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索引号:

    113307000025923025/2021-02197

  • 文件名称:

    金华市气象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 发布机构:

    市发改委

  • 成文日期:

    2021-10-27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 金华市气象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日期:2021-10-27 10:11:14 来源:市发改委 浏览量:​
    分享:
         

    朗读


                                                                                                                                                                                                                 政策解读


    金华市气象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十四五”时期(2021~2025年),是金华开启全面高水平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是开启气象现代化向更高水平迈进新征程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开启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市新征程的关键期。做好“十四五”时期气象防灾减灾、公共气象服务、生态气候安全保障、气候资源开发利用等工作,事关金华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科学编制和有效实施气象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对于增强气象服务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一、金华气象事业发展现状及形势

    (一)“十三五”期间气象发展情况

    “十三五”时期,金华气象部门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认真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保障金华经济社会和人民安全福祉取得显著效益,气象现代化建设取得新的成就,全市气象事业整体实力进一步提升。

    1.气象监测预报能力稳步提升

    加密气象监测网络,新建区域气象自动站136个,站网布局密度达5.8公里。全面实施气象观测自动化改革,8个国家气象站气象观测自动化率100%。完成金华双偏振雷达提升改造,有效提升短临强天气追踪、预警能力。建成金华气象综合观测基地、兰溪风廓线雷达、磐安双偏振多普勒雷达移动指挥系统,气象综合观测布局进一步优化。建成覆盖环境、农业、交通等气象专业监测设施40套,行业气象监测体系初步形成。持续推进智能网格预报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0-7 天的精细化、数字化、网格化预报预测产品体系和短期气候滚动预测体系,网格预报空间分辨率达5公里,1-3天晴雨预报准确率达85%,灾害性天气监测率达88%,突发强天气有效预警时间提升至30分钟。

    2.气象防灾减灾体系日益完善

    实现省级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乡镇全覆盖,建成省级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村(社区)971个,气象灾害防御全国标准化乡镇4个。气象工作纳入乡镇(街道)“三定”方案,基层气象防灾减灾职能基本明确、队伍健全,气象乡镇(街道)协理员、村(社区)信息员、部门联络员和重点单位联系人队伍4000余人。气象防灾减灾救灾机制不断完善,行业气象设施和信息共建共享机制更加健全,与应急管理、农业农村、水利、自然资源、电力、生态环境、交通、文广旅游、消防等部门的合作持续深化,安全生产和重大活动的气象保障更加有力。

    3.气象服务保障能力不断增强

    建立面向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决策气象服务库,形成涵盖5大类107种产品的公共气象服务体系。建立金华气象自媒体矩阵和社会媒体群,形成了集科普性、趣味性和专业性的融媒体宣传网络。全市19套电视节目和11个广播频道常态化播报气象信息,916个显示屏传播气象信息。每天为36万多公众提供气象短信服务,气象网站点击数5万人次/日,金华微信微博粉丝数45.7万;为4000余农业大户提供直通式气象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直通式”气象服务率达90%;开展茶叶等11类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和3类农产品气象指数保险服务。建成18个清新空气监测站,2个旅游气象服务平台和9类旅游气象服务指数,金华双龙洞等8地获评省级气候避暑胜地,武义县获评“中国天然氧吧”称号,磐安三亩田村获评省级乡村氧吧。

    4.气象科技创新水平稳步提高

    气象科技创新取得新突破,承担地方科技项目17项,登记科技成果29项,科研成果应用转化率达到80%以上,较“十二五”期间提高20 %。以“气象百人工程”、首席专家和县局综合业务带头人的选拔培养为重点,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在编人员中大学及以上学历占比 87.3%,较“十二五”期间提高11%;中级以上专业技术人员93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21人。建立两支创新团队,突出其在重点项目建设及科研技术攻关的领军作用;每年联合市人力社保局和市总工会开展气象业务技能竞赛,在全省气象行业天气预报竞赛、全省监测预警职业技能竞赛中获得的奖项和名次比“十二五”期间明显提升。

    5.气象综合改革效益逐步体现

    实现气象民生事项全域“一证通办”,政务服务事项“五个领跑”,网上办实现率100%,掌上办实现率100%,跑零次实现率100%,即办事项比例83.33%,承诺期限压缩比94.67%。建立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实现“浙政钉•掌上执法”平台全域推广,开展“一把手现场执法”、“双随机、一公开”以及“跨部门双随机联合执法”掌上执法行动。

    6.气象事业发展环境持续优化

    中央和地方财政事权进一步明确,双重计划财务体制更加完善。气象工作纳入市委“平安金华”、“乡村振兴”和“五水共治”等考核,气象改革纳入市委改革任务,气象部门纳入市政府综合考评体系。政府出台气象防灾、为农服务、气象现代化、人工影响天气等政策性文件51个。市县预警信息发布中心(气象防灾减灾中心)机构实现全覆盖,成立了婺城区气象局。

    7.台站基础设施得到改善

    兰溪、东阳业务大楼和金华市气象探测服务基地建成并投入使用,永康市国家标准气象观测场及防灾减灾业务用房工程完成建设,浦江辅房、兰溪国家气象观测站完成改造,市局本级、义乌、东阳、永康、浦江、武义科普馆建成,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

    “十三五”期间,我市气象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较好地完成了各项任务,规划目标基本达成,但仍有个别指标未达目标要求,如:观测自动化率、预报准确率、预报产品精细化程度等与目标仍有差距,有待于“十四五”期间进一步加强提升。

    (二)“十四五”期间气象发展形势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准确把握“十四五”气象发展新形势,抓住高质量发展新机遇。新中国气象事业7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对气象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指明气象工作关系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战略定位,加快建成气象强国的战略目标,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的战略重点,加快科技创新,着力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的战略任务,为新时代气象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1.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对金华气象工作提出新要求。高质量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气象高质量发展,要大力推动气象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事业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2.新时代地方党委政府和社会公众对金华气象事业发展提出新要求。金华是全省“三大城市群”“四大都市区”之一,也是“一带一路”重要战略支点城市,金义新区上升为浙江省第五个省级新区,是省内经济较为活跃,发展后劲较足的地区,同时也是省内气候资源丰富但气象灾害多发、易发的地区。地方党委政府和社会公众对更高水平的趋利避害气象服务保障需求更加迫切,打造世界小商品之都、国际影视文化之都、创新智造基地、和美宜居福地,推进浙江自贸区金义片区建设、现代都市区建设等对气象服务保障的要求更高。

    3.综合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对金华气象事业发展提出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两个坚持”、“三个转变”新理念,“统筹发展与安全”新要求,对气象部门更好地发挥基础服务保障作用,提出了新要求。必须紧扣强化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风险预警、救援保障、风险防控和社会管理工作,努力为金华气象防灾减灾救灾工作贡献气象力量。

    4.新时代数字革命和信息技术发展对金华气象发展带来新机遇。新一轮科技革命正以不可阻挡之势重塑全球产业链,万物互联、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日新月异。信息技术与气象工作的融合正日趋紧密,由此带来气象服务理念、模式、技术方法的持续变革以及气象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成为推动气象事业发展的新动力。必须把气象信息化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提高金华气象科技水平。

    (三)“十四五”期间面临的问题及挑战

    “十三五”时期,我市气象事业发展虽然取得了长足进步,但面对新形势和新要求,仍然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和制约瓶颈,有待于深度破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气象服务供给不充分、不平衡,气象服务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人民向往美好生活的新需求不相适应;二是精准化精细化的灾害性天气监测预报能力亟待进一步提升,尚难以有效满足气象防灾减灾救灾工作要求;三是综合气象观测信息化、智能化、社会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人工智能、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气象领域的深度融合应用有待进一步加强;四是气象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科研成果在实际应用中的效益发挥不足,人才保障机制不完善,创新驱动发展的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五是以数字化改革为引领的气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二、“十四五”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十四五”期间,金华气象事业发展必须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统领,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充分贯彻落实金华市委、市政府和浙江省气象局各项决策部署,坚定不移把新发展理念贯穿气象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加快形成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牢固筑起防灾减灾救灾“第一道防线”,加快科技创新驱动金华气象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提高气象赋能金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二)发展目标

    以习近平总书记对气象工作提出的“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重要指示精神作为根本遵循,紧紧围绕金华市委市政府“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打造增长极、共建都市区、当好答卷人”的工作总要求和“数字赋能、拼搏争先”的工作导向,以推动金华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建设更高水平的气象现代化为目标,将气象监测预报能力提升、气象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核心技术突破等作为攻坚任务,以实施一系列重大工程项目和重大改革举措为抓手,全面推进金华气象事业发展,为服务保障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为金华建设“世界小商品之都、国际影视文化之都、创新智造基地、和美宜居福地”作出气象贡献。

    到2025年,气象监测预报预警更精准、气象防灾减灾体系更稳固、专业气象服务水平更智能、气象发展保障更均衡,服务保障“九市建设”行动的贡献更有成效,气象科技创新和人才队伍更具活力,初步建成以智慧气象为重要标志的适应需求、结构完善、功能先进、保障有力的现代气象业务体系、综合服务体系、科技创新体系和社会智治体系。

    表1 金华市气象“十四五”规划发展指标

    序号

    目标

    主要指标

    2020年基值

    2025年目标

    1

    监测

    精密

    气象观测站网平均间距

    5.8

    5.0

    2

    地面气象观测自动化率

    93.3%

    100%

    3

    灾害性天气监测率

    88%

    95%

    4

    预报

    精准

    网格预报水平空间分辨率

    5公里

    1公里

    5

    突发强天气有效预警时间

    30分钟

    60分钟

    6

    网格预报晴雨准确率

    82%

    86%

    7

    网格预报气温准确率

    78%

    82%

    8

    服务

    精细

    公众气象服务满意度

    88

    92%

    9

    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村(社区)建成率

    30

    70%

    10

    主导农产业数字化气象服务覆盖率

    20%

    60%

    11

    气象科普场馆(含社会和部门)市、县两级覆盖率

    75%

    100%

    12

    防雷安全智慧化监管水平

    30%

    80%
















    到2035年,建成服务保障水平更高、体制机制更加完善的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高水平实现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形成省内先进水平的气象服务保障能力、智慧气象发展水平、气象科技创新活力,为金华基本实现高水平现代化,成为全省发展重要增长极和“重要窗口”的重要板块,实现浙中崛起贡献气象力量。

    三、“十四五”主要任务

    (一)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

    1.优化面向重大气象灾害决策的监测预报预警服务

    初步建立中小流域气象灾害监测网,建设X波段天气雷达。开展台风、暴雨、干旱、高温、低温、大风、冰雹、雪灾、雷电等气象灾害的风险普查和区划。加强普查成果应用,建立完善市县一体化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系统,建立多灾种气象灾害风险预警业务。建立重大灾害性天气过程案例库,提高数字化产品加工能力。优化升级并推广省气象防灾减灾决策服务云平台,重点增强气象灾害风险预警服务、灾害性天气实况服务和分灾种模块化服务等功能。

    2.构建面向社会的气象灾害影响预报和风险预警

    加强气象与应急管理、城市运行和生产活动等多领域的深度融合,研究气象风险预警技术,加强中小河流洪水、山洪、地质灾害、内涝等灾害以及交通、旅游等行业的气象风险预警部门联动;建立本地重要气象灾害成灾模型和致灾阈值指标库。建设气象灾害影响预报和风险预警业务服务平台,实现分类、分级的气象灾害影响预报和风险预警产品的智能制作和精准推送。

    3.增强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能力

    推进省市县一体化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本地化应用,调动全媒体社会资源共建预警信息快速传播体系,加强预警信息发布渠道监控和管理,面向敏感地区、行业和特定人群探索基于通讯基站、5G、“闪信”等平台技术的精准靶向发布服务。共建共享气象防灾减灾救灾数据“资源池”,建立预警服务效益评价业务,提供预警大数据分析和风险评估服务。

    4.健全气象灾害风险防范组织体系

    健全市县气象灾害应急指挥和统筹协调机制,健全气象灾害应急预案体系,推进气象灾害应急行动计划向村(社区)覆盖。开展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乡村建设提标升级;加强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单位规范化监督管理;发挥气象协理员、气象信息员等基层气象防灾减灾责任人队伍作用。完善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属地发布制度,在教育、旅游、交通等领域进一步推动落实以气象灾害预警为先导的社会应急响应机制。全面推进“网格+气象”工作,完善预警信息从气象台站到网格“一键直达、随时处置、即时反馈”机制。

    5.提升面向全民的气象防灾减灾安全素养

    加强气象宣传阵地、科普基地和宣传科普融媒体平台建设,推进社会化气象宣传科普人才队伍建设,有效提升公众气象科学素质和防灾减灾救灾的意识和能力。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实施融入式发展,推进“社会+部门”气象科普场馆(或展区、展室、公园等)建设,实现气象科普场馆和气象宣传科普融媒体平台县级全覆盖。在百年气象台站设立台站史展区(展室)。推进红领巾校园气象站扩面提质和校园气象科普教育“示范市”“示范县”创建。推进农村文化礼堂气象科普点建设和气象科普“示范村”创建。

    (二)提升智能智慧的气象业务能力

    1.提升广覆盖、智能化的气象综合观测能力

    加密构建气象监测覆盖网格,实现全市气象观测站点布局全要素平均网格间距10.0km,常规要素5.0km,高风险区域3.0km,气象灾害高发易发区行政村全覆盖,对全市老旧站点进行全面升级改造。优化高空垂直廓线探测站布局,新建X波段雷达、微波辐射计、激光雷达、云雷达,改造风廓线雷达,提升低空大气层1.5km以下雷达盲区的探测覆盖面和精细化水平。完善气象数据采集处理支撑环境和气象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融入5G、北斗等通信网络技术,加强气象云采集系统(SMOS)、“天镜”系统的应用水平。

    2.提升多源数值模式的针对性释用能力

    以多源高分辨率数值模式为支撑,研究金华天气气候特点和地理环境相适应的区域数值天气预报本地释用技术。开展基于集合预报系统和中尺度区域预报系统的预报业务研究,提高暴雨预报的精准性和针对雷暴、冰雹、飑线、龙卷等中小尺度强天气预报预警能力。拓展专业模式的产品应用,提升面向行业的专业化预报预警水平。建立多方位数值预报针对性业务应用体系,全面提升多源数值预报释用水平。

    3.提高与需求协同联动的精准化网格预报能力

    加强灾害性天气监测、分类强对流天气潜势预报技术和短时临近客观智能预报预警技术研究和业务应用,提高突发灾害性天气预警准确率和时效性。探索数值天气预报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的智能预报应用,开展智能网格客观化订正技术研究和业务应用。基于智能网格精细化预报和实况要素资料,构建面向决策、面向行业、面向公众、面向用户等满足个性化、专业化需求的业务产品支撑体系。

    4.提升综合气象信息应用共享能力

    深化气象大数据云平台建设和应用,推进资源整合、流程再造,促进观测、预报、服务业务无缝衔接和高效协同。加强气象大数据价值挖掘、服务应用和开放共享,推进气象大数据应用融入政务云服务。结合“大数据分析”和“云安全”技术,构建基于安全等级保护的气象大数据纵深防护体系。

    (三)提升气象服务精细化供给水平

    1.提升气象服务产品智能化水平

    建设并完善智慧气象服务平台,推进智能网格预报与气象防灾减灾、公众和专业专项等气象服务大数据融合应用。发展以大数据分析和用户画像为核心的气象服务需求感知挖掘技术,为用户提供基于任意位置的针对性、个性化气象服务,推进“天气罗盘”本地化并融入当地政务服务平台,探索交通、旅游、健康、运动等场景的气象服务。

    2.提高城市运行及智慧城市气象保障

    融入“数字政府”建设,智慧气象服务城市群建设和发展。将精细化气象监测预报预警信息融入“城市大脑”,实现气象信息对城市生命线工程、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单位和基层社区的精准服务。针对城市内涝、交通、突发事件应急保障等领域的实际需求,形成场景式的智慧城市热点气象服务。探索中小城市特色气象服务,助力“未来社区”建设。

    3.打造现代经济体系气象服务高地

    瞄准气象敏感行业的服务需求,提升内河航运、交通、能源、旅游、物流、健康等领域的气象服务能力,加强“气象+行业”数据融合。拓展专业气象服务领域,创新专业气象服务业态和模式,促进服务产品对气象敏感行业的有效供给。提升气象信息产业和气象经济培育功能,积极探索5G网络赋能气象智能监测、智慧服务的应用功能和场景创新示范,气象信息产业融入下一代互联网产业发展,促进有关行业对气象信息应用的高度融合,实现面向行业的减灾增效服务。

    4.做好重大社会活动气象保障服务

    健全重大社会活动气象保障服务机制,提升气象保障服务专业化、定制化和精细化水平。针对高影响天气和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提供应急气象保障服务,为相关部门提供科学决策依据。做好2022年亚运会金华分会场气象保障服务,为金华分会场赛事提供精细化和连续跟进式的气象监测、预报信息,高影响天气灾害预警等精细化气象服务产品。

    (四)强化重大战略的气象服务保障

    1.提升“乡村振兴”气象服务

    构建与现代农业发展相适应的农业气象观测体系,研发精准农业气象服务技术,开展面向农业气候资源、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和主导(特色)农作物的调查分析,构建农业气象适宜性和农业气象灾害指标体系。加强优势农产品精细化气象服务,持续推进“一县一品”农业气象服务示范点建设。优化农业气象指数保险业务,推动自然灾害巨灾保险并发挥气象支撑作用。深化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的合作机制, 着力打造“智慧农业+智慧气象”深度融合的服务系统。

    2.加强“一带一路”倡议支点气象服务

    围绕中欧班列(义新欧)、义甬舟开放大通道、华东联运新城,加强气象在交通运输、商品仓储等方面的商贸物流气象服务水平。完善中欧班列(义新欧)商贸物流气象服务保障系统,深度融合气象、仓储、交通、货物等多源信息,研发班列商贸物流全程系列化气象服务产品,研发班列物流气象监测硬件设备。健全商贸物流气象服务联合体运行机制,提升联合服务能力,搭建中欧班列(义新欧)商贸物流气象服务多方共享平台,为货物运输提供全程精细化的气象保障服务。深化义乌“一带一路”商贸气象台建设。

    3.推进“和美金华”建设气象保障

    建设支撑生态气象业务的基础设施,建立健全面向生态气候、森林植被、清洁气候能源等生态立体观测布局,提升重污染天气联防联治气象支撑能力。加强气候资源监测评估,提升应对气候变化、“碳达峰”、“碳中和”等气象科技支撑能力。加强城市气候宜居环境评估论证服务能力,争创“气候宜居”“气候康养”“气象景观”等特色气候品牌,助力“浙中大花园”“全域旅游目的地”建设。加强生态治理气象保障服务能力,开展人影作业装备现代化提升改造,强化人影作业指挥智慧化水平,建设生态保护人影作业示范区。

    (五)构建规范有序的现代气象治理体系

    1.持续推进气象治理标准化建设

    进一步完善与相关法律法规配套的地方政策体系,适时开展气象规范性文件的制订与修订。加强应用气象观测、公共气象服务、气象防灾减灾、气象设施和探测环境保护、防雷安全等方面的气象服务标准研究与制定。细化完善标准化工作机制,利用大数据和气象标准加强对事业、企业、行业的服务和监管,推动形成标准先行、依标办事的行业氛围。建立健全气象标准应用实施推进机制,引导气象部门、社会组织及从业人员主动应用标准,严格规范相关气象活动行为。

    2.继续提升气象依法行政能力

    进一步转变职能、简政放权,完善气象部门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坚持科学民主决策,完善重大行政决策事项依法决策机制。深化“互联网+监管”,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和信用监管的深度融合。推动气象执法纳入地方综合执法体系,开展跨部门联合执法检查。推行政务公开,健全行政监管系统和问责制度。

    3.深化推动气象社会治理数字化改革

    贯彻落实《金华市数字化改革实施方案》,深化气象政务服务“网上办”“掌上办”“全市通办”,深化“证照分离”“无证明”改革,使气象政务服务更加高效、精准、智能。依托“浙政钉•掌上执法”平台,完成气象行政检查事项数字化全覆盖。深化气象服务体制改革,全面融入社会综合治理,推行“安全码”等管理方式,建立气象安全风险精准防控系统。

    4.加强气象科普和普法基地建设

    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宣传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完善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制度,把宪法、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等列入党组中心组学习内容,不定期举办法治讲座、法治研讨等活动。深入学习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及其配套的行政法规、部门规章,以及与保障民生、安全生产、防灾减灾等相关的法律法规。充分利用现有气象科普场馆、气象公园等,在 “3·23世界气象日”“12·4国家宪法日”,依托新媒体集中组织开展面向社会公众的普法宣传。

    (六)提升气象科技创新能力

    1.聚焦研究型业务技术攻坚

    加强金华天气气候过程演变规律研究,深化金华特殊自然地理条件对台风、强对流、暴雨等灾害性天气的影响分析,建立和完善相关触发机理、增消幅度指标,提升主要灾害性天气过程预报预警的提前量、精准化水平和快速动态定量评估能力。加强新一代天气雷达、卫星遥感、高空垂直探测数据的融合应用,改进和完善智能网格预报产品本地化订正算法、满足各类需求的产品自动加工模型,构建以气象大数据为基础,以智能算法为支撑,以“云+端”为技术架构的一体化业务平台和智慧气象服务平台。

    2.优化气象科技协同创新机制

    构建产学研有机结合的科技创新机制,加强科技成果引进和转化应用,建立和完善科技成果评价制度和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加强局-校、局-院、局-企合作,充分吸收和利用外部先进技术优势,加强应用型工作站建设,提升人才培养和产学研结合水平。加强创新团队管理,完善创新团队考核机制和动态调整机制,整合市县两级业务骨干资源,以业务服务需求为向导,聚焦核心技术攻关,提升科技创新绩效。

    3.加强新时代创新人才队伍培养

    落实新时代高层次人才队伍培育计划。建立和完善专业技术副高级岗位考核评价机制,形成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动态管理的用人机制。完善创新团队管理机制,凝聚优势科技力量,营造科研氛围,破解业务关键技术难题,培养气象科技骨干人才。依托各种平台推进高层次人才建设,积极参与浙江气象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计划,发挥 “导师帮带制”作用,参与地方人才工程培养计划,激发人才干事创业活力,提升气象骨干人才能力和水平,向高层次人才迈进。

    (七)强化党建引领完善气象管理体制机制

    1.加强党的建设推动“党建+业务”融合发展

    进一步完善“党建+业务”融合机制,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业务,扎实推进党建和业务的深度融合,切实做到党建与业务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实现体制融合、机制融合、制度融合和工作融合。进一步创新融合载体,开展“党建+业务”新品牌、“党建+学习”新思路、“党建+互联网”新模式、“党建+阵地建设”新氛围的四大行动计划。强化廉政建设和执纪监督。扎实推进“清廉金华气象”和模范机关创建。

    2.构建区域气象协调发展新格局

    针对县域和城乡气象发展不平衡问题,从一体化的高度谋划区域气象协同发展新格局。加强宏观统筹,构建气象现代化建设与发展区域协同布局。加强标准化业务体系建设,形成区域内共建共享、互通共用的集约化发展新格局。深化市厅合作机制,统一协调业务布局、统筹建设重大项目等,形成区域发展合力。

    3.加强气象文化发展与建设

    打造气象文化阵地,实现气象文化“一县一品”全覆盖,建成具有时代特征、部门特点、地域特色并满足与金华气象现代化相适应的金华气象文化体系。加强思想建设,巩固气象职工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加强气象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丰富气象文化载体;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高部门文明创建水平;完善工作机制,加强气象创新文化建设。

    四、“十四五”重点工程

    (一)气象监测预报能力提升工程

    1.提升地面综合观测能力

    完成118个10年以上的老旧区域气象站点整体更换和部分敏感性降低、设备老化的传感器、太阳能板等配件更新,加密地面自动气象站网,新建全天空仪102个,地面气象观测站点105个(两要素59个、四要素46个),升级6要素站67个。

    2.提升高空垂直监测能力

    市本级新建微波辐射计、激光雷达、云雷达;义乌改造风廓线雷达,新建微波辐射计、激光雷达、云雷达;永康新建风廓线雷达、微波辐射计;义乌、永康建设X波段天气雷达。

    3.提升智能网格预报能力

    建立基于气象大数据的智能预报综合服务平台、气象预报云服务体系、气象智能预报监控系统。建设智能网格预报预警本地化业务系统,实现基于多源模式的智能分析检验、重大过程智能网格预报、智能气象影响预报、智能气候监测预测等业务应用。

    4.提升灾害性天气预警能力

    建立重大灾害性天气过程案例库,完善气象灾害阈值指标和精细化评估模型。建设气象灾害风险预警业务服务平台,实现分类、分级的气象灾害风险预警产品的智能制作。建设预警信息快速传播体系,实现面向敏感地区、行业和特定人群的精准靶向发布。

    (二)乡村振兴战略气象保障工程

    1.推进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建设提标升级

    高标准推进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村(社区)建设,强化预警传播、灾害防御、科普、美丽乡村保障等建设内容,到2025年完成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村(社区)建设率达70%。将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建设融入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的创建和评估工作。围绕为农服务、乡村旅游、乡村治理等领域,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气象保障示范点8个。

    2.开展气象灾害风险普查和风险预警

    全市范围内开展气象灾害的风险普查,制作分灾种气象灾害风险区划图。完善一体化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系统,推广应用精细到乡镇的主要气象灾害风险“五色图”产品,发布气象“安全码”。

    3.提高农业农村气象服务数字化水平

    深化部门合作机制, 着力打造“数字三农+气象”深度融合的服务系统。加强农田小气候站建设和管理,新增新型观测站点8个,实现各县(市、区)主导农产品气象监测全覆盖。推进中药材、特色果品等气象服务联盟,建设特色农产品全链条气象服务示范基地5个。

    (三)和美金华建设气象保障工程

    1.提升生态旅游气象服务能力

    新建金华山梯度气象观测站10个,新增生态气象观测站5个,建设风能、太阳能、温室气体等气候监测站,优化清新空气监测站网。完善雾霾和重污染天气监测预报预警平台,改进全市空气污染物形成、扩散等气象预报产品。建设完善全域旅游气象监测数据库和全域旅游气象服务产品体系,打造“气候宜居、气候康养、气象景观”等特色气候品牌,开展高山气候、森林气候等生态气候康养可行性评估论证服务。

    2.提升人工影响天气业务能力

    构建具有云水探测、智能作业、通信保障、装备规范等功能齐全的标准化作业体系,建立常态化区域协同作业机制。新购作业装备8套,现代化提升改造5套。推进省市县一体化数字指挥平台和可视化安全综合防控平台的本地化应用,升级自动监控设备。在兰溪试点实施三江流域常态化保供水人工增雨一体化服务工程。

    3.推进场景式气象服务平台建设

    建设气象灾害敏感行业数据资源池,开发“金华(亚运会)精细化预报预警业务平台”,以及面向行业的专业气象服务系统。建设钱塘江流域(兰江段)气象台,新建航运气象监测站10套,建设基于GIS的航道气象监测预报预警服务系统,实现钱塘江上、下游流域的气象信息动态汇集、数字化场景应用。推进省局智慧气象服务数字化平台的本地化建设,开展“天气罗盘”本地化应用。进一步完善我市基层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体系,开发与基层治理综合信息平台相融合的“网格+气象”数智平台。

    4.完善中欧班列(义新欧)商贸物流气象服务保障

    建设中欧班列全程数据监控体系、分类物流产品气象要素影响指标体系,开展在途集装箱温度、湿度、气压等气象要素预报预警产品研发。建立能满足商贸企业主体市场需求、交通物流调动管理需求的气象服务体系,加强《义新欧气象服务规范》的应用,搭建智慧商贸气象大数据平台,发挥“中欧班列商贸物流气象服务联盟”示范引领成效。

    (四)气象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工程

    1.完善台站基础设施建设

    提升道路、水电、围墙、护坡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推进义乌市气象局、婺城区气象局业务大楼和观测场建设;更新升级金义新区(金东区)气象台站基础设施;市局本级实施气象仪器标校实验室、地下车库等工程建设。

    2.加强气象科普宣传阵地建设

    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在地方科技馆、科普驿站、科普公园中建设气象气象科普展区,实施磐安气象主题公园、金义新区(金东区)气象科普驿站等系列工程。深化气象科普进学校,推进红领巾气象站和校园气象站建设。深入推进农村文化礼堂气象科普点建设和气象科普“示范村”创建。

    3.升级数字化气象影视演播系统

    升级4KIP演播室,建立气象影视综合业务平台和媒资管理平台。升级气象影视制作业务系统,完成影视节目市县一体化协同集约发展。

    五、保障措施

    (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强化组织保障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气象部门各级党组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发挥发展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坚持党的建设与发展规划整体部署。全面履行职责,最大限度地凝聚部门、行业、群团组织等全社会共识和力量,充分利用各类公共资源、社会资源,共同发力推动规划目标任务顺利实现。

    (二)深化市厅合作,加大投入力度

    持续推进金华市人民政府和浙江省气象局的市厅合作,共同开展高水平气象现代化和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建设。进一步完善双重管理体制和双重计划财务体制,完善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的财政投入机制。进一步完善规划落地关键要素的保障机制,建立健全规划总结评估机制。

    (三)扩大开放合作,夯实人才基础

    坚持新发展理念,不断深化合作、扩大开放、共享资源、共同发力,形成良好的开放发展格局。积极推动部门合作、局企合作、局校合作,深化联合会商、联合预警、设施共建、资源共享和应急联动等,努力动员全社会力量,充分运用公共资源。结合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需求,稳步提高人才队伍整体素质,培养造就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金华气象干部队伍,确保规划顺利实施。

    表2 金华市气象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重点工程表

    (金额单位:万元)


       
       

    工程名称

    序号

    子工程

    项目内容

    市本级

    县级

    合计

    一、气象监测预报能力提升工程(9067万元)

    1

    监测能力提升

    老旧区域气象站点更新改造,新建常规要素站,并补充建设全要素站,实现全市气象观测站点布局常规要素5.0km,高风险区域3.0km,气象灾害高发易发区行政村全覆盖;新建微波辐射计3个、激光雷达2个、云雷达2个、风廓线雷达1个、X波段天气雷达2部,改造风廓线雷达1个;提升主干网络带宽,建设1个卫星通信小站,基层北斗通信终端3个。

    1300

    6117

    7417

    2

    预报能力提升

    建设气象大数据智能预报综合服务平台、气象智能预报监控系统、网格化智能预报预警业务系统、智慧城市数字接口、亚运气象服务系统等。

    150

    730

    880

    3

    预警能力提升

    加强市县两级突发事件信息发布机构业务标准化建设;建设基于智能网格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精准靶向发布系统。

    100

    670

    770

    二、乡村振兴战略气象保障工程(1980万元)

    1

    防灾减灾救灾强基

    推进气象防灾减灾救灾六个能力提升行动,建设标准化村,推进防灾减灾救灾强基工程。

    200

    475

    675

    2

    强化三农气象服务

    建设8个新型农业气象观测站;开展农业气象服务标准规范和智慧现代农业气象业务服务平台建设。

    150

    495

    645

    3

    气象灾害风险评估

    建设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系统,开展气象灾害风险普查。

    100

    560

    660

    三、和美金华建设气象保障工程(3630万元)

    1

    生态气象业务能力提升

    新建10个金华山生态气候垂直观测系统,5个生态气象监测站,建设风能、太阳能、温室气体等气候监测站,改造8个清新空气监测站,建设雾霾和重污染天气监测预报预警平台;美丽乡村气象服务示范点建设,气象服务品牌建设,全域旅游气象服务系统建设。

    1200

    770

    1970

    2

    人工影响天气能力提升

    标准化作业区建设,作业装备新购8套、现代化提升改造5套,建设数字化指挥平台和安全综合防控平台。

    100

    510

    610

    3

    数字气象建设与网络安全

    数字气象建设,开发与基层治理综合信息平台相融合的气象+网格管理平台,加强网络安全建设。

    100

    450

    550

    4

    特色气象服务保障项目

    开展智慧商贸气象服务(中欧班列、内河航运、商贸物流)等,编制《义新欧气象服务规范》;提升主业务楼业务能力,实现生态气象、商贸气象及辅助气象监测功能等气象服务无死角。建设航运气象监测站10套,建设义乌商贸气象台、钱塘江流域(兰江段)气象台。

    0

    500

    500

    四、气象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工程(15650万元)

    1

    监测预警中心建设

    统筹推进义乌气象局业务楼、观测站新建工程,推进婺城区气象局监测预警中心大楼和城市综合气象观测站建设。

    0

    11800

    11800

    2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改造市局本级台站雨污分流管网系统改造,建设地下车库,建设气象仪器标校实验室;融入磐安县政府花台山公园改造工程,融入气象科普及文化元素,打造磐安气象主题公园;完成县级科普场馆全覆盖;升级改造市局气象影视平台和演播室,购买设备。

    1700

    2150

    3850

    合计

    5100

    25227

    30327