色,积极引进、开发开放式数控技术、多坐标联动技术、关键功能部件生产技术、数控机床可靠性测试评价技术等先进技术,强化发展三轴以上联动的高速精密数控机床、大型及复合加工中心、自动化柔性流水线,重点发展全功能的、跨加工类别的数控复合车床、数控铣床,大力发展高速磨、磨铣复合的数控机床、高速走丝线切割和电火花成型机等与模具相关的机床产品,推进数控系统、驱动系统、高速精密主轴单元、铸件、铣头等功能部件和数控转台、伺服电机以及智能测控装置等领域的技术突破。
——增材制造产品及服务。加强3D打印关键技术研发,着力攻克3D打印材料、工艺和技术。强化发展高精密型小型3D打印设备、桌面型3D打印设备,积极研发大型工业级3D打印设备。积极发展3D打印服务,结合本地产业特色,提供服务于小五金、教育、医疗等领域的3D模型及样品打印。
——航空装备及服务。筹划推进东阳通用航空省级高技术产业基地建设,积极发展“通用航空+制造”产业,加快推广中国商飞的通用航空产品及服务,积极拓展航空零部件、航空器托管与维修、应急救援、培训、飞行装配系列等方面的项目,促进我市航空装备制造与服务业的协调同步发展。
空间布局方面,以金华市区、东阳市、永康市、武义县等区域为重点,提升金义都市新区德国制造小镇、东阳横店航空小镇、武义特色机床制造产业基地、永康省级现代农业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园、磐安轻工装备制造基地等产业平台,培育3D打印产业园。
3. 新能源与节能环保装备。
以传统产业绿色转型、城市低碳发展为契机,积极布局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推动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高端化、品牌化、智能化,着力将其打造成为我市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力争到2020年新能源与节能环保装备产业产值达到100亿元。
——新能源装备。重点发展太阳能光伏设备,进一步加大硅锭、硅片、太阳能电池及组件的研发、制造和销售,积极开展大型太阳能电站的系统开发和集成服务,配套发展蓄电池、逆变器、光敏管、控制器等产品,做大做强产业规模。着力做大水轮机,积极发展水轮机调速器、主阀、励磁装置等水力机组附属设备,以“一带一路”倡议推进为契机,进一步加快水电设备及服务“走出去”。积极发展风电电机、叶片、塔筒等风电装备金属结构部件,择机开展风电场自动化、电网调度自动化相关产品研发和风电设备评测等业务。
——节能环保装备。重点发展生物质能设备及服务,以国家高度重视生物质能产业发展为契机,择机发展生物质燃料制粒设备、生物质燃料压块设备、生物质粉碎设备、生物质干燥设备、生物质打包设备等生物质固体成型设备;引导现有企业研制生产生物质气化燃烧锅炉产品;充分利用当地生物质资源,择机发展城市有机废弃物、畜禽粪便等生物质能。抓住新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施行的时机,重点发展壮大废气治理、耐高温耐腐蚀环保新材料和除尘设备电源及配件等产品,适应市场需求,做大产业规模;重点发展高可靠性、低消耗、副产品可资源化的烟气脱硫脱硝、高效除尘、工业有机废气净化治理等设备。以“五水共治”为契机,择机发展污水处理和配套污泥处置设备、净水设备、节水器等节水设备、再生水处理及利用设备等产品;加大污水处理、节水、再生水处理相关技术咨询、工程设计和运营维护,积极开展水污染治理相关服务。
空间布局方面,以金华市区、东阳市、永康市为重点发展区域,建设婺城环保小镇、金东区节能环保装备制造基地等产业平台。
4. 新材料。
把握新材料产业快速发展的机遇,聚焦国内新兴领域及本地优势方向,大力引进和培育大企业集团,加大科技投入,加快推进新材料的研发和产业化,推动产业做大做强,积极延伸产业链条,推进新产品新技术推广及示范应用,培育产业竞争新优势,力争到2020年新材料产业产值达600亿元以上。
——电子新材料。优先发展风力发电机、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等领域应用的耐高温稀土永磁材料,发展高精度稀土永磁材料、特种电机用稀土永磁材料等材料及器件。重点发展大尺寸高效白光LED新型封装技术及配套材料、半导体纳米晶体材料、半导体硅材料、LED用蓝宝石晶体材料等。重点发展节能环保、保健娱乐、高性能、高档化的永磁铁氧体产品,加快发展环保能源、绿色照明和节能设备等领域的软磁铁氧体;大力开发高档产品、高性价比、微型化的钕铁硼产品;积极开发高性价比、小型化、片式化、与半导体器件集成组件化的微波铁氧体产品。
——纤维新材料。把握纺织材料在高质量、高功能、绿色消费、多元文化个性表达的新需求,充分挖掘兰溪等纺织服装产业基础,推动纤维材料转型升级,为产业用纺、高端服饰用纺提供原料支持。择优发展差别化纤维产品,重点推进功能性复合纤维、特种无纺布、模量碳纤维、芳纶等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注重信息化技术的融合,以计算机技术、数字化技术、信息网络技术为核心,加强在纤维材料研发设计、生产工艺等方面的应用,提高产品质量和层次。
——化工新材料。挖掘国内市场对高端化工新材料产品的需求,加强改性及加工应用技术研发,推进化工新材料向高端化、绿色化发展,提高产品在高宽耐温、高抗冲、抗老化、高耐磨和易加工等方面的性能,重点发展新型硅氟材料、热塑性聚酯弹性体等工程塑料、合成橡胶、高效环保制冷剂等新材料产品,推进PE燃气管件等新型塑料管道、聚氨酯海绵、高端涂膜材料等研发生产。积极发展反光材料、防静电材料、导电玻璃等,并向日用五金、汽车、机械等应用领域拓展。
——特种金属功能材料。以轻质、高强、大规格、耐高温、耐腐蚀、耐疲劳为发展方向,发展高性能铝合金、铜合金和钛合金,重点满足大飞机、高速铁路等交通运输装备需求和海洋工程、信息产业等发展需求。以轻质高性能铝合金、铜合金品种及大型铝合金、铜合金材加工工艺及装备为重点,积极发展高性能钛合金、大型钛板、带材和焊管等。
空间布局方面,以东阳市、义乌市、永康市等为发展重点区域,打造若干个新材料产业集聚平台。
5. 机器人。
抓住全球机器人市场快速增长的市场机遇,加快推进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快速发展,并辐射带动机器人零部件和其他相关产业,建成省内重要的机器人生产基地,力争到2020年全市机器人产业产值达100亿元以上。
——工业机器人及系统集成。加快机器人应用技术研发、机器人应用行业解决方案攻关,不断提升金华在机器人领域的原创技术及系统集成技术水平。依托金华雄厚的制造业基础,以及机器人领域的浙江优傲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金华凯力特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强化发展以减速器技术攻关为主的机器人、机械手开发制造等,补充发展软件系统和减速机、人机控制系统等硬件系统;以提升制造业智能化水平为契机,伺机发展系统集成,加快工业机器人产业的本地化应用。
——服务机器人。结合金华在家居领域的产业基础,加快发展服务于家庭领域的扫地机器人、清洗机器人、炒菜机器人等;围绕医疗康复领域,发展看护和健康监控机器人;围绕交通物流行业发展需求,发展搬运机器人和运输机器人等;围绕公共安全领域,发展安全与救灾机器人,能源维护机器人等。积极引进国内外行业知名企业和研究机构,加强产品研发,不断提高服务机器人技术含量。
——无人机。加快无人机产业园建设,加大小微电机研发、数显遥感研发制造机构、碳纤材料、聚合物锂电池、3D打印、机械制造等培育引进,构建无人机研发、设计、测试、总装集成等全产业链。鼓励无人机在航拍、植保、地质勘探、森林防火巡查、污染环境勘察、应急救援与救护、抢险救灾等民用领域的应用,鼓励开发基于无人机的娱乐、文化、教育等衍生产品和服务。
空间布局方面,依托金华市区、永康市机器人产业发展基础,加快建设金东区无人机产业园、永康市智能机器人制造基地等产业平台。
四、主要任务
围绕“十三五”工业发展重点,积极对接《中国制造2025浙江行动纲要》和《浙江省制造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战略任务,着力推进我市工业创新驱动、集群发展、品质升级、智能引领、绿色低碳和开放发展。
(一)推进创新驱动,转换发展动能。
1. 全面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加强统筹组织、资源协调和政策集成,着力构建“四个体系”。围绕推动制造业向高端智能绿色服务方向发展,构建结构合理优化、充满创新创业活力的新型制造业体系;围绕区域性重大技术需求,探索多元化投资、多样化模式和市场化运作,组建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加快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研发中心建设,高标准建设省级特色工业设计示范基地,构建区域协同创新体系;健全选人、用人、育人机制,突出“高精尖缺”导向,加快培养制造业创新人才,完善人才激励和服务机制,健全制造业人才支撑体系;完善财税、金融、土地、科技、教育等配套政策,形成有利于创新发展的政策保障体系。
专栏1 创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 |
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提质增效为中心,以“两化”深度融合为主线,以建设新型制造业体系、构建区域协同创新体系、打造人才支撑体系为重点,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不断提高金华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着力打造浙江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全国制造业率先转型升级的示范区。 加快培育制造业新体系。制定实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计划、主导产业卓越提升计划、新兴产业培育壮大计划、产业园区优化调整计划,实施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品牌提升等工程。 构建区域协同创新体系。加快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双创服务平台等建设,推进创新体制机制改革,争取组建1-2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新增一批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研发中心,高标准建设省级特色工业设计示范基地,鼓励工业强县试点单位创建工业设计基地。 健全制造业人才支撑体系。坚持外部引进与本地培养、学历教育与在职培训、企业主导与政府引导三个结合,积极推进人才引培模式创新,着力打造高端技术人才、现代经营管理人才、高技能人才三支队伍,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 构建完善的政策保障体系。围绕推进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加大财政支持、拓展融资渠道、优化要素供给、深化体制改革等方面加快政策创新集成,形成与“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要求相适应,系统完备、衔接配套、有效激励的政策体系。 |
2. 集中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和产品。瞄准产业发展前沿,对接《中国制造2025》,聚焦金华发展重点,按照迭代更新要求,分领域制定实施技术创新路线图,明确阶段性目标、关键技术和路径。围绕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组织实施一批重大专项、工程和示范项目,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突破,加速产品由中低端向中高端提升。到2020年,重点推进一批省级工业新产品,新增省级以上首台(套)产品50个以上,市级关键共性技术攻关项目350项以上。
3. 大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力实施创新平台建设、创新主体培育、创新要素集聚、创新体制改革、创新生态优化五大工程,着力增强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充分发挥金华科技城、中科金华科技园、北大科技园等创新创业平台的作用,加快金义科创廊道建设,争创国家级高新区,聚集高端创新资源,探索创新激励、成果转化新模式,增加源头技术创新有效供给。鼓励在电子信息、生物技术、智能制造装备、新材料、节能环保、机器人、工艺美术制造等领域建设创客空间、创新工场等新型众创空间。构建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创新创业平台,孵化一批创业企业和创新成果,构建政府引导、市场服务、要素齐全、安全高效的创新创业体系。
(二)推进协同制造,力促集群发展。
1. 高标准建设现代产业集群。以协同创新、集群集约、智能融合、绿色安全为导向,加快建设金华汽车和零部件、永康五金、兰溪棉纺织、武义特色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等省级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示范区,全面提高示范区的承载功能、集聚功能和服务功能。着力提高汽车摩托车配件、五金工具、磁性材料等国家级产业基地的集聚化、专业化水平。积极创建国家级和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加快推动专业化细分领域特色突出的产业集群做精做优。
2. 重点发展龙头辐射型集群。按照行业发展需求,重点建设“龙头企业+卫星企业”的辐射型集群,构建以1家行业领军企业为龙头、5家骨干企业为支撑、100家中小型企业为配套的企业集群网络。支持领军企业提升新技术、新产品研发能力,发挥创新辐射和市场带动作用。强化骨干企业的整机制造和系统集成能力,发挥承接龙头企业、带动配套企业的桥梁作用。提高配套企业的协作生产能力,满足整机制造、系统集成、生产性服务等需求。
3. 推动集群内企业开展协同制造。支持建立产业集群联网信息系统,依托互联网开展网络协同设计、供应链管理、精准营销、增值服务等横向集成。支持龙头企业搭建面向集群的智能制造大数据平台,提升协同制造水平。促进集群内大企业淘汰的设备、技术、技工向中小企业流动,引导大企业将部分工序、一般性零部件生产等分包到中小企业。支持建立集群产业技术联盟,协同推进装备和产品的研发制造、系统集成创新和产业化。支持集群内企业间相互投资参股,以内部治理结构促进产业集群形成长期稳定的利益共生机制。
(三)推进平台建设,提升整体合力。
1. 融合互动推进创建工业强区(市、县)。根据中心城区和各县(市、区)功能定位,形成重点突出、分布合理、特色明显的工业发展格局,促进县域经济转型。金兰永武产业带加快推动金华中心城区与兰溪,永康与武义互动融合发展;义东浦磐产业带巩固现有主导产业基础,强化错位发展。积极参与创建“中国制造2025浙江行动”试点示范县,推动工业强区在制造业转型升级上实现率先突破。到2020年,力争培育规上产值超1000亿元的工业强区(市)4个、超500亿元的工业强县2个,创建2个“中国制造2025浙江行动”标杆县。
专栏2 县(市、区)“十三五”主导及新兴产业发展定位 |
金兰永武产业带:兰溪做大做强新型纺织、新型建材等主导产业,培育发展纺织机械装备、特色中医药、高性能电池等新兴产业;永康做大做强现代五金制品、现代农业装备、休闲专用车等主导产业,培育发展新能源汽车、健康休闲产品制造、智能家居制造等新兴产业;武义做大做强现代五金制品、汽摩配关键零部件、文化休闲用品等主导产业,培育发展特色装备制造、健康保健产品制造、智能安防产品等新兴产业。 义东浦磐产业带:义乌做大做强时尚轻纺、时尚家居、时尚服饰等主导产业,培育发展高性能特种车、专用车和汽车发动机、针织机械装备等新兴产业;东阳做大做强高性能磁性材料、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时尚家具等主导产业,培育发展太阳能光伏、高性能微特电机、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浦江做大做强时尚家居用品、水晶工艺品、新型挂锁等主导产业,培育发展高性能复合纤维材料、新型合金材料等新兴产业;磐安做大做强中药材及饮片加工、时尚工艺品等主导产业,培育发展轻工装备、健康保健产品等新兴产业。 |
2. 优势互补整合提升开发区(园区)。进一步统筹协调开发区(园区)发展,强化产业选择和项目配置的硬约束,明确开发区(园区)产业功能定位,合理确定差异化的主导产业和发展方向,强化产业链的优势互补和协同联动。围绕整合提升、产业转型、创新驱动、集约高效、产城联动,把开发区(园区)建成优势产业的集聚区、创业创新的先行区、集约发展的示范区。到2020年,力争培育规上产值超1000亿元的开发区(园区)2个、超500亿元的2个、超200亿元的6个。
3. 突出特色推进创建工业强镇。按照优化布局、突出特色、完善配套、壮大主体的思路,提升重点镇工业集聚区的综合开发水平和产业承载能力,建设工业强镇和特色小镇,打造发展都市工业的新阵地、扩大有效投资的新平台、促进产业转型的新示范。到2020年,力争培育规上产值超400亿元的工业强镇5个、超200亿元的10个、超100亿元的15个。加快培育建设新能源汽车小镇、永康众泰汽车小镇、义乌吉利小镇、东阳木雕小镇等工业领域特色小镇,作为推进金华制造特色化发展的重要支点。
(四)推进三品工程,优化供给结构。
1. 丰富产品品种。顺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方向与要求,引导制造企业向开发生产多样化、产品高端化方向发展,更好适应多层次市场需求。实施设计创新工程,培育一批工业设计企业,发展一批网络创意设计平台,加快省级工业设计基地建设,重点建设一批工业设计园,创建一批工艺美术大师示范工作室。在纺织服装、五金制造、小商品等行业,实施“老树发新芽”行动计划,升级产业链、工艺流程、产品功能,鼓励企业改造提升现有生产线和组织管理方式,适应品种多、批量小的生产需要。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发挥中小企业云服务平台作用,整合挖掘“义乌购”、“尚五金”等电商平台数据,提供市场分析预测服务,指导企业提高市场开拓能力。
2. 提升产品品质。实施制造业“标准化+”行动,支持制造企业采用高于国内标准进行生产,支持开展与国外中高端消费品对标,引导龙头骨干企业参照国际先进标准组织生产,提高重点领域产品与国际标准的一致性。围绕优势产业和重点产品,组织实施一批重大质量攻关项目,提升重点工业产品质量水平。加快技术改造,围绕创新品种和提升质量,鼓励企业采用节能、降耗、环保、安全生产等新技术、新工艺。强化企业质量主体责任,组织开展质量标杆和领先企业示范活动,普及卓越绩效、六西格玛、精益生产、质量诊断、质量持续改进等先进生产管理模式和方法。探索建立质量兴市工作绩效评价体系、企业质量工作责任制和奖惩制度,强化产品质量全过程监督管理,增强金华市产品质量安全保障能力。
3. 实施品牌战略。制定质量品牌提升计划,鼓励企业围绕研发创新、设计创意、生产制造、质量管理和营销服务全过程制定品牌发展战略,构建管理体系,明确品牌定位。鼓励企业申报国家级、省级专业商标品牌基地,支持申报国家级、省级商标战略示范乡镇,奖励新认定国家级、省级商标战略示范企业。扶持一批品牌培育、评估和运营等专业服务机构,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品牌设计创意中心和广告服务机构,组织企业积极参与“浙江制造”品牌培训训练营活动,形成多层次品牌人才培养体系。积极举办或参与国际五金博览会、国际小商品博览会等重大品牌活动。鼓励企业在国际知识产权组织或单一国家等境外商标注册。深入开展“万企进电商”活动,大力推广“金华制造进京东”和“中国质造·浙江好产品”等网络营销模式,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力争到2020年,培育省政府质量奖企业2家、“浙江制造”品牌培育企业150家、“浙江制造”认证企业20家,浙江名牌企业50个、全国知名品牌示范区3个。
专栏3 创建消费品工业“三品”战略示范试点城市 |
创建目标:消费品行业实力进一步巩固,增品种能力明显提高,提品质能力显著增强,创品牌能力大幅提升,市场环境进一步优化,消费品工业品种丰富度、品质满意度、品牌认可度达到新水平,形成一批全国有影响力的消费产品。 重点领域:结合我市消费品工业基础和特色,加快实施“三品”战略,在轻工产业重点发展电动自行车与休闲运动车、现代五金制品和现代小商品;在纺织产业重点发展品牌服装、高档纺织、现代家纺、纤维材料及产业用纺;在食品产业重点发展金华火腿、特色食品;在医药产业重点发展生物制品和化学药品、现代中药、高端医疗器械;在消费类电子产业重点发展智能家居与新兴智能硬件、智能照明产品、虚拟现实产品、服务机器人和消费类无人机等。 主要任务:1. 增品种、补短板,提升中高端消费品的供给能力。加快提高消费品工业设计水平,推进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开展单项冠军企业培育提升专项行动,提高消费品生产企业市场分析预测能力。2. 提品质、造精品,加快从传统制造走向精益制造。实施消费品行业“标准化+”行动计划,加快推进“机器换人”和“两化”融合,加强质量检验检测认证和监督管理,推进“低小散”行业整治和绿色制造。3. 创品牌、塑形象,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竞争软实力。打造一批传承展示独特品牌的特色小镇,推动以电子商务为主的商业模式创新,实施区域和行业品牌提升行动,完善品牌培育服务支撑体系,提升消费品品牌的国际竞争力。 |
(五)推进“两化”融合,引领智能制造。
1. 推进区域和企业“两化”融合示范。加快永康、东阳和金华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创建省级“两化”融合示范区,鼓励浦江、义乌和其他经济开发区、高新园区、工业园区等争创省级“两化”融合示范区。加强“两化”融合示范区公共服务体系和园区平台建设,发展产品设计、质量检测、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等信息化公共服务。推进龙头企业开展国家“两化”深度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培育一批“两化”融合示范标杆企业。推进实施登高计划,促进规上企业信息化从基础应用、单项应用向集成应用、创新应用、产业链协同转变。建设中小微企业公共服务网络平台,深化中小微企业信息化应用。
2. 推广“机器换人”积极发展智能制造。以汽摩配、磁性材料等六个行业“机器换人”省级试点为重点,持续推进以自动化生产、工业物联网为主题的“机器换人”典型示范项目建设,促进“机器换人”从单一企业向全行业拓展。到2020年,基本实现“机器换人”对规上工业企业的全覆盖,力争在役工业机器人超一万台。实施装备优化工程,着力发展智能专用装备、工业机器人、自动化柔性流水线等智能制造装备和技术。立足基础、统筹规划、分类施策、分步实施,持续推进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带动提升全市智能制造关键部件、装备和系统自主化能力,提高产品、生产过程、管理、服务等智能化水平。
专栏4 智能制造试点示范 |
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分类开展流程制造、离散制造、智能装备和产品、智能制造新业态新模式、智能化管理、智能服务等试点示范。 推进纺织、印染等传统行业生产自动化、管理现代化和营销网络化,医化行业生产实现全流程密闭化、自动化、智能化,建冶行业全面应用资源回收利用技术、低能耗优化作业调度系统。 在印染、危化、冶金等高危行业实现信息化计量供料、智能化生产控制、网络化环保与安全控制,实现绿色安全生产。 加快新能源、汽车、五金制品等装备制造行业开展数字化设计、自动化控制、嵌入式软件、服务型制造等应用,培育一批智能设计、智能生产、智能管理、智能营销等示范项目。 在电子、汽车、纺织、医药等重点行业建设一批示范智能工厂(车间),以点带面,加大行业推广力度,稳步提升全市企业智能制造水平。 |
3. 推进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促进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在工业领域的集成应用,开展一批“互联网+”协同制造项目建设,力争到“十三五”末,重点行业龙头企业MES、ERP、PLM的应用率分别达到60%、90%和70%。加大电子商务应用力度,鼓励电商平台从营销向研发、设计、制造等领域渗透,推动基于消费需求动态感知的研发、制造和生产方式变革,形成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新模式。推进商业模式创新,支持电商、物流和制造企业间的合作,建设工业云服务平台,推进研发设计、数据管理、工程服务等制造资源的开放共享。
专栏5 制造业“互联网+”行动计划 |
建设制造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完善“网+云+端”(工业宽带、工业云、工业智能终端)的工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低时延、高可靠、广覆盖的工业互联网,优化工业云、企业云等公共服务平台,实现工业信息基础设施网络与服务进企业、进车间、联设备、扩市场。 培育发展开放式研发设计模式。引导纺织服装、消费电子、小商品等制造企业建立开放创新交互平台和在线设计中心,充分对接用户需求,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按需、众包、众创等研发设计模式。 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新型制造方式。重点以传感器和传感器网络、RFID、工业大数据的应用为切入点,推广生产过程控制、生产环境检测、制造供应链跟踪、远程诊断管理等物联网应用,推广网络制造新型生产方式。 发展线上线下结合的电商模式。“贸易引领”与“制造引领”相结合,加快建设“义乌购”“尚五金”等网上平台,建设淘宝网上“中国特色金华馆”、阿里巴巴“金华产业带”,大力推进“金华制造进京东”。依托金义综合保税区,高标准建设全国第一个以跨境电商为特色的海关特殊监管区。 |
(六)推进企业培育,增强竞争实力。
1. 实施大企业大集团培育行动。围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医药健康等优势产业,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发展大型企业集团,完善开放公平的并购环境,通过企业并购、债权重组、资产注入、整体合并等方式,推动开展跨地区、跨行业和跨国(境)兼并重组。鼓励企业通过横向并购扩大市场份额,通过纵向并购进行产业链整合。推进制造企业股份制改造,引导更多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推动优质资源向优势企业、总部型企业和上市公司高效配置。力争到2020年,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工业企业达100家,其中100亿元以上8家,50—100亿元12家。
2. 打造“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群。贯彻实施省“千企攀高”和“万企升级”计划,培育自主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深入实施“小升规”十大专项行动,营造小微企业发展良好环境,大力培育扶持科技型、创新型和成长型小微企业发展。健全中小企业社会化中介服务体系。力争到2020年,实现“小升规”企业1000家,培育“创业之星”企业100家、创新型示范中小企业50家。
3. 开展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培育提升专项行动。围绕现代五金、现代小商品等传统优势特色产业,加强示范引领和政策支持,引导企业聚焦有限目标市场,长期专注特定细分产品,培育生产技术或工艺国际领先、单项产品市场占有率位居全球前列的单项冠军企业。优先支持单项冠军企业申报有关技术改造、工业强基工程、重大专项、节能减排等项目。
(七)推进节能减排,实现绿色发展。
1. 打造绿色制造体系。在汽摩配、现代五金、水晶等行业开展绿色工厂创建行动,促进厂房集约化、原料无害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推进省级工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创建,打造绿色供应链,加快建立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为导向的采购、生产、营销、回收及物流体系。在重点行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和资源综合利用,培育资源利用率高、污染物排放少、经济效益显著的绿色企业,支持企业实施绿色战略、绿色标准、绿色管理和绿色生产。
2. 推进工业节能与节水。根据能源和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要求,强化能源和水资源高效配置,完善差别化用能、用水价格机制和用能权有偿使用、交易机制。推广运用节能、节水新技术、新工艺和新产品,引导工业企业应用先进适用技术,实施节能、节水改造。严格能耗标准和用水定额标准,实施重点行业能耗与用水定额对标工作,创建一批国家级、省级节能型和节水型示范企业。
3. 推进工业减排和循环经济发展。根据环境质量和污染排放总量“双控”要求,对电力、造纸、印染、建材等行业实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对新、改、扩建项目新增排放总量实施削减替代,推动工业减排精细化管理。开展工业园区循环化改造,推进园区污染集中治理,加快发展工业循环经济。依法开展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与持续清洁生产审核,加快清洁生产技术的应用推广,培育清洁生产示范企业和园区,全面推行企业清洁生产。
(八)推进产业合作,提高开放水平。
1. 加强国内重点区域产业对接协作。瞄准骨干企业配套、优势产业、产业空白、地方行业龙头和高科技、高附加值成长企业,大力开展精准招商,引进一批行业地位突出、技术领先、带动力强,有利于培育主导产业、促进转型升级的大好高项目。主动对接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重点区域,大力开展驻点招商,瞄准行业龙头企业、总部企业、科技企业,推进“产业、资本、技术”的全方位引进。
2. 加快推动优势制造企业“走出去”。积极对接“一带一路”倡议,发挥已经走出去企业的桥梁纽带作用,推动优势制造企业捆绑组团式“走出去”,建设境外生产加工基地,推动高端装备、先进技术、优势产能向境外拓展。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产能、资本、技术合作,推进制造企业与对外承包工程企业组建战略联盟,联合承接境外产业合作项目,支持有实力的企业建设境外产业园区。
3. 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和企业跨国经营能力。着眼强链补链,加大高端产业“引进来”力度,聚焦日韩、欧美等重点国家和地区,瞄准世界500强和著名跨国公司,挖掘一批重大项目源,引进一批带动性强的外资企业和项目。支持有条件的工业企业通过海外参股、并购、战略合作等形式,开展研发、设计、营销、品牌等国际化运作。积极发展国际金融担保、航运物流、风险评级、法律咨询等专业化中介服务,为企业国际化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五、保障措施
(一)完善管理体制机制。
深化工业投资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探索试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开展企业投资不再审批试点,完善事中事后监管配套制度。推进资源要素配置机制创新,建立健全以“亩产效益”为基础的综合评价体系,实施分类分档的土地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完善电价、水价、排污费等差别化收费制度。制定实施以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为基础的用能权交易制度,积极推进“区域能评+区块能耗”取代项目能评试点,开展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改革试点。
(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加大分类处置、精准处置“两链”特困企业和“僵尸企业”的力度,充分利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淘汰落后产能,建立化解严重过剩产能矛盾的长效机制,创新淘汰整治“脏乱差”小作坊的工作机制,完善去产能工作政策措施。加大不良贷款化解和处置力度,依法严厉打击恶意逃废债;大力发展信用贷款,严格控制和规范保证贷款,优化贷款结构。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有关减轻企业税费负担各项规定,制定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目录,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三)加强产业政策支持。
积极争取国家、省扶持发展的产业基金和各类专项资金,创新财政资金扶持产业发展的方式,引导带动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增加投入,加强制造业重点领域重大项目建设。进一步整合财政性资金,完善政府采购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健全优先使用创新产品、绿色产品的政府采购政策。
(四)强化人才体系建设。
完善人才引进政策,对接浙江省“人才新政25条”,积极引进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海外工程师等高端人才。弘扬“工匠精神”,加强企业家素质培养和能力提升,健全企业家服务体系,建立为企业家服务长效机制。推动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职业化和市场化进程,建立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服务培训机构的市场准入制度和绩效评估体系。
(五)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制机制,深化商事登记及配套制度改革,放宽互联网融合性产品和服务的市场准入限制,完善事中事后监管。创新服务理念,完善服务企业、服务基层的长效工作机制,组建中小企业服务联盟,加强工业经济运行监测与分析,对企业实行分类指导、精准服务。
(六)加强规划组织实施。
研究编制重点产业发展专项规划,统筹协调工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加快制造强市建设,推进金华—义乌都市区产业融合和要素聚合,促进县域经济向都市型经济转型。建立动态评估机制,强化对规划实施情况的跟踪分析和督促检查。适时开展阶段性检查和效果评估,促进规划目标和任务的顺利实现。
附表1
金华市“十三五”工业强区(县、市)培育目标
单位:亿元
序号 | 县(市、区) | 2020年规上工业 总产值目标 | 2020年规上工业 总产值力争目标 | |
1 |
金 华 市 区 | 婺城区 | 200 | 300 |
2 | 金华开发区 | 1000 | 1100 | |
3 | 金东区 | 100 | 150 | |
4 | 金义都市新区 | 150 | 200 | |
5 | 金华山旅游经济区 | 30 | 50 | |
6 | 兰溪市 | 1200 | 1400 | |
7 | 东阳市 | 1000 | 1200 | |
8 | 义乌市 | 1300 | 1500 | |
9 | 永康市 | 1400 | 1600 | |
10 | 浦江县 | 500 | 600 | |
11 | 武义县 | 700 | 800 | |
12 | 磐安县 | 100 | 150 |
附表2
金华市“十三五”开发区(园区)培育目标
单位:亿元
序号 | 开发区(园区) | 2020年规上工业 总产值目标 | 2020年规上工业 总产值力争目标 |
1 | 金华经济技术开发区 | 1000 | 1100 |
2 | 义乌经济技术开发区 | 1000 | 1100 |
3 | 永康经济开发区 | 700 | 800 |
4 | 兰溪经济开发区 | 500 | 600 |
5 | 浦江经济开发区 | 400 | 450 |
6 | 义乌工业园区 | 400 | 450 |
7 | 武义经济开发区 | 300 | 350 |
8 | 横店电子产业园区 | 300 | 350 |
9 | 东阳经济开发区 | 300 | 350 |
10 | 金义都市开发区 | 150 | 200 |
11 | 磐安工业园区 | 20 | 25 |
12 | 金磐扶贫经济开发区 | 40 | 45 |
附表3
金华市“十三五”工业强镇培育目标
单位:亿元
序号 | 乡镇(街道)名称 | 2020规上工业总产值目标 | |
1 | 金华开发区秋滨 | 500亿元以上 | |
2 | 义乌北苑、东阳横店、义乌稠江、武义白洋、义乌佛堂、永康芝英、兰溪云山、东阳南马、永康西城、婺城白龙桥 | 200-500亿元 | |
3 | 金华开发区江南、武义桐琴、武义壶山、兰溪灵洞、武义熟溪、义乌苏溪、武义泉溪、永康古山、义乌廿三里、永康东城、东阳白云、义乌后宅、义乌义亭、兰溪兰江、兰溪永昌、永康花街、浦江浦阳、金义孝顺、金华开发区汤溪、义乌赤岸 | 100-200亿元 |
附表4
金华市“十三五”重点发展平台
序号 | 平台名称 | 发展目标 | 主要骨干企业 | 发展重点 | |
特色 产业 园区 | 1 | 金华开发区健康生物医药产业园 | 现入园三家企业。力争2020年实现产值100亿。 | 尖峰药业 金华康恩贝 金岭药业 | 新型制剂、医疗器械 |
2 | 永康现代农业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园 | 现有规上企业150家,力争2020年实现产值550亿元。 | 四方集团 东立集团 大邦电动 | 现代农机 装备 | |
3 | 东阳横店电子产业园区 | 现有规上企业46家,力争2020年实现产值200亿元。 | 横店东磁 得邦照明 英洛华磁业 | 伺服电机 电子产品 磁性材料 | |
4 | 浦江挂锁集聚区 | 现有规上企业18家,力争2020年实现产值28亿元。 | 梅花锁业 金垒锁业 吴氏锁业 | 现代智能安防锁具 | |
特色 产业 基地 | 1 | 婺城高端汽摩配产业基地 | 现有规上企业16家,预计2020年可实现产值40亿。 | 万里扬变速器 新华齿轮 创大实业 | 变速器 齿轮 |
2 | 金东节能环保装备产业基地 | 现有规上企业6家,预计2020年可实现产值20亿。 | 金锅锅炉 大维电子 开尔新材料 | 节能环保 装备 | |
3 | 兰溪汽摩配产业基地 | 现有规上企业24家,预计2020年可实现产值60亿元。 | 巨江电源 杰斯特电源 星辉铝轮 | 新能源汽车电池 汽车轮毂 | |
4 | 武义特色机床制造产业基地 | 现有规上企业5家,预计2020年可实现产值10亿元。 | 武义机床 金澳兰机床 金玛机床 | 数控机床 加工中心 | |
5 | 武义汽摩配产业基地 | 现有规上企业36家,预计2020年可实现产值65亿元。 | 福多纳 保康轮毂 阿波罗 | 非道路用摩托车、汽车轮毂、悬架系统、链条 | |
6 | 磐安轻工装备制造基地 | 现有规上企业33家,预计2020年可实现产值36亿。 | 恒泰皇冠 罗奇泰克 鹏孚隆科技 | 轻工电子 产品 | |
7 | 兰溪天然药物产业基地 | 现有5家亿元以上企业,预计2020年实现产值100亿。 | 浙江康恩贝 天一堂药业 一新制药 伊宝馨生物 | 现代植物药、特色中药 | |
特色产业基地 | 8 | 东阳生物医药产业基地 | 现有规上企业12家,预计2020年实现产值100亿。 | 普洛康裕 普洛医药 普洛得邦 海森药业 | 特色原料药、药品制剂 |
9 | 永康健康休闲运动产业基地 | 现有规上企业69家,预计2020年实现产值40亿。 | 飞神集团 天鑫运动 双超运动 索普实业 新亚休闲 | 运动休闲产品、健身器材 | |
10 | 武义有机国药生产基地 | 现有企业8家,预计2020年实现产值10亿。 | 寿仙谷公司 福又康生物 海兴生物科 | 养生保健品、健康食品 | |
特色 小镇 | 1 | 金华新能源汽车小镇 | 规划面积3平方公里,预计近3年投资50亿元,2020年实现产值200亿元 | 华科汽车 鹰王电子 弘驰科技 | 新能源汽车整车,汽车关键零部件 |
2 | 金义都市新区德国制造小镇 | 规划面积3.52平方公里,预计至2020年固定资产投资60亿元 | 捷孚传动 | 高端精密机械设备 | |
3 | 婺城环保小镇 | 规划面积3.1平方公里,预计近3年投资50亿元 | 欧仑催化 聚合辉环保 中微环境 | 新型环保 装备 | |
4 | 金东区众创小镇 | 规划面积3平方公里,预计近3年投资50亿元 | 现代制造 | ||
5 | 义乌绿色动力小镇 | 规划面积3.09平方公里,预计近3年总投资55亿元,可实现产值70亿元以上 | 义利汽车 锋锐发动机 | 发动机 变速器 | |
6 | 义乌光源科技小镇 | 现有规上企业2家,规划面积2.8平方公里,2014年产值2.47亿元,预计近3年总投资52亿元 | 英特来光电 欧意电器 大唐高鸿 | LED 智能厨卫 电子信息 | |
7 | 东阳横店航空小镇 | 规划面积2.69平方公里,预计近3年固定资产投资167亿元 | 航空航天 装备 | ||
8 | 东阳木雕小镇 | 规划面积4.9平方公里,预计近3年投资55亿元。预计2020年可实现产值236亿元 | 大清翰林家具 东艺工艺品 新东阳木雕 | 高档红木家居制品 | |
特色小镇 | 9 | 永康中国五金小镇 | 规划面积3.8平方公里,预计近3年总投资115亿元 | 三锋实业 正阳集团 哈尔斯 | 高端五金 制品 |
10 | 永康众泰汽车小镇 | 规划面积3.1平方公里,预计近3年总投资73亿元 | 众泰控股 | 节能新能源汽车 | |
11 | 永康运动小镇 | 规划面积2.6平方公里,预计近3年总投资60亿元。预计2020年制造业产值可达40亿元 | 合达铝业 普阳深冷 大成工贸 | 高端运动休闲装备 | |
12 | 浦江水晶小镇 | 规划面积3.12平方公里,预计近3年总投资57亿元。 | 亚华水钻 星碧水晶 华德工艺品 | 水晶全产业链制品 | |
13 | 磐安江南药镇 | 规划面积2.1平方公里,预计近3年总投资54亿元 | 大晟药业 金陵药业 外贸药业 | 生物医药制造 |
附表5
金华市“十三五”前期重点产业项目
序号 | 企业名称 | 项目名称 | 总投资 (万元) | 属地 |
合计 | 154 | 10832760 | ||
1.节能与新能源汽车 | 30 | 3904796 | ||
1 | 浙江吉孚汽车传动系统有限公司 | 年产50万台新能源汽车传动系统投资项目 | 400000 | 婺城区 |
2 | 浙江万里扬股份有限公司 | 年产5万台高端轻卡轻量化模块化变速器技改项目 | 15000 | 婺城区 |
3 | 金华华科汽车工业有限公司 | 年产20万台乘用车漆后车身总成项目 | 300166 | 金华开发区 |
4 | 浙江零跑科技有限公司 | 年产15万台新能源整车生产线技改项目 | 250000 | 金华开发区 |
5 | 浙江衡远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年产150万千瓦时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总成项目 | 205000 | 金华开发区 |
6 | 浙江今飞西子热处理有限公司 | 浙中热处理中心项目 | 100000 | 金华开发区 |
7 | 浙江今跃机械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年产1500台(套)汽车零部件专用设备技改项目 | 43650 | 金华开发区 |
8 | 金华市鹰王电子有限公司 | 年产50万套汽车用LED灯具生产项目 | 15000 | 金华开发区 |
9 | 浙江弘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年产30万台(套)自动变速器电控执行装置生产线技改项目 | 13900 | 金华开发区 |
10 | 捷孚传动科技有限公司 | 年产20万台油电混合双离合器变速箱(EDCT)项目 | 237162 | 金义都市新区 |
11 | 浙江朗岳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 年产5万台伺服电机生产项目 | 30000 | 金义都市新区 |
12 | 浙江巨江电源制造有限公司 | 年产720万KVAH(600万只)高容量全密封免维护铅酸蓄电池技改项目 | 60749 | 兰溪市 |
13 | 浙江双冠汽车部件制造有限公司 | 年产汽车配件支撑300万支、汽车座椅配件100万件技改项目 | 10200 | 兰溪市 |
14 | 浙江容创电机有限公司 | 年产180万台新能源无刷电机建设项目 | 10150 | 兰溪市 |
15 | 浙江星辉铝轮有限公司 | 年产50万只低压铸造高档汽车铝合金轮毂技改项目 | 10016 | 兰溪市 |
16 | 横店集团东磁股份有限公司 | 年产1亿支18650型高容量锂离子动力电池 | 41000 | 东阳市 |
17 | 浙江联宜电机有限公司 | 新能源汽车驱动系统研发及产业化项目 | 20691 | 东阳市 |
18 | 浙江义利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浙江义利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动力总成项目 | 667899 | 义乌市 |
19 | 浙江锋锐发动机有限公司 | 年产40万台车用发动机技改项目 | 199479 | 义乌市 |
20 | 吉利控股集团 | 吉利集团商用新能源整车项目 | 700000 | 义乌市 |
21 | 赵龙集团有限公司 | 年产1万辆特种车辆及工程机械产品产业化投资建设项目 | 200000 | 义乌市 |
22 | 浙江蓝鲸高新动力有限公司 | 年产十万套柴油发动机电控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系统项目 | 50000 | 义乌市 |
23 | 浙江世宝股份有限公司 | 年产210万件(套)汽车转向(电动EPS)组件等系列产品产业化项目 | 36126 | 义乌市 |
24 | 浙江浩天实业有限公司 | 年产20万套汽车自动变速箱壳体“机器换人”生产线技改项目 | 20180 | 永康市 |
25 | 浙江普阳深冷装备有限公司 | 年产两万套LNG智能车载供气系统总成 | 17000 | 永康市 |
26 | 众泰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永康分公司 | 新能源汽车E系列车型模具开发及自动化焊装线建设项目 | 14765 | 永康市 |
27 | 浙江飞哲工贸有限公司 | 年产15万辆汽车冲压焊接产品生产线项目 | 26155 | 永康市 |
28 | 星月集团有限公司 | 双模变频发电机及增程式电动自行车项目 | 150000 | 永康市 |
29 | 浙江飞神车业有限公司 | 年产5万辆全地形车生产线建设项目 | 55508 | 永康市 |
30 | 浙江日丰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年产10万套新能源大中巴客车用电动涡旋压缩机的研发 | 5000 | 磐安县 |
2.生物医药与健康产品制造 | 14 | 592778 | ||
1 | 浙江金华康恩贝生物制药有限公司 | 国际化先进制药基地项目 | 117044 | 金华开发区 |
2 | 浙江金岭实业有限公司 | 精制食品级1000吨N-乙酰等项目 | 155000 | 金华开发区 |
3 | 金华市周太食品发展有限公司 | 周太农光互补物联网一体化示范区 | 50000 | 金华开发区 |
4 | 浙江迪耳化工有限公司 | 年产6000吨蔗糖酯等产品建设项目 | 18713 | 金华开发区 |
5 | 浙江格雷特工艺品有限公司 | 年产216万片尿不湿进口流水线技改项目 | 10000 | 金义都市新区 |
6 | 浙江伊宝馨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年产750吨功能性天然食品添加剂产品项目 | 16740 | 兰溪市 |
7 | 浙江康恩贝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 现代植物药提取生产线自动化改造项目 | 10640 | 兰溪市 |
8 | 浙江花园生物高科股份有限公司 | 活性VD3系列原料药及制剂项目 | 44500 | 东阳市 |
9 | 浙江森宇有限公司 | 铁皮石斛软胶囊和铁皮石斛冲剂产业化项目 | 26500 | 义乌市 |
10 | 义乌市海之纳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 年产1.2万吨大米蛋白研发生产技改项目 | 14200 | 义乌市 |
11 | 永康市陆坦工贸有限公司 | 年产1.6万张智能医疗床生产线技改项目 | 21641 | 永康市 |
12 | 浙江莱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 年产160吨多肽复合物项目 | 46800 | 浦江县 |
13 | 浙江丰瑜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 年产2万吨纳米腐殖质生态有机肥生产线项目 | 12000 | 浦江县 |
14 | 浙江寿仙谷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 年产30吨灵芝孢子粉(破壁)、铁皮石斛二品中药饮片生产线建设项目 | 49000 | 武义县 |
3.现代五金制造 | 15 | 301534 | ||
1 | 金中控股有限公司 | 年产800万套不锈钢复底锅系列产品生产线技改项目 | 20849 | 金东区 |
2 | 浙江荣顺科技有限公司 | 新建年产3000万片新型节能环保散热器和20万台跑步机及按摩椅生产项目 | 53000 | 金义都市新区 |
3 | 浙江甬金金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新建年加工5万吨精密超薄不锈钢板带技改项目 | 45248 | 兰溪市 |
4 | 浙江金鹤车业有限公司 | 年产100万辆电动自行车技改项目 | 45000 | 兰溪市 |
5 | 三江开源有限公司 | 年产26万支高压轻质气瓶项目 | 15000 | 兰溪市 |
6 | 兰溪市驰航机械有限公司 | 年产200万套曲柄及铝合金锻造生产线技改项目 | 10000 | 兰溪市 |
7 | 浙江宝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年产3000万平米铝模架生产项目 | 10000 | 兰溪市 |
8 | 浙江三锋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 年产87万台节能环保型电动工具和园林机械生产线建设项目 | 20135 | 永康市 |
9 | 浙江中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油锯、割灌机和绿篱修剪机生产厂房及附属设施项目 | 19260 | 永康市 |
10 | 永康市金斯达门业有限公司 | 年产30万樘高档安全门技改项目 | 12759 | 永康市 |
11 | 步阳集团有限公司 | 年新增50万樘高档防盗安全门自动化生产线(机器换人)技改项目 | 12759 | 永康市 |
12 | 浙江飞哲工贸有限公司 | 年产2000万片散热器片生产线技改项目 | 12620 | 永康市 |
13 | 南龙集团有限公司 | 年产1000万只不锈钢保温杯生产线技改项目 | 10500 | 永康市 |
14 | 浙江嘉益保温容器有限公司 | 新增年产1000万只真空保温杯生产线技改项目 | 8000 | 武义县 |
15 | 武义西林德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年产1000万只充装焊接钢瓶生产线(一期) | 6404 | 武义县 |
4.时尚纺织服装 | 24 | 752447 | ||
1 | 浙江百禾工贸有限公司 | 新建年产1450吨防脱包芯纱,1200万套无缝内衣和1000万双针织袜生产项目 | 17100 | 金义都市新区 |
2 | 浙江克罗托纺织有限公司 | 年产9000万米高档弹力涤纶面料 | 50000 | 兰溪市 |
3 | 浙江万舟纺织有限公司 | 年产50万纱锭生产线项目 | 121600 | 兰溪市 |
4 | 浙江万舟纺织有限公司 | 年产8000万米高支高密提花服装面料生产线项目 | 80000 | 兰溪市 |
5 | 浙江云山纺织印染有限公司 | 年产4万吨新型差别化功能性纱线技改项目 | 57758 | 兰溪市 |
6 | 浙江赐源纺织有限公司 | 年产8000万米高支高密高档服装面料生产线技改项目 | 52000 | 兰溪市 |
7 | 浙江天骏纺织有限公司 | 年产5000万米高档服装面料生产线技改项目 | 35000 | 兰溪市 |
8 | 浙江亿骏纺织有限公司 | 年产5300万米高支高密高档服装面料生产线技改项目 | 33500 | 兰溪市 |
9 | 浙江联赢印染有限公司 | 年产印染加工高档服装面料6000万米、毛巾500万条生产线项目 | 33000 | 兰溪市 |
10 | 浙江金兆纺织有限公司 | 年产3000万米高档牛仔布服装面料和600万条牛仔裤生产线技改项目 | 22000 | 兰溪市 |
11 | 浙江用九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 年产3800万米高档功能性面料生产线技改项目 | 20860 | 兰溪市 |
12 | 兰溪市盛隆纺织有限公司 | 年产3500万米高档服装面料技改项目 | 20000 | 兰溪市 |
13 | 浙江威臣纺织有限公司 | 年产3000万米高档弹力面料生产线 | 19000 | 兰溪市 |
14 | 兰溪市展鸿纺织有限公司 | 年产3500万米高档服装面料项目 | 16000 | 兰溪市 |
15 | 浙江奇锦纺织有限公司 | 年产2000万米超强耐磨柔性功能性工装面料产业化项目 | 14473 | 兰溪市 |
16 | 兰溪市溢阳纺织有限公司 | 年产8万锭精纺纱线生产项目 | 12000 | 兰溪市 |
17 | 浙江金梭纺织有限公司 | 年产8000吨氨纶包覆丝及年产1500万条牛仔服装生产线技改 | 12000 | 兰溪市 |
18 | 浙江金梭印染有限公司 | 年印染1.2亿米布搬迁技改项目 | 11940 | 兰溪市 |
19 | 浙江捷高纺织有限公司 | 年产1500万米高档服装面料项目 | 11618 | 兰溪市 |
20 | 浙江锦虎纺织有限公司 | 年产1800万米高档服装面料生产线项目 | 10000 | 兰溪市 |
21 | 浙江瑞域纺织有限公司 | 年产3300万米高支高密全棉弹性面料扩建项目 | 10000 | 兰溪市 |
22 | 浙江真爱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 年产5000万条高档毛毯生产线技改项目 | 33000 | 义乌市 |
23 | 浙江年年旺针织有限公司 | 年产1500万套高档无缝内衣项目 | 18131 | 义乌市 |
24 | 浙江沪江线业有限公司 | 年染色加工18000吨纱线搬迁技改项目 | 41467 | 武义县 |
5.现代小商品 | 7 | 136360 | ||
1 | 金华洁灵家居用品有限公司 | 新建年产15000吨特种螺旋地毯及清洁制品生产线技改项目 | 27810 | 金义都市新区 |
2 | 众鑫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年产8亿只一次性餐具项目 | 15000 | 兰溪市 |
3 | 浙江兰光新材料饰品有限公司 | 年产6万件新材料树脂钻项目 | 11050 | 兰溪市 |
4 | 浙江晟茂塑料原料有限公司 | 年产5千吨塑料包装材料及1亿只水泥包装袋建设项目 | 10500 | 兰溪市 |
5 | 金华派对乳胶工艺品有限公司 | 年产1200万件派对文化创意产品建设技改项目 | 15000 | 浦江县 |
6 | 浙江武义张氏包装实业有限公司 | 年产4.6亿平方米新型环保纸包装材料生产线技改项目 | 35000 | 武义县 |
7 | 劲牛管业科技有限公司 | 年产4万吨大口径HDPE双壁波纹排水管项目 | 22000 | 磐安县 |
6.电子信息制造 | 23 | 2562047 | ||
1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智慧城市信息系统项目 | 500000 | 金华开发区 |
2 | 浙江东晶新材料有限公司 | 年产192万片高精度即开即用蓝宝石衬底片技改项目 | 11500 | 金华开发区 |
3 | 浙江中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年产15亿支陶瓷插芯及光通讯工程技改项目 | 100000 | 兰溪市 |
4 | 浙江康恩贝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 智慧中医药服务网络建设项目 | 100000 | 兰溪市 |
5 | 浙江锦宏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年产1800万平方米TFT偏光增亮膜 | 65000 | 兰溪市 |
6 | 浙江锦辉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 年产3600万平方米液晶屏背光模组增亮膜技改项目 | 50000 | 兰溪市 |
7 | 兰溪市九安工贸有限公司 | 年产400万台LED应急照明灯项目 | 15000 | 兰溪市 |
8 | 浙江恒乐包装材料有限公司 | 年产12000吨新型包装材料 | 15000 | 兰溪市 |
9 | 浙江鑫石永磁材料有限公司 | 年产1000吨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生产项目 | 10000 | 兰溪市 |
10 | 横店集团东磁股份有限公司 | 年产500MW高效单晶电池片和500MW高效组件技改项目 | 52020 | 东阳市 |
11 | 横店集团东磁股份有限公司 | 永磁材料生产自动化、智能化、网络信息化融合提升改造示范项目 | 27255 | 东阳市 |
12 | 横店集团得邦照明股份有限公司 | LED灯具生产过程智能化、信息化技改项目 | 11500 | 东阳市 |
13 | 华灿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LED 外延、芯片及产业链延伸项目 | 600000 | 义乌市 |
14 | 木林森LED照明项目 | 年产10亿套LED照明灯具生产线技改项目 | 550000 | 义乌市 |
15 | 深圳市瑞丰光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LED扩产暨新能源项目 | 200000 | 义乌市 |
16 | 浙江英特来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年产48亿只贴片型(SMD)LED及9万套LED照明产品项目 | 74700 | 义乌市 |
17 | 浙江振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20万平米高频线路板及150万平米无卤高TG高CTI纳米改性低介电常数新型绿色环保多层压合印制线路基板项目 | 50200 | 义乌市 |
18 | 浙江高鸿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 高端可信服务器及可信云平台的研发技改项目 | 18734 | 义乌市 |
19 | 浙江普康照明科技有限公司 | 年产100万套大功率特殊环境照明设备技改项目 | 17300 | 义乌市 |
20 | 王力安防产品有限公司 | 新增年产36万套物联网智能家居生产线技改项目 | 54993 | 永康市 |
21 | 浦江三思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年产500万只节能LED球泡灯生产线技改项目 | 12500 | 浦江县 |
22 | 浦江鑫鸿工贸有限公司 | 年产300万件环保智能灯项目 | 15002 | 浦江县 |
23 | 浙江罗奇泰克电子有限公司 | 年产120万平方米印制线路板、20万平方米铝基覆铜板 | 11343 | 磐安县 |
7.新能源与节能环保装备 | 14 | 1325489 | ||
1 | 金华华东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 年产30万平方米除尘脱硝(脱硫)环保设备大型项目 | 15000 | 婺城区 |
2 | 金华正方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年产40万吨节能环保型沥青搅拌站项目 | 12816 | 婺城区 |
3 | 浙能金华燃机发电有限公司 | 提升改造技改项目 | 100000 | 婺城区 |
4 | 金华宁能热电有限公司 | 热电联产建设项目 | 49000 | 金华开发区 |
5 | 上海昊创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云狐投资公司) | 建设天然气热电厂项目,满足金义都市新区内相关企业的供热、供电配套需求 | 300000 | 金义都市新区 |
6 | 浙江擎龙新能源有限公司 | 年产35000台(一期)超导电荷量子对撞发电机 | 200000 | 兰溪市 |
7 | 兰溪自立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35万吨/年危险废物处置利用及20万吨再生电解铜项目 | 154110 | 兰溪市 |
8 | 首创环境控股有限公司 | 浙中地区20万吨/年资源综合利用项目 | 100000 | 兰溪市 |
9 | 浙江浙能兰溪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 #1~#4机组烟气超低排放改造工程项目 | 82000 | 兰溪市 |
10 | 浙江丽阳新能源有限公司 | 年发电20兆瓦农光互补分布式地面电站技改项目 | 80000 | 兰溪市 |
11 | 浙江金泰莱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年处置12万吨危险废物资源化处置建设项目 | 20400 | 兰溪市 |
12 | 兰溪市金泰莱科技有限公司 | 年处置12万吨危废延伸项目 | 11000 | 兰溪市 |
13 | 横店集团东磁股份有限公司 | 年产500MW高效电池片及400MW太阳能组件技改项目 | 65000 | 东阳市 |
14 | 浙江华川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 义乌市垃圾焚烧发电厂提升改造项目 | 136163 | 义乌市 |
8.新材料 | 20 | 884314 | ||
1 | 浙江银宇纺织股份有限公司 | 年产1.3万吨差别化细旦涤纶长丝技改项目 | 20012 | 金华开发区 |
2 | 浙江信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年产5000吨铜基、银基钎料生产线技改项目 | 15000 | 金华开发区 |
3 | 金华永和氟化工有限公司 | 年产5000吨高性能含氟材料(FEP、PTFE、PFA、ETFE)技改项目 | 10223 | 金华开发区 |
4 | 浙江蓝也薄膜有限公司 | 新建年产10万吨的BOPP高性能包装薄膜生产项目 | 37800 | 金义都市新区 |
5 | 浙江金羿高分子科技有限公司 | 新建年产22500吨改性工程塑料生产项目 | 31000 | 金义都市新区 |
6 | 浙江开尔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金义) | 年产50万平方米保温隔热幕墙搪瓷钢板技改项目 | 20000 | 金义都市新区 |
7 | 浙江利基锆业有限公司 | 年产5000吨水热合成法制备纳米氧化锆粉体项目 | 78000 | 兰溪市 |
8 | 浙江甬金金属制造有限公司 | 年加工5万吨特殊不锈钢超薄板带项目 | 45000 | 兰溪市 |
9 | 浙江五润工贸有限公司 | 年产16万吨冷轧钢带生产线技改项目 | 11230 | 兰溪市 |
10 | 浙江精彩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 | 年产3000吨多功能高分子微球技改项目 | 5650 | 兰溪市 |
11 | 群升集团有限公司 | 年产15万吨高强度稀土合金特种铝板及型材项目 | 103500 | 东阳市 |
12 | 浙江鸿鹄谷科技有限公司 | 年产5 万吨不锈钢基材纳米真空离子镀膜生产线项目 | 78000 | 东阳市 |
13 | 浙江花园铜业有限公司 | 年产1万吨紫铜门带生产线技改项目 | 16660 | 东阳市 |
14 | 花园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年产300万平方米多功能轻质复合墙板项目 | 12780 | 东阳市 |
15 | 浙江博尼锦纶科技有限公司 | 博尼锦纶年产10000吨锦纶差别化长丝生产项目 | 16093 | 义乌市 |
16 | 义乌市五洲新材科技有限公司 | 年产15万吨差别化锦纶长丝技改项目 | 177300 | 义乌市 |
17 | 浙江道明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功能性薄膜生产线建设项目 | 52966 | 永康市 |
18 | 浙江鸿耀高新铜材有限公司 | 新增年产20000吨高精度功能性复合材料“机器换人”技术改造项目 | 12000 | 永康市 |
19 | 浙江亚星纤维有限公司 | 年产6万吨功能性差别化纤维项目 | 121600 | 浦江县 |
20 | 浙江一龙铝业有限公司 | 年产5万吨高精度宽幅超硬合金铝板生产线项目 | 19500 | 武义县 |
9.智能制造装备 | 5 | 214540 | ||
1 | 浙江蓝宝机械有限公司 | 年产20台NB笔记本(胶装联动)生产线技改项目 | 12000 | 兰溪市 |
2 | 浙江金象科技有限公司 | LED 纳米管用高纯氨气体精炼、 储运设备生产项目 | 100000 | 东阳市 |
3 | 浙江四方集团公司 | 年产1万台75马力履带式拖拉机技术改造项目 | 11740 | 永康市 |
4 | 浙江德孚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年产1000台液压机、1000台冲床生产线技改项目 | 30000 | 武义县 |
5 | 浙江正丰电器有限公司 | 年产1500台静止无功发生器SVG及700套智能化高压开关设备GIS建设项目 | 60800 | 浦江县 |
10.机器人 | 2 | 158455 | ||
1 | 浙江联宜电机有限公司 | 消防机器人及消防训练模拟产业化项目 | 18455 | 东阳市 |
2 | 浙江中感传感器科技有限公司 | 传感器及水下机器人项目 | 140000 | 东阳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